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招商基金宣布,为旗下产品“招商优势企业混合”增聘陆文凯为基金经理,与原基金经理翟相栋共同管理。一时间,“招商基金再失大将”的传闻甚嚣尘上。
翟相栋是近几年公募市场最耀眼的新锐之一,截止25年5月底,基金近三年期业绩69.26%,同类排名前99%,当时在百亿基金经理中业绩排名第一。
翟相栋自2022年4月接手“招商优势企业混合”时,这只基金规模不足4000万元,濒临清盘。
他在2023年和2024年分别斩获27.25%和30.16%的年度正收益,在持续震荡的市场中显得尤为珍贵。到了2024年底,基金规模突破百亿元。
凭借着对芯片、信创等成长赛道的精准把握,翟相栋“偏右侧的景气产业趋势选手”的形象深入人心,也为他赢得了大量机构投资者的青睐。截至2024年底,其管理的基金机构持有占比一度高达七成。
“意料之中”的告别?
如果说优异的业绩让增聘显得“非必要”,那么新任基金经理陆文凯的投资风格则让这次“共管”显得“不合理”。
从季报和持仓上可以看出二者的差异:翟相栋秉持“高赔率配置策略”,集中火力于TMT等高成长行业;而陆文凯则以“均值回归”为核心,倾向于在周期底部布局,风格更偏向左侧的估值优选,持仓也更为均衡分散。
一个追逐景气趋势,一个信奉均值回归;一个偏爱右侧出击,一个擅长左侧布局。
数据显示,在2024年底和2024年中期的报告中,两人的十大重仓股竟无一重合。
与其说两人之间要实现高效的“协同管理”,更合理的解释是,这是为保证基金在核心经理离任后平稳过渡而进行的“风格对冲”安排,旨在最大程度地留住投资者。
毕竟陆文凯近2年的收益同样优势,是招商基金业绩“最能打”的基金经理之一。
最新二季报显示,基金规模从一季度末的超百亿骤降至81.32亿元,缩水近20%。 在市场整体回暖的二季度,规模却反向大幅下降,极有可能是嗅觉灵敏的机构资金提前“抢跑”的结果。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
近2年,招商基金的人事变动异常频繁,核心投研团队的稳定性堪忧。 Wind数据显示,从2024年至今,公司已有超过10位基金经理离任,包括固收领域的领军人物马龙、权益老将贾成东、苏燕青、王岩等。
马龙曾管理超870亿资产,他的离去对招商基金的固收基本盘造成了巨大冲击。
与此同时,近1年公司又大量新聘了近22位基金经理,其中不乏经验尚浅的新人。 这种“新人换老将”的做法,引发了市场对其投研文化传承和长期业绩稳定性的质疑。
高管层同样动荡。年内总经理换人,并罕见地在一天内任命三位副总经理,高管团队的密集调整也反映出公司内部治理和战略方向可能存在不确定性。
基金经理频繁变动的背后,是招商基金权益投资领域持续的业绩羸弱。
据统计,2022年至2024年间,招商基金旗下的权益类产品累计亏损高达553亿元。主动权益规模从21年的2788亿元,下降到24年的1841亿元。
招商基金旗下有57只基金产品成立以来出现亏损,超21只产品累计跌幅超过30%。
财务数据也印证了颓势。2024年,公司净利润下滑近6%,非货币基金规模缩水,行业排名已跌出前十。
如何慧眼识变动
对于投资者来说,买基金就是买基金经理,主动权益基金和指数增强型基金的业绩,高度依赖基金经理的个人能力、投资理念和选股风格。
怎么判断基金经理的离职征兆呢?
首先关键是警惕“增聘基金经理”的公告,一般有三种情况:
“以老带新”:增聘的是毫无管理经验的基金经理助理。这通常是公司培养新人,原经理短期内离职概率不大。
“增派援手”:原基金经理管理规模扩张过快,公司增聘一位经验尚可的经理分担压力。离职风险也相对较低。
“强强联合”或“风格互补”:增聘的是一位资历、名气和原经理不相伯仲,或者风格迥异的成熟经理。这是最强烈的离职信号,意味着公司已在为权力交接做准备。
其次是细读定期报告,如果一位基金经理过往在季报、年报中的“致投资者信”总是洋洋洒洒、逻辑清晰,近期却突然变得言辞敷衍、套话连篇,这可能表明他已心不在焉,正在规划退路。
最后可以关注机构动向:机构投资者通常信息更灵通,行动也更迅速。如果一只基金的机构持有比例在某个季度突然大幅下降,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
基金经理的变更与离职,是资管行业再正常不过的新陈代谢。
对于投资者而言,重要的不是抛售,而是建立一套科学、理性的应对机制。
比起在意某一位明星基金经理的去留,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构建合理的资产配置、寻找优秀的投研团队以及把握合适的买卖时点上,或许才是投资这场漫长修行中,更为核心与迫切的议题。
中国经济网北京4月17日讯 方邦股份(688020.SH)昨日晚间公布2024年年度报告显示,公司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3.44亿元,同比下降0.1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164.27万元...
2025年上海合作组织峰会于8月31日至9月1日在天津举行。此次峰会,20多位国家领导人和10位国际组织负责人齐聚一堂,其规模之大、规格之高,堪称上合组织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八月的渤海之滨,风从海上...
正如电商巨头们最终不得不跟进拼多多的百亿补贴,当小拉在更多的城市验证了“三低模式”的可行性,网约车行业的价值重构或许才刚刚开始。 清晨六点半,福州的街头还裹着薄雾,王先生已经开着那辆二手电车穿梭在早...
2025年作为“促消费”关键之年,政策利好不断释放,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扩大内需列为重点任务之首,到《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出台系列举措,消费市场迎来发展新契机。 与此同时,监管部门也密集出台了一系...
继奈雪的茶、茶百道、古茗、蜜雪冰城,又一家新式茶饮品牌在香港成功上市。 5月8日,沪上阿姨正式登陆港交所,以113.12港元/股的价格发行241.13万股H股,募资净额约1.95亿港元。 本次IPO发...
从1998年清华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加入,到2025年执掌帅印,王曙光用27年时间完成了一场完整的“中金式成长”。 8月29日,中金公司正式宣布,任命王曙光为公司总裁,提名执行董事候选人。王曙光党内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