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国,南京宝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作为中国新能源行业的领军人物,他以卓越的领导力和创新精神,带领宝能科技从无到有,走过了从技术研发到市场应用的艰难历程,逐渐成长为新能源领域的先锋企业之一。无论是面对行业的动荡,还是迎接创业过程中的挑战,李建国始终坚信“做最简单的企业,提供最优质的服务”的理念。在他的带领下,宝能科技不仅成为了国内领先的新能源企业,还在多个领域开展技术创新,尤其在智慧能源领域取得了突出成就。李建国的创业故事不仅是个人成就的展示,更是新能源行业创新与发展的缩影。
从核电转型新能源
李建国在能源行业已经深耕了二十余载。大学毕业后进入中核集团,先后在海南、大亚湾、台山等地区,从事核电站项目建设;从负责质量管理,到推动技术改进,他积累了丰富的项目管理经验。21世纪10年代,随着新能源产业的爆发,李建国被聘任为南京中核能源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分管市场与工程,正式进军民用新能源市场,开始在新能源市场大显身手。
2013年,李建国带领团队承接了国内当时最大的渔光互补光伏项目——宝应30MW渔光互补光伏电站。这个项目的成功是李建国从核能领域转型新能源的关键一役。该电站位于扬州宝应县射阳湖,所谓“渔光互补”,就是光伏组件立体布置于水面上,水面下方则用于水产养殖。光伏板为水面提供阴凉,降低水温,提高水产养殖的经济效益,实现了光伏发电与渔业生产的共赢,也增加了土地的综合使用效率。
该项目在建设期间面临诸多挑战。首先,水面光伏板需要稳定性强,能够适应风浪、日照和潮汐变化。为此,李建国团队设计了创新的浮动光伏平台,并优化了安装角度,提升了发电效率。其次,项目规模庞大,工程管理也充满挑战。李建国通过组建专项管理小组,采用数字化平台进行项目进度和质量控制,确保施工环节的顺利衔接。
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宝应30MW渔光互补电站顺利完工,年均发电量达到了3105.95万千瓦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25282吨,减少硫氧化物排放量约193吨,减少氮氧化物排放量约65吨,同时水产养殖产值也有显著增长。这一项目的成功不仅为“渔光互补”模式在国内推广奠定了技术基础,更为后续类似项目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成为行业的标杆。李建国也因此在“光伏与农业”跨业融合方面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为日后在这一领域的多个突破性项目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走出舒适区,创业开启新征程
在常人看来,年纪轻轻就做到了央企副总经理,李建国可谓是成功者。如果沿着这条道路一直走下去,他将拥有更高的职位,更好的待遇,更广泛的人脉资源。但是,他却做出了一个让很多人意外的决定——跳出舒适区,投身新能源创业大潮。2017年,李建国与十几名志同道合的伙伴共同创办了南京宝能科技有限公司,开始了属于自己的创业之路。
然而创业之路刚开始,宝能科技以及整个中国光伏产业就面临了突如其来的冲击。2018年中突然颁布的“光伏5.31新政”直接导致了光伏电站建设项目审批暂停;同时,国家对上网电价的补贴大幅下降,光伏企业无法依赖国家补贴,市场化、商业化道路势在必行。公司刚刚成立便遭遇了行业萎缩的危机,这一刻对李建国和宝能科技来说,除了运营模式突破和技术研发革新,资金困境成了最大的挑战。但李建国并没有退缩,他深信行业的长远发展和绿色能源的未来依然充满机遇。于是,李建国和合作伙伴通过共同贷款筹集资金,保证了企业的运营,最终成功带领宝能科技渡过了创业的“寒冬”。
没有了政府的高额补贴,光伏电站项目如何在合理的区域布局,实现商业化“自用”;如何通过技术革新降低成本;如何通过智能化算法优化运营,这些成了所有光伏企业需要深思的问题。同年,李建国与电商巨头唯品会达成了鄂州唯品会35+5.6MW分布式项目及肇庆9MW分布式项目合作,成为行业内“分布式光伏商业化”的典范。该项目由宝能科技主导,涵盖了从开发、设计到建设的全过程,最终完成了对唯品会多个仓储中心光伏发电系统的部署,总装机容量49.6M,年均发电量可达6400万度,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3000吨,相当于种植了约100万棵树,大幅提升了企业的绿色形象。
通过这一项目,宝能科技展示了其在分布式光伏应用领域的技术优势和市场拓展能力,也推动了分布式光伏在商业用户端的进一步普及。公司从单纯承接工程建设向项目投资开发方向转型,逐步建立起"开发投资+智能运维"的双重能力,为后续拓展工商业分布式项目积累了经验。更重要的是,面对“光伏5.31新政”的冲击,它也标志着宝能科技在新能源技术商业化道路上的重要一步,为广大同行引领了破局之路。同时在李建国的带领下,宝能进行了国内区域子公司的部署,做深做实目标区域,深耕地方资源储备,助力企业业务开发转型,自2020年开始基本实现年度开发指标1GW的持续增长。
经过这一系列的挑战后,李建国将宝能科技的战略定位明确为“技术驱动型企业”,并且提出了24字发展策略:抢占技术优势,聚焦核心产品,加快成果转化,推动产业升级。这一战略指导宝能科技从最初的项目建设转向了项目投资与开发,逐渐在新能源行业取得了更大的突破。
开发智慧能源虚拟电厂运营管理系统
随着宝能科技的不断壮大,李建国逐渐意识到,新能源行业的未来不仅依赖于能源的生产和储存,更需要通过技术创新来提升能源的使用效率。在他的领导下,宝能科技成功研发并推出了智慧能源虚拟电厂运营管理系统,这一突破性技术极大提升了新能源的利用率,并辅助提升了电网的稳定性。
全球能源行业正面临着共同的挑战,特别是在新能源领域。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的波动性,使电网的稳定运行面临巨大考验。在能源需求波动大、资源调度困难的情况下,如何高效地管理和调配电力资源,成为行业亟待解决的技术瓶颈。为此,李建国带领宝能科技的研发团队,借助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成功开发出智慧能源虚拟电厂运营管理系统。
今年,宝能智慧能源虚拟电厂运营系统正式运行,计划接入负荷资源120家(含可调资源30MW)。基于现有资源配置与市场模型测算,预计年度交易电量可达4亿度,产生直接经济收益约300万元。根据区域电网调峰需求及历史响应数据推算,系统有望通过30次调峰服务实现108万元辅助服务收益,同时通过5次需求侧响应获得约72万元电网补偿。
宝能智慧能源虚拟电厂已初步展现出其在电力市场中的竞争力和价值。通过有效聚合分布式可调资源,参与现货交易、辅助服务和需求响应,实现显著的经济收益。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市场的深入发展和政策的有力支持,虚拟电厂的市场前景将更加广阔。虚拟电厂有望成为推动能源转型和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力量。据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预测,到2025年和2030年,中国虚拟电厂的投资规模将分别达到300亿元和425亿元,市场需求和投资潜力巨大。随着虚拟电厂技术的逐步完善和规模化应用,宝能科技将在这个快速增长的市场中占得先机。
如今,宝能科技已发展成为一家年营收数亿元的新能源企业,涵盖了新能源项目的开发、投资、设计、建设、运维以及虚拟电厂建设等多个领域,并深度融合了“新能源+农业”的产业模式。公司与南京大学、南京工业大学等顶尖高校及科研机构合作,成立了风光绿能农业科技研究院,专注于绿色能源与农业融合的创新技术研发。此外,李建国还积极推动与高校的产学研合作,助力培养和储备新能源行业的专业人才。2023年,宝能科技入选了领跑中国可再生能源光伏百强企业,这既是对李建国的经营管理理念和科技创新理念的认可,也是对宝能科技良好的企业形象和品牌价值的肯定。
李建国始终坚信,“做最简单的企业,提供最优质的服务”。他的故事和宝能科技的成功,证明了在新能源这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领域,只有不断追求创新和勇于开拓,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引领行业向前发展。
出品|清流工作室 作者|梁耀丹 主编|赵妍 跨界光伏三年之际,沐邦高科(603398.SH),因为一笔2.4亿元的订单“秒退货”,深陷财务疑云。 沐邦高科以益智玩具发家,素有“中国版乐高”之称。202...
60家上市物业服务企业近期披露了财报,其中13家亏损,物企盈利能力大幅下滑。 已经发展了40多年的物业服务行业,经历了规模扩张和上市热潮后,又一次走到了瓶颈期。 中物研协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以来...
2025年4月18日,北京北陆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300016)发布了2024年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8,355.45万元,同比增长10.4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
本周美国关税政策仍然是市场关注重点,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对来自中国的商品征收高关税将“大幅下降,但不会为零”。特朗普的言论是对财政部长贝森特周二早些时候评论的回应,贝森特说,高关税是...
当年的“3Q大战”,正在外卖行业重演! 4月21日,京东针对美团猛烈开火,遣词造句已经脱离了正常企业公告的范围,反而更像是互联网的大字报: 老实说,看到京东的这个公告,我也是暗自为京东捏一把汗,从...
中国商报(记者 王彤旭)银行代销业务正在遭遇“滑铁卢”。从目前已公布的2024年年报来看,多家银行已出现非利息收入同比下降的情况。业内人士表示,作为银行非息收入的重点收入来源之一,基金、理财等代销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