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绩连续5年稳健增长,海博思创2024年实现营收82.7亿元

客服微996438435个月前财经知识80

营收稳定__营收持续增长

公司不一定要特别大,但提供的技术一定要更加接近完美,真正对社会有用。

作者 | 赵 晴

编辑丨高远山

来源 | 野马财经

近年来,全球加速迈向低碳发展阶段,新能源产业也因此备受资本关注。作为能源转型发展中的重要板块,储能赛道迎来高速发展。

当前,我国储能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关键期。根据CNESADataLink全球储能数据库不完全统计,截至2024年底,我国电力储能累计装机首超百吉瓦,达到137.9GW。新型储能装机规模首次超过抽水蓄能,达到78.3GW/184.2GWh,功率/能量规模同比增长126.5%/147.5%。2024年中国新型储能新增投运43.7GW/109.8GWh,同比增长103%/136%。

在储能产业爆发之际,作为较早切入并开展了大量项目的储能系统集成商,北京海博思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博思创”,股票代码:688411.SH)以丰富的产业经验和较强的先发优势,在众多储能企业中脱颖而出,并获得资本市场的青睐。

4月29日,海博思创发布2024年年报。年报数据显示,海博思创2024年度实现营业收入82.7亿元,同比增长18.44%;归母净利润6.48亿元,同比增长12.06%。值得注意的是,这已是海博思创连续5年保持业绩稳健增长。

公开信息显示,海博思创成立于2011年,于2025年1月27日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是国内领先的电化学储能系统解决方案与技术服务提供商,专注于电化学储能系统的研发、生产、销售,为传统发电、新能源发电、智能电网、终端电力用户等“源-网-荷”全链条行业客户提供全系列储能系统产品,提供储能系统一站式整体解决方案。

当下新能源领域的内卷和出清也仍在持续进行。此次年报的稳健增长,能否助力海博思创打开更大的增长空间?

营收持续增长_营收稳定_

01

业绩稳健增长

2024年营收达82.7亿元

业内人士表示,储能行业处在变革中,但国家对储能行业的支持力度依然强劲,具备创新技术和核心竞争力的储能企业依然能够获得资本市场的青睐。

公开信息显示,海博思创成立至今,已获得清控银杏、腾业创投、启明创投、IDG资本、蔚来资本等众多投资机构投资。

“十三五”期间,储能被明确为国家重点研究和发展领域之一,政策环境的优化为储能市场的商业化运行奠定了坚实基础。借着“十三五”的东风,海博思创抓住了火储联合调频领域的应用热点,成功中标了多个大型项目,公司的营业收入和利润提升,增长潜力进一步释放。

近年来,相关部委陆续发布了《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2024—2027年)》等重磅文件,重点支持储能行业的发展。

在政策背景支持之下,海博思创作为一家在能源存储与管理领域崭露头角的企业,发展迅猛。

营收稳定__营收持续增长

在业绩方面,过去几年间,海博思创营收数据节节攀升。财报数据显示,2021-2024年,海博思创的营收分别为8.38亿元、26.26亿元、69.82亿元和82.7亿元,近3个完整财年的营收年复合增长达到了188.67%。同期其净利润则分别为0.15亿元、1.82亿元、5.78亿元和6.48亿元。

以科技创新为本,海博思创还被评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行业人士指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是中小企业评定工作中最高等级、最具权威的荣誉称号。这些优秀的中小企业是专注于细分市场、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掌握关键核心技术、质量效益优的排头兵企业,后期将在政策的支持下获得持续助益。

_营收持续增长_营收稳定

02

技术创新打造核心竞争力

市场地位持续领先

事实上,海博思创的发展不仅得益于精准的市场定位,紧紧抓住了储能行业快速发展的机遇,还有赖于其在技术研发上的持续投入,使其产品在市场上具备较强竞争力。

近年来,随着全球能源转型的加速,储能行业成为了能源领域的重要支柱。作为可再生能源并网的关键环节,储能不仅能平衡电网波动,还能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然而,尽管储能行业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它仍面临供应商集中、同质化严重、以及产品技术突破难等多重挑战,

在这样的行业背景下,海博思创积极寻找技术突破的方向,始终将技术创新作为核心竞争力。公司拥有一支由行业顶尖专家领衔的研发团队,截至2024年底,研发技术人员超过322人,占员工总数的比例为30.21%,云集来自清华大学、斯坦福、加州伯克利分校等顶尖名校的技术人才。

_营收稳定_营收持续增长

图源:海博思创财报

目前,海博思创自主研发的电池数字化建模技术、电池管理系统技术、热管理系统技术、电池系统集成技术等8大技术模块,覆盖了电池数字化建模、电池管理、电池系统集成等电池应用全过程。

海博思创还参编多项国家行业标准,参与多项国重项目。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储能与智能电网技术”和“智能电网技术与装备”项目的4项课题、以及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的“能源与材料领域应用技术协同创新(未来科学城)”和“基于复合固态电解质的电动汽车用固态锂离子电池研制”等多项课题研发。

在2024年高工储能金球奖颁奖典礼上,海博思创获得“高工金球奖2024年度企业”奖项,其面向工商业储能应用场景的新一代液冷户外柜荣获法国设计奖(French Design Award)金奖与美国好设计奖(American Good Design Award)银奖。

营收持续增长__营收稳定

近几年,公司持续加大研发费用,2022年至2024年研发费用增幅显著,分别为68.22%、89.76%、40.1%,其中2024年,研发费用达2.5亿元。截至2024年底,海博思创及其子公司已取得168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75项,实用新型专利74项,外观设计专利19项。

“公司不一定要特别大,但提供的技术一定要更加接近完美,真正对社会有用。”海博思创董事长、首席执行官张剑辉曾表示。

除了技术研发持续投入取得的成绩外,在国内,海博思创还与多家大型能源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

截至目前,公司已与华能集团、国家电力、华润电力等主要央企发电集团,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等电网公司、以及特变电工等新能源企业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

从行业内部来看,有观点认为,当前国内储能市场,逐渐转为以大型央国企的集采招标为主。在这种大背景下,与头部客户良好的合作关系成为海博思创的重要竞争优势。

营收持续增长__营收稳定

03

市场拓展与产能扩张不断发力

致力产业生态融合发展

事实上,当前储能市场竞争已愈发激烈。除了自身注重科技成果转化外,海博思创还加大与行业伙伴的合作力度。

海博思创力图构建一个完整的储能产业生态。通过与上游原材料供应商建立深度战略合作关系,确保原材料的稳定供应与成本可控。同时,加强与下游应用企业的协同创新,共同探索储能技术在更多新兴领域的应用场景,推动储能产业的多元化发展。

近期海博思创已与汇川技术、Tesseract、Fluence、施耐德、TÜV莱茵进行战略合作,与上下游企业共建行业发展新生态。

未来,海博思创计划进一步加大在研发上的投入,聚焦于下一代储能技术的研究,一方面,继续深耕国内市场,抓住国家大力发展储能产业的政策机遇,积极参与国内大型储能项目的建设。另一方面,加快国际市场布局,提升全球竞争力和市场影响力。

营收稳定_营收持续增长_

目前,海博思创已在北美、欧洲、澳洲市场有所布局,在澳大利亚设立了亚太区新总部,成为其拓展亚太市场和深化区域合作的核心枢纽。在欧洲市场与知名储能投资运营商NW深化合作,并已陆续实现市场订单交付。

“从2024年开始,公司海外市场订单已逐步实施交货。”海博思创董事长、首席执行官张剑辉表示,随着公司在国际市场的逐步推广,2025年将进一步提升公司海外市场业务收入占比。“公司在走出去的策略中,将依据公司的发展阶段、国内外市场的竞争格局、海外客户需求等,采取不同的市场策略,如有必要,海外建厂届时也将会是公司的选择之一”。

你对储能领域还有哪些了解?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相关文章

华熙巨子“互撕”,揭开了国货美妆的三个残酷真相

华熙巨子“互撕”,揭开了国货美妆的三个残酷真相

国货美妆圈近期的「头条」全被两家明星公司给承包了。 前有华熙生物深夜发文“炮轰”多家券商,认为券商们给出的“胶原蛋白优于玻尿酸”等观点为“误导性结论”,后有化妆品KOL大嘴博士质疑巨子生物成分造假,深...

李东生:希望在海外建立五个TCL

李东生:希望在海外建立五个TCL

百年未有的全球大变局下,全球化企业必须积极应对市场变化。作为中国品牌出海的老大哥,TCL也给出了自己的解题思路。 6月24日至26日,世界经济论坛第十六届新领军者年会(夏季达沃斯论坛)举行。在此期间,...

太平科技行至十字路口 如何打破规模、定位与成本负向循环?

太平科技行至十字路口 如何打破规模、定位与成本负向循环?

头顶“国内首家专业科技保险”光环,背靠太平财险与浙江金控等九大实力股东,太平科技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太平科技”)却在成立七年间累计亏损4.31亿元。这家曾被寄予厚望的“试验田”,在科技与保险的碰撞...

居然智家董事长汪林朋意外去世

居然智家董事长汪林朋意外去世

57岁汪林朋坠亡:5天前刚解除留置 曾是商业部干部 涉事的居然之家 图源:视觉中国 居然智家的前路愈发迷雾重重,是在转型的浪潮中重获新生,还是在业绩困境中沉沦?一切都未可知。 李叶丨文 从被留置调查...

一堆中字头股票,业绩不及预期

一堆中字头股票,业绩不及预期

来源 | 鹏哥投研 一季报及部分公司年报披露后,部分中字头企业利润也不如预期。今天就为大家盘点一下: 中国中冶 2024年第一季度,中国中冶营收1394亿元,同比下滑16%,净利润亏损8480万元,同...

独家 | 大润发佘咸平任永辉CMO,接黄林位

独家 | 大润发佘咸平任永辉CMO,接黄林位

交流永辉,实名添加微信lihua759321进群 多位市场人士向《商业观察家》确认,大润发M会员店商品负责人佘咸平已从大润发离职,跳任永辉CMO。 “永辉CMO大致就是永辉之前的采购总监,该块之前负...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客服微信:BT86616点击复制并跳转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