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新莱福相关人士在回复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收购金南磁材,旨在整合双方技术、市场及资源优势,深化相关材料领域布局,增强综合竞争力与长期盈利能力,推动公司可持续发展,“该决策完全基于公司整体利益与长远规划,与个人资金诉求无关。”
实控人资产“左手倒右手”
资料显示,金南磁材成立于2009年,主要从事永磁材料、软磁材料及器件、PM 粉末冶金器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根据中金企信国际咨询《2022年全球及中国磁性材料与器件、永磁铁氧体行业细分应用领域市场销售咨询》和鸿晟信和研究院《全球与中国铁氧体行业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前景预测分析报告2022-2028年》的统计测算,金南磁材的马达磁条2024年全球市场占有率全球领先,是全球前十大微电机厂商的主流供货商。
关于此次收购的原因,新莱福在公告中称,此次收购旨在整合双方在磁性材料领域的技术优势,拓展新能源车电控、5G基站等市场领域;重塑双方供应链体系,通过原材料集中采购、仓储物流整合,实现全链条降本增效;共享并互补销售渠道,开拓新市场、提升市场渗透率;实现模具治具制造、装备自动化、研发平台的协同,增强市场竞争力;增收上市公司业绩,提高上市公司盈利质量,增强股东回报。
就业绩而言,2024年,金南磁材未经审计的营收为5.02亿元,净利润8340.57万元,若收购完成,新莱福2024年营收将从8.86亿元增至13.86亿元,净利润从1.45亿元提升至2.25亿元,增幅分别达56.4%和55.2%。
不过,新莱福的这种增长主要依赖“并表效应”,而非内生性提升,虽然金南磁材2024年净利润增速高达46.05%,其业绩可持续性还有待观察。
截至公告披露日,金南磁材的审计、评估工作尚未完成,此次交易标的资产的预估值及作价尚未确定。
穿透股权结构则会发现,金南磁材的实际控制人是汪小明,而他的另一个身份是新莱福的实际控制人。因此,汪小明这种“左手倒右手”的操作也被市场质疑,股吧有股民评价称“自家人收购自家人这样才能套现,价钱还能虚高一点”。
更值得关注的是,金南磁材作为汪小明旗下控制的资产,不仅与新莱福处于同一行业,且存在部分客户重叠,导致2023年新莱福在IPO阶段时,就曾遭深交所针对“同业竞争”和“客户重叠”问题重点问询。
对此,上述新莱福相关人士在回复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将通过“专业评估与规范流程的双重保障,排除为个人套现操控价格的可能性”。而且,新莱福收购金南磁材的决策“完全基于公司整体利益与长远规划,与个人资金诉求无关。金南磁材涉及股东众多,无法为单一个人谋利。”
IPO募投项目进展缓慢
新莱福此次收购金南磁材的方案由三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支付现金,一部分是发行股份,还有一部分是向不超过35名特定投资者募集配套资金。
虽然本次收购的交易价格尚未确定,但是新莱福本次收购实控人资产的再融资行为引发市场的关注,因为其IPO募投项目进展缓慢。
在2023年上市之际,新莱福的IPO募资约为10.25亿元,计划用于复合功能材料基地、稀土永磁产线等项目,但截至2024年底仅投入22.69%,剩余7.57亿元募集资金尚未使用。
募投项目中,“复合功能材料生产基地建设项目”、“新型稀土永磁材料产线建设项目”、“研发中心升级建设项目”的投资进度分别为34.06%、36.37%、40.15%;“敏感电阻器产能扩充项目”进度更是不足2%,资金使用效率低下。
近年来,博时基金基金经理田俊维凭借以GARP(以合理的价格买成长)策略为核心投资框架取得绩优业绩引起市场关注。GARP策略融合了价值投资与成长投资的内核,旨在规避单一策略的局限性。 2017年,田俊维...
记者丨韩璐 编辑丨谭璐 医疗器械行业,造富神话还在继续。 5月19日,74岁的陈学利,迎来自己的第四家上市公司——威高血液净化股份。 从2022年6月启动IPO,到登陆A股主板,陈学利筹谋了3年。上...
“落地价20万元的车,我13万元拿到手,15万元售出,扣掉成本,每辆至少能赚1万元。”靠二手车交易为生的老詹,这样的信息让他在年初做了个决策:进货,7辆! 更何况这些新能源车无限接近0公里,也就是如今...
高瑞东 王佳雯(高瑞东系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 核心观点 事件: 2025年1-5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累计同比增速为-0.3%,前值(前值指2025年1-4月数据,下同...
免签国家和地区的名单不断扩容,离境退税带来的便利性不断提升,以及中国文化的出海加大,共同推动国内入境游热度不减。 宗合/文 红火了一年有余的“China Travel”仍保持热度不减。上海文旅局数据显...
中国商报(记者 王怡菲 文/图)7月16日至20日,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以下简称链博会)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顺义馆)举办。作为全球首个以供应链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本届链博会以“链接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