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速冻龙头要加速出海。
7月21日,三全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三全食品”)(002216.SZ)宣布,拟通过设立香港子公司和开曼孙公司架构,在澳大利亚设立孙公司,最终投资2.8亿澳元(约13亿元人民币)建设澳大利亚生产基地,以此开拓澳大利亚、新西兰及东南亚市场。
公司表示,此举旨在进一步完善全球化战略布局,快速推动海外业务发展进程。
而这一动作,更被外界解读为应对国内业务持续收缩的战略突围。
近年来,中国速冻食品行业增速放缓,传统品类(水饺、汤圆、粽子)面临结构性调整压力。作为行业龙头,三全食品2023年营收、归母净利润同比分别下降5.09%、6.55%,2024年再度下滑6%、27.64%。
从产品端看,公司旗下拥有“三全”和“龙凤”两大主品牌,主要销售速冻面米制品、速冻调制食品、冷藏及短保类产品,去年三类产品收入同比分别下降3.95%、18.84%、3.26%,呈现全线收缩态势。
“龙凤”牌汤圆 左宇摄
面对国内市场现状,三全食品在今年6月的投资者关系活动中坦言,当前速冻食品市场竞争格局未发生明显变化,消费需求仅处于温和复苏阶段。这意味着,国内增长瓶颈短期内难以突破。
在此背景下,海外市场成为重要探索方向。
三全食品调研后认为,澳新市场具备高消费能力与低竞争密度的广大成长空间。如澳大利亚速冻食品人均年消费额达到120美元,远超中国的35美元,新西兰虽本土市场规模较小,但可作为枢纽辐射斐济、萨摩亚等南太平洋市场。东南亚市场则具备庞大的人口基数,其速冻食品市场规模达85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超9%,具备高增长潜力。
但这块“蛋糕”显然没有那么好啃。
三全食品在公告中直言,此前受到出口目的国检疫政策以及高昂的海运冷链成本等因素限制,公司海外业务的拓展十分受限。2024年其66.32亿元营收中,有33.98亿元来自长江以北,另外32.35亿元来自长江以南。这已构成全部营收来源,并无海外市场踪迹。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指出,三全食品产品线与海外市场的整体匹配度、契合度仍有较大局限。“即便东南亚市场华人众多,但对预制冷冻点心的认知度、对三全品牌的认可度均不高”,且以其当前的品牌效应、规模效应、供应链能力,出海时机或显仓促。
同行的探索也可参考。
与三全食品同属行业第一梯队的安井食品(603345.SH),虽通过收购英国企业切入欧洲市场,并于今年7月实现A+H上市加码海外,但近三年公司海外收入占比始终徘徊在1%左右,难言成功。
孙婉秋摄
这背后其实是中国速冻企业出海的共性难题:国际品牌垄断、本土企业适配性强、合规成本高企和物流冷链问题等。
资金压力也为三全食品押注海外增添变数。
根据公告,2.8亿澳元(约合13亿元人民币)投资均为公司自有资金,主要用于设立及运营境外公司、固定资产购置(包括厂房购买、研发技术中心建设、设备采购、全自动冷库建设及冷链物流车辆购置等)、基础设施改造、营销体系建设、流动资金等相关事项。
这笔投资金额占三全食品2024年度经审计净资产(44.12亿元)的30%;而公司年末在手货币资金仅5.83亿元,不足投资款的一半,且公司尚有约6亿元的短期借款,短债覆盖能力不足。
尽管三全食品去年底账面上有12.26亿元交易性金融资产(含12亿元理财产品),可作为资金补充,但大规模抽调也将对其日常经营产生影响。
红星资本局6月23日消息,今日,全国工商联汽车经销商商会发布《关于呼吁汽车生产厂家优化返利政策缩短返利兑现账期的倡议》。 近期,部分汽车生产厂家做出缩短供应链账期至60天的承诺,此承诺如能兑现将极大地...
近日,又一锂电龙头企业亿纬锂能(300014.SZ)抛出赴港二次上市的计划,着力点同样在于全球化布局。 然而细究来看,亿纬锂能奔赴港股背后有许多“不得已”。一方面,公司虽手握约134亿元现金,但肩负较...
来源 | 地产密探(ID:real-estate-spy) 这两年,央行频繁降息,整个社会的资金成本持续下降。就房地产而言,当前金融支持政策也非常给力。 那些普遍资金饥渴的大型房企,可以借机“长债换短...
设计:岚昇 新疆首富,最近手头有点紧。 7月1日,根据广汇能源(600256.SH)公告,其将所持新疆合金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合金投资”)20.74%的股份,悉数卖给九洲恒昌物流股份有限公司,“...
无商业化产品、无收入、无利润,这样的“三无”公司能在A股上市吗?答案是肯定的,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为这类企业开辟了通道,企业可以通过“市值+研发”指标完成上市。 7月1日,一家采用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
亿纬锂能要维持“二线龙头”命定地位并有效抵御“黑天鹅”冲击,未雨绸缪、广集资金水源已是当务之急。 “A+H”第二股亿纬锂能(300014.SZ)港股IPO消息发布后,资本市场并未如对待宁德时代(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