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去年有过一个惊人预言:布局“零碳电网”的业务收入,可能比供应电动汽车电池“大十倍”。如果按宁德时代去年从动力电池上赚到的2503.4亿元营收计算,曾毓群盯上的,是一个可能超过2万亿的市场。
这个被寄予厚望的“零碳电网”,并不是窗外的电线杆和高压线,而是一个整合了发电、储能和电动车向电网反向送电等技术(B2G)的全新储能系统。
前段时间,宁德时代携手康迪科技等合作伙伴大力加码的换电业务,正是这盘万亿大棋的关键一环。
*图源宁德时代
无独有偶,换电路线上最知名的车企蔚来,也在这两年越来越多地提到旗下数千座换电站与电网的联动。通过参与电网的调峰调频,换电天然的储能能力开始转化为商业价值。
上半年,因为换电路线,蔚来得到宁德时代投资被“奶了一口”,随后不久宁德时代又光速和中国石化达成合作,要建设一万座换电站。当市场还在争论换电和快充的优劣时,这些巨头早就打起了新的算盘:
再好的补能故事,也不可能好过一个万亿级分布式储能网络的巨大未来。
01
「从补能到储能,巨头争的不止充电速度」
换电对消费者来说,不是新鲜事。蔚来的“3分钟满电”,治愈了困扰电动车主多年的里程焦虑和补能焦虑。因为这一点,即便充电速度越来越快,市场也从未敢下结论说,快充会干翻换电。
蔚来创始人李斌今年3月曾经反驳过超快充比换电优越的观点,核心是储能的问题:“这么高功率的超快充,电力容量直给那是不可能的,就像电脑没有内存一样,所以超快充必须配备储能。而做储能的超充站,成本上其实跟我们的换电站一样贵。”
*图源李斌采访截图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截至今年6月底,国内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经达到3689万辆,而全国充电基础设施总量为1734.8万台。如果数以千万计的车辆在下班回家后的晚间等高峰时段集中充电,就会形成巨大的、无序的充电负荷,对城市电网造成剧烈冲击。
更严峻的是,我国能源结构风、光占比越来越高。但它们具有天然的间歇性和波动性——白天光照强时发电量激增,夜晚则归零;风力大的时候电力充沛,无风时则断供。这种“靠天吃饭”的特性,让绿电和充电高峰一样,对电网的安全运行带来了挑战。
但如果有换电站做储能,解决方案就出现了。李斌曾经算过账:“我做10万个换电站的钱,远远低于10万个加油站。而且大家别忘了,一个发电站一天可以存2万度电,10万个发电站一天就能存20亿度电。它是一个巨大的储能设施,很容易算账。”
他看到了问题的本质。一座换电站,通常储备有十几块到几十块不等的动力电池,其本身就是一个小型的、标准化的储能电站。它们连起来,就是巨大的分布式储能系统。
这个系统的运作逻辑,恰好能完美解决上述电网的痛点,调节输入和输出。如此一来,换电站就成了服务于整个城市能源系统的“巨型充电宝”。这种超越补能本身的能源价值,才是巨头们不惜重金投入换电业务的深层逻辑。
据《国家电网报》等媒体报道,蔚来在去年2月参与调峰至4月末市场关闭,其换电站最大降低高峰时段用电负荷2万千瓦,累计消纳新能源电量71万千瓦时,获得市场收益30余万元。
而到了今年3月,国网苏州供电公司又与蔚来合作,将其在苏州的68座换电站接入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形成了一个可调能力超过2万千瓦的虚拟电厂。
*图源国网苏州供电公司苏电牛思
显然,一个由无数换电站和电动汽车组成的国家级能源调节网络,正在加速成型。正是这片广阔的“星辰大海”,激励着蔚来、宁德时代等一批企业,即便面临前期巨大的资金投入和盈利压力,也依然坚定地走在换电这条战略路线上。
02
「玩家各怀心思:蔚来为电网打工,宁德想“当司令”」
蔚来作为换电车企,其探索为整个行业“交了学费”。但这样的它,在社交媒体上依然被议论纷纷。原因非常简单:蔚来的换电网络只为自己服务,如同围墙里的花园。如果无法扩张,谁敢确认这就是储能的答案?
可以说,蔚来更像是在为电网“打工”,它验证了这个模式对电网和企业的价值,却难以定义整个行业的标准。
这一点在今年3月迎来重大转变。真正在行业呼风唤雨的宁德时代正式加入共建换电网络。
*图源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联盟
与蔚来的封闭截然相反,宁德时代强势举起了开放的大旗。作为全球动力电池市场的绝对霸主,它手握电池技术和市场份额两张王牌,一手要做最快的快充电池,一手准备牵引国内换电储能生态的发展。
今年上半年,宁德时代董事长兼总经理曾毓群曾经两次“纠正”外界对宁德时代的评价。第一次是在上海车展前夕,他希望外界不要把宁德时代看作造电池厂商,而是新能源开拓者。第二次则是在5月末港股上市时,宁德时代在发言中已经被称为零碳科技公司,而发言的重点也变成了换电。
按照宁德时代外显的野心,它的目标绝不仅仅是做一个服务商,而是要成为这条技术路线的“总司令”。因为它的“零碳电网”梦想,不仅要彻底定义换电储能化发展的模式,还需要能号令一批合作伙伴,共同把蛋糕做大。
为此,宁德时代推出了其核心武器——为乘用车推出的“巧克力换电”解决方案,以及为重卡行业定制的骐骥换电解决方案。标准化的、可灵活组合的换电电池,加上可以兼容市面上95%主流车型的骐骥换电站、今年已经上线500站的巧克力换电站,极大地降低了其他车企进入换电领域的门槛。
*图源宁德时代
在宁德时代这位“盟主”的号召下,一个横跨能源、交通、制造、科技的庞大换电生态,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成型。
上游,有像康迪科技这样专注于提供换电站核心设备及解决方案的“卖水人”,他们负责将技术蓝图转化为可靠的物理基础设施。据天眼查信息,康迪科技原名康迪车业,原本从事高尔夫球场电车、电动摩托车等产品的生产和出口,但今年8月成为了宁德时代换电站设备供应商。
*图源天眼查
中游,是宁德时代自身,作为电池和标准的核心提供者。下游,则是一个星光熠熠的联盟:长安、广汽、北汽、上汽通用五菱、一汽等国内主流车企纷纷加入,承诺推出支持“巧克力”换电的车型。
在出行领域,百度旗下的自动驾驶平台“萝卜快跑”选择换电作为其无人车的补能方案,成为重要的使用者和场景验证者;在能源领域,中石化这样的传统能源巨头也与宁德时代牵手,计划建1万座换电站,今年就要落地500座。
*图源宁德时代
这一切都清晰地表明,换电已不再是蔚来或宁德时代的独角戏,而是演变为一场全产业链的集体奔赴。这块价值万亿的蛋糕,正在做上桌前的最后准备。
03
「万亿棋局,最后一公里难打通」
不过,临门前的最后一脚最是让人紧张。当前最大的障碍,依然是标准问题。有网友戏称,即便宁德时代出手了,换电江湖也还是需要一个“秦始皇”。
主要原因是,标准的推动不能以损害合作伙伴利益为代价。而蔚来拥有庞大的自有标准体系,其他主机厂如吉利、北汽等早期也都有自己的探索。各品牌间的电池物理尺寸、电芯配方、BMS电池管理系统、车与站的通信协议等,早就形成了壁垒。
一个真正高效的分布式储能网络,必须建立在统一、互联互通的基础之上。否则,城市中只会出现一批换电的孤岛,而非一张协同运作的能源网。当下,市场或许还需要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和强有力的政策,继续推动建设。
*图源宁德时代
除了标准,另一个骨感的现实是经济账。换电是一门极度烧钱的生意。根据头豹研究院的报告,一座乘用车换电站,除了建设成本,每年的运营成本高达138万元。而对于商用车领域,一座重卡换电站的单站建设耗资更是超过500万元。
业内普遍认为,乘用车换电站通常每天需要完成约100次换电才能实现盈利,而重卡换电站的利用率也需要达到35%以上才能不亏损。在换电网络尚未形成规模、换电车型保有量有限的当下,要达到这样的利用率极具挑战。
尽管参与电网互动能带来额外收益,但目前这部分收入尚不足以覆盖巨大的成本。
而如果想要让更多车辆加入这张换电储能网络,那么电池技术也还要更新:新国标要求储能电芯的循环寿命大于等于6000次,而汽车动力电池远远低于这个标准,一般只要求1000多次。也就是说,如果要让每辆车、每个换电站都融入储能网络,现在的电池承载力还远远不够。
*图源工信部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2024年本)
算不过来的经济账,是阻碍换电网络大规模、快速铺开的最现实的障碍。到203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将突破1亿辆,其理论上的储能潜力将高达65亿千瓦时,这是一个足以改变整个储能产业格局的巨大能量池。但怎么发动它,现在还有漫长的“最后一公里”要走。
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早在2019年的全国两会提案中,就已提出“使新能源汽车成为分布式储能设施”的建议,并在2024年再次提案建议:“抓住车网互动(V2G)的本质,研究探索电池与电网双向融合互动(B2G)”。但时至今日,行业和舆论依然更喜欢讨论换电快不快、充电桩够不够用这类补能效率问题。
这说明,将换电站真正打造为成熟的虚拟电厂和储能节点,不仅需要技术上的突破和商业模式上的创新,更需要一场深刻的行业认知革命和持续、大力的政策支持。要走完这通往分布式储能时代的“最后一公里”,整个产业或许还需要付出更长的时间和更多的耐心。
4月26日,由中国商报社主办的“商报四秩·国脉同行—中国商报社产业服务活动启动暨地方美食好物进京推介会”在京举行。清水河县委副书记李喜波代表清水河县,以“寻迹老牛湾·味归清水河”为主题,向全国推介当...
美国当地时间9月10日,甲骨文公司股价迎来历史性暴涨。埃里森超越马斯克成为世界首富(不过很快又被马斯克夺回来了,但二者差距不大)。 开盘直线拉升,涨幅一度超过42%,创下该公司自1999年互联网泡沫以...
当行业还在纠结配置分级如何利益最大化时,理想早已用“用户无妥协”的策略建立起差异化认知,这种以用户为中心的生存哲学,正是其穿越市场周期的核心壁垒。 当传统车企还在为“配置分级”的定价策略反复推演时,...
8月28日,中国太平(0966.HK)发布财报显示,2025年上半年,中国太平实现保险服务收入559.64亿港元,同比增长0.2%;保险服务业绩123.16亿港元,同比增长9.5%;归母净利润达67....
山东前首富姜滨,最近大动作不断。 在歌尔股份分拆的歌尔微电子再次冲向港股后,他没过几天又带领公司准备花约104亿港元全资买下香港联丰商业集团旗下两家子公司——米亚精密科技有限公司及昌宏实业有限公司。...
过去一年时间,中国商超零售业头部企业——山姆会员店、高鑫零售(大润发+欧尚)、永辉超市、盒马,纷纷都经历了大股东“变更”,或领导人“换帅”变动,在随后的大半年左右时间里,永辉超市、盒马出现了经营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