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关于星巴克的各种消息可谓是满天飞,就在最近关于星巴克终于是尘埃落定了,星巴克中国业务股权变更确认,这种新模式我们到底该怎么看?

一、星巴克中国股权变更确认
据界面新闻的报道,11月4日,界面新闻获悉,星巴克咖啡公司宣布与另类资产管理公司博裕投资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成立合资企业,共同运营星巴克在中国市场的零售业务。
根据协议,博裕将持有合资企业至多60%股权,星巴克保留40%股权,并将继续作为星巴克品牌与知识产权的所有者和授权方,向新成立的合资企业进行授权。基于约40亿美元(不计现金与债务)的企业价值,博裕将获得其相应权益。
星巴克预计其中国零售业务的总价值将超过130亿美元,总价值由三部分构成:向博裕出让合资企业控股权益所得、星巴克在合资企业中保留的权益价值,以及未来十年或更长时间内持续支付给星巴克的授权经营收益。
据悉,新成立的合资企业将继续以上海为总部,管理并运营目前遍布中国市场的8000家星巴克门店。秉持共同的发展愿景,双方将致力于未来将星巴克在中国的门店规模逐步拓展至20000家。

二、新模式下的星巴克该怎么看?
近日,星巴克中国业务易主的消息引发市场广泛关注。这一事件看似突然,实则早有铺垫,而我们又该怎么看这件事呢?
首先,星巴克中国业务的股权变更实为意料之中的战略落地。早在一年多之前,市场就已传出星巴克有意调整其在中国市场的股权结构,以应对本土咖啡品牌的激烈竞争,星巴克需要有更多的变化,特别是当前中国市场在渠道下沉、数字化运营、本地供应链整合等方面对品牌提出了更高要求。对于星巴克而言引入新鲜血液,特别是在股权上有了更多国内资本的参与,对于星巴克中国的发展无疑有着非常重要的积极意义。

其次,星巴克中国当前的业务调整并非孤例。这些年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越来越多的国际品牌开始采用合资模式,给自己带来更多的可能性。如今,星巴克面临的市场环境也正是如此。中国咖啡市场已从“教育期”迈入“竞争期”,消费者对咖啡的认知度、复购率和品牌忠诚度显著提升。在此背景下,星巴克作为市场教育者和高端现磨咖啡的代表,已建立起强大的品牌护城河。此时引入新资本,恰逢其时——既有成熟的消费基础,又有进一步下沉与创新的空间,为合资模式的成功提供了坚实土壤。
第三,新模式下星巴克无疑会拥有更多的资源与机会。对于当前的中国咖啡市场来说,星巴克无疑有着更多的机会,也需要更多资本和资源的支持,引入新股东无疑能够在这方面给星巴克带来更多的优势。一方面,中国咖啡市场仍处于高速增长的阶段,潜力巨大。未来几年中国咖啡市场的规模将持续扩大,消费需求也将保持旺盛的增长态势。星巴克凭借其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和优质的产品服务,在这个庞大的市场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然而,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仅仅依靠自身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新的资本方可以为星巴克带来先进的管理经验、技术创新能力和供应链整合能力,提升其运营效率和盈利能力。
另一方面,随着消费升级的趋势不断加强,消费者对于咖啡的消费场景和体验要求也越来越高。星巴克需要不断创新和优化产品和服务,打造更加多元化的消费场景,以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新股东的资源和支持将有助于星巴克加快创新步伐,推出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和新服务,进一步提升品牌形象和市场竞争力。

第四,星巴克的长期发展值得我们期待。长期来看,星巴克中国的业务新模式无疑正在带来中国商业市场的一类新变革,这种中外合资模式将会成为后续市场发展的又一种趋势,星巴克的未来值得长期看好。在全球化进程加速的背景下,中外企业的合作与融合已经成为了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星巴克此次引入新的资本方,探索中外合资的发展模式,不仅为其自身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其他外资企业在中国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这种模式有利于充分发挥中外双方的优势,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可以说,星巴克此时的战略调整找准了市场脉搏与自身痛点,其 “全球品牌基因 + 本土资本动能” 的组合,非常复合中国咖啡市场的发展方向,这样的星巴克无疑更值得我们期待。
红星资本局8月3日消息,7月29日,伊利(600887.SH)推出一款“见手青味蘑粒优酸乳”,上线4天单平台销量即破百箱。目前该产品已从伊利淘宝旗舰店和伊利牛奶京东自营旗舰店售罄下架。在部分二手渠道,...
7月15日,纳斯达克、标普500、加拿大S&P/TSX、富时新加坡海峡时报、英国富时100等多个海外股指再创历史新高;7月以来,还有葡萄牙PSI20、德国DAX、越南胡志明、巴基斯坦拉奇等多个股指创历...
三张报表,一场残酷排位赛,昭示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进入深水区。 作为老牌造车新势力代表,2025上半年,理想、蔚来、小鹏交出了三份截然不同的成绩单。从核心财务指标来看,“蔚小理”已走向三条不同的道...
作为下半年最长的假期,国庆既是消费爆发的集中池,同样也是最好的观察窗口。 过去的大半年里,市场的焦虑、不确定性,孕育了大量的新业态、新概念、新品牌,这些新花样成色究竟如何?一切都将在这个黄金周,在和用...
原创首发 | 金角财经(ID: F-Jinjiao) 作者 | 海沃德 假如从天而降一万块钱,但只能用来买一台手机,你会选传统的直屏手机,还是会考虑买一款科技感十足的大折叠屏手机? 或许,选择直屏应...
中国AI竞赛进入深水区,唯有将技术扎根于产业痛点的公司,才能穿越周期,成为最终的“生存者”。或许当资本泡沫退去,中国大模型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文/每日资本论 仅仅一年前,阿里、百度、科大讯飞、腾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