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朵财经观察出品
撰文丨学研
五一假期“最惨”的机器人出现了。
当别的机器人在踢足球、跑马拉松、跳舞的时候,酒店机器人在楼层间24小时穿梭,给房客送外卖,给大堂和过道搞卫生,堪称“最苦命的天选打工人”。
它们中的大多数来自同一家公司——云迹科技。一家成立于2014年,专注于商用服务机器人研发的企业。
“酒店劳模”要充电,背后的企业也要为生存着想。
3月份,云迹科技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顶着“三年亏损8.15亿”“CTO离职”“对赌协议临期”等多重压力,试图通过港股18C规则(允许未盈利科技企业上市)完成一场“续命式”IPO。
相比起初期只能送东西的“酒店劳模”,如今酒店机器人不仅能够自主完成送物,还能实现公共区域清扫、垃圾回收等多项任务。
招股书显示,云迹科技的酒店机器人覆盖超3万家酒店,在全球和中国酒店场景的市占率分别为9%、12.2%,均排名第一,同时也是万豪、洲际等顶级酒店集团的合作伙伴。2024年,云迹科技同时在线机器人数量单日峰值突破36000台,机器人智能体全年累计完成超过5亿次服务。
然而,市占率第一的背后,是连续三年的亏损。
2022-2024年,云迹科技营收从1.61亿元增至2.45亿元,但三年累计净亏损达8.15亿元。
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价格战内卷,2016年云迹科技的早期产品价格大多都在10万元左右,而到了2023年,其产品的大部分售价已经低至2万~3万元。其中主打产品“格格”系列机器人降价22%后,换来的是销量两年内翻了将近5倍。
赢了市占率,牺牲了盈利,很难评判好与坏,但随着产业逐渐成熟与企业内部优化,云迹科技的毛利率逐年走高。
回看云迹科技近三年的财报数据,其实净亏损是在持续收窄的(2022年-3.65亿、2023年-2.65亿、2024年-1.85亿)。
(云迹科技2022年-2024年数据)
但问题是,拥有阿里、腾讯、联想、携程等豪华股东,累计注资超过12亿元,D轮估值高达40.8亿元的云迹科技,自2021年后再无融资进账,与投资圈疯抢宇树科技过往已发行的股份形成鲜明对比。
资本的耐心正在耗尽,留给云迹科技的时间不多了。
截至2024年底,云迹科技账上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有1亿元左右,年支出为1.7亿元,资金压力短时间内或许很难缓解。
事实上,云迹科技曾计划在科创板上市,2022年2月还与中信证券订立辅导协议,但在2025年3月,经双方同意,辅导协议终止。
弃A赴港,大概率与对赌协议有关。
根据补充协议,一旦上市申请被撤回或拒绝,或者未能在首次向港交所递交申请后的18个月内成功上市,投资者将恢复赎回权,云迹科技需现金偿还高达18.7亿元的赎回负债。这或许才是云迹科技急于寻求上市以获得融资的关键原因。
但即便IPO成功,与酒店业务深度捆绑的云迹科技真能讲好“AI+机器人”故事吗?
尽管云迹科技一直在强调医疗、楼宇等多元化布局,但财报数据显示,2022年-2024年各期酒店场景收入占比分别高达70.1%、95.1%、83%。
目前酒店场景的服务机器人应用已显现天花板迹象,客房配送、前台引导等核心功能看似黑科技,其实功能十分单一,其主要的部件的激光雷达、定位系统、交互系统,如今早就被“科技祛魅”不再神秘。
(广交会派宝酒店服务机器人)
只要解决了固定路径和交互方式,酒店机器人的主要功能就解决一大半,而如今市面上的大部分机器人,都能完美完成任务,同质化竞争日趋激烈。
前段时间,投资人朱啸虎质疑人形机器人赛道存在泡沫风险。但站在企业角度,他们更害怕自家产品缺乏想象空间,没有故事可讲。
大众印象中只会后空翻的人形机器人受到资本疯抢,而主打实用主义的酒店机器人,虽然专注于单一功能的商业化,却未能吸引资本的后续融资。
归根到底,企业不仅需要可落地的商业化基本盘,更需要给资本“画饼”的能力,这样才能在赛道里走得更远。
跟电商平台、共享经济、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一样,服务机器人逃不过初期烧钱换取后期赚钱的可能性。但问题是,在摆脱对酒店单一场景的依赖前,云迹科技究竟需要多少家酒店才能实现盈利,10万还是30万?竞争对手不会轻易放弃市场份额,如果不能顺利IPO,云迹科技的日子恐怕不好过了。
科幻再次照进现实,A股的机器人概念再度成为热点。 继年初宇树机器人在春晚的亮眼表现让今年资本市场的人形机器人大火后,4月全球首届人形机器人马拉松也引起各方关注。似乎每个月都有层出不穷的机器人相关的热...
人形机器人概念持续升温,工业机器人赛道也迎来新一轮“形态重估”。相比之下,一批面向工业场景的玩家正从更具可行性的路径切入具身智能浪潮,优艾智合就是其中之一。 这家成立于2017年的机器人公司,聚焦于高...
伴随主题的火热,机器人企业的资本化进程直线提速。 日前深圳乐动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乐动机器人”)向港交所递交了IPO申请。 乐动机器人主攻激光雷达等视觉感知类产品,2024年创收3.41亿元,占...
富凯摘要:7月12日,智元新创中标中国移动采购项目。 作者|辛思路 7月11日,上纬新材连续第三个交易日20cm涨停,以周涨幅72.88%位列当周A股首位,市值增加近23亿元。 7月8日晚,上纬新材发...
2014年,在工业自动化领域深耕多年的工程师郑勇决心成为一名创业者,他的目标很明确——打造中国版的Kiva机器人,为仓储物流行业带来一场变革。 自一出发,极智嘉就受到了资本的追捧,时至如今,累计融资超...
7月28日,A股人工智能板块再度迎来拉升,包括奥瑞德(600666.SH)、舒华体育(605299.SH)、中国电影(600977.SH)、鑫磊股份(301317.SZ)、南方路机(603280.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