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新莱福相关人士在回复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收购金南磁材,旨在整合双方技术、市场及资源优势,深化相关材料领域布局,增强综合竞争力与长期盈利能力,推动公司可持续发展,“该决策完全基于公司整体利益与长远规划,与个人资金诉求无关。”
实控人资产“左手倒右手”
资料显示,金南磁材成立于2009年,主要从事永磁材料、软磁材料及器件、PM 粉末冶金器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根据中金企信国际咨询《2022年全球及中国磁性材料与器件、永磁铁氧体行业细分应用领域市场销售咨询》和鸿晟信和研究院《全球与中国铁氧体行业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前景预测分析报告2022-2028年》的统计测算,金南磁材的马达磁条2024年全球市场占有率全球领先,是全球前十大微电机厂商的主流供货商。
关于此次收购的原因,新莱福在公告中称,此次收购旨在整合双方在磁性材料领域的技术优势,拓展新能源车电控、5G基站等市场领域;重塑双方供应链体系,通过原材料集中采购、仓储物流整合,实现全链条降本增效;共享并互补销售渠道,开拓新市场、提升市场渗透率;实现模具治具制造、装备自动化、研发平台的协同,增强市场竞争力;增收上市公司业绩,提高上市公司盈利质量,增强股东回报。
就业绩而言,2024年,金南磁材未经审计的营收为5.02亿元,净利润8340.57万元,若收购完成,新莱福2024年营收将从8.86亿元增至13.86亿元,净利润从1.45亿元提升至2.25亿元,增幅分别达56.4%和55.2%。
不过,新莱福的这种增长主要依赖“并表效应”,而非内生性提升,虽然金南磁材2024年净利润增速高达46.05%,其业绩可持续性还有待观察。
截至公告披露日,金南磁材的审计、评估工作尚未完成,此次交易标的资产的预估值及作价尚未确定。
穿透股权结构则会发现,金南磁材的实际控制人是汪小明,而他的另一个身份是新莱福的实际控制人。因此,汪小明这种“左手倒右手”的操作也被市场质疑,股吧有股民评价称“自家人收购自家人这样才能套现,价钱还能虚高一点”。
更值得关注的是,金南磁材作为汪小明旗下控制的资产,不仅与新莱福处于同一行业,且存在部分客户重叠,导致2023年新莱福在IPO阶段时,就曾遭深交所针对“同业竞争”和“客户重叠”问题重点问询。
对此,上述新莱福相关人士在回复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将通过“专业评估与规范流程的双重保障,排除为个人套现操控价格的可能性”。而且,新莱福收购金南磁材的决策“完全基于公司整体利益与长远规划,与个人资金诉求无关。金南磁材涉及股东众多,无法为单一个人谋利。”
IPO募投项目进展缓慢
新莱福此次收购金南磁材的方案由三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支付现金,一部分是发行股份,还有一部分是向不超过35名特定投资者募集配套资金。
虽然本次收购的交易价格尚未确定,但是新莱福本次收购实控人资产的再融资行为引发市场的关注,因为其IPO募投项目进展缓慢。
在2023年上市之际,新莱福的IPO募资约为10.25亿元,计划用于复合功能材料基地、稀土永磁产线等项目,但截至2024年底仅投入22.69%,剩余7.57亿元募集资金尚未使用。
募投项目中,“复合功能材料生产基地建设项目”、“新型稀土永磁材料产线建设项目”、“研发中心升级建设项目”的投资进度分别为34.06%、36.37%、40.15%;“敏感电阻器产能扩充项目”进度更是不足2%,资金使用效率低下。
红星资本局4月27日消息,今日,商务部会同财政部、文化和旅游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中国民航局出台《关于进一步优化离境退税政策扩大入境消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在今日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商务...
日前,多家深圳本土券商母公司披露了2024年财报,五矿证券、英大证券的2024年经营数据也随之披露。 截至目前,多家总部位于深圳的券商,如招商证券、国信证券等均已发布了2024年财报。从经营结果上来看...
上海澳华内镜股份有限公司于2025年发布第一季度财报,数据显示公司在营收、利润等多个关键指标上出现较大变化。本文将对各项重要财务数据进行深入解读,为投资者揭示公司财务状况及潜在风险。 营业收入:同比下...
保险机构参与债券“南向通”有望迎来进展? 近日,中国人寿公告,该公司董事会会议审议通过多份议案,其中包括《关于开展“南向通”债券及香港互认基金投资的议案》。 多位业内人士分析,中国人寿或在为开展相关...
红星资本局4月29日消息,4月28日晚,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名誉院长林毅夫教授在北京大学承泽论坛作“中国经济的内在逻辑与新挑战”的主题演讲。 林...
英国当地时间4月29日,阿斯利康在最新季度的财报会议上透露,该公司可能会在中国面临一项新的罚款,金额达800万美元。 阿斯利康表示,最新的罚款涉嫌进口乳腺癌药物Enhertu的未缴纳税款。该公司在上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