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巴克中国出售,瑞幸大股东也盯上了!

客服微996438433个月前财经知识65

瑞幸对标星巴克__瑞幸和星巴克市值

作者 |餐饮老板内参内参君

瑞幸和星巴克市值_瑞幸对标星巴克_

星巴克中国或将出售70%股权

瑞幸股东加入竞购

近日,据彭博、CNBC先后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星巴克已收到数份针对其中国业务的收购提议,大多数投资者均瞄准控股权;星巴克被指可能保留30%的股权,其余股权将由多家买家分摊,每家持有不到30%的股权。

“知情人士”进一步对CNBC透露,星巴克当前市值约1080亿美元,中国业务贡献超8%全球营收,合理估值应在90亿美元左右(约合人民币646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此前市场上传出的高瓴资本、国际知名私募基金凯雷、KKR之外,瑞幸咖啡的最大股东大钲资本此次也被曝加入竞购行列,成为30多名竞购者之一。

上述消息传来后,当日星巴克美股开盘应声上涨3%,股价一度接近98美元。

针对此次的出售消息,星巴克方面在回应媒体采访时重申,公司希望对在华业务保留“相当比例的股权”。

星巴克中国出售的传闻,可以追溯到2024年11月,星巴克在财报中首次提到“正在探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被外界视为可能出售中国业务的信号。

今年以来,星巴克中国出售的消息持续发酵。

瑞幸对标星巴克__瑞幸和星巴克市值

6月初,星巴克首席执行官Brian Niccol在接受媒体专访时再度透露,星巴克正在考虑出售中国公司的一部分股权。

“好消息是,我们吸引到了很多(投资人的)兴趣,大家看到了星巴克品牌的潜力,他们看到了咖啡品类的增长,我认为他们很乐意与我们合作,共同探索如何将门店数量从8000家增加到20000家。”Brian Niccol称。

瑞幸对标星巴克_瑞幸和星巴克市值_

星巴克为何选择出售?

星巴克出售中国业务并非意料之外。

曾经,星巴克在中国市场话语权强大,直营模式下,中国业务盈利丰厚,总部无需与他人分成,利润尽数收入囊中,自然没有出售意愿。

然而,如今中国市场竞争激烈,星巴克中国受本土品牌的激烈竞争,市场份额被挤压。去年,瑞幸已经在规模和营收上,双双超越星巴克。

星巴克所面临的挑战不止于此。自2024年一季度起,星巴克全球总营收连续三个季度同比下降,直到第四季度才有所缓解。2025年一季度,其全球营收达88亿美元,同比增长2%,但净利润大降50%。

此时星巴克选择出售中国业务,一方面可以缓解运营上的负担。

其实,星巴克在全球业务中,除了美国、日本和中国市场,其他大部分国家的业务都是加盟模式。而在中国市场,星巴克的经营路径亦有过调整。进入初期,星巴克曾与本土企业采取联营模式共建市场,后期才逐步收回全部股权,转为直营主导。

瑞幸和星巴克市值_瑞幸对标星巴克_

当一项业务仍有市场价值,但已深陷激烈竞争、面临显著波动风险时,对品牌总部而言,引入加盟商合作往往成为更优解。

这种模式的核心逻辑在于,将业务转化为收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共同体。总部通过出让部分经营权,由本土合作方深度参与具体运营,自身可以降低经营风险,利润来源也将更多转向稳定的品牌授权费用。

星巴克总部把经营权卖给中国公司,让中国公司去具体经营。本质上,星巴克总部是想平摊风险,让本土的合作伙伴一起来实现收益共享、风险共担。

瑞幸和星巴克市值__瑞幸对标星巴克

能否成为下一个金拱门?

另一方面,由中国企业来接管星巴克中国的业务,也能够以更本土化的方式,更快的反应速度来应对中国市场的剧烈变化。

对于跨国连锁餐饮来说,这种模式早有先例。

2016年,百胜中国从母公司百胜全球(Yum!Brands)拆分独立上市,同时引入春华资本与蚂蚁金服作为战略投资者,百胜全球则彻底放弃控股权。

这种模式下,资本方凭借控股权掌握核心决策权后,能更敏捷地响应本土市场需求。无论是加速门店下沉、优化供应链效率,还是推出贴合中国口味的本土化产品,都展现出远超跨国总部的灵活性;而原品牌方虽让出控制权,却能通过品牌授权等方式持续分享市场增长红利。

更接近的案例,或许是麦当劳中国(金拱门)。

2017年,麦当劳引入中信资本与凯雷作为前两大股东,仅保留20%的股权。中信资本接手后,凭借对中国消费市场的深刻洞察与本土化运营经验,推动麦当劳加速融入中国市场:从推出本土化特色产品,到布局三四线城市、优化外卖服务,实现了麦当劳中国业务的持续扩张。

_瑞幸对标星巴克_瑞幸和星巴克市值

这同样是一个国际品牌与本土经营者的共赢样本。

从当前资本对星巴克中国控股权的追逐态势来看,若交易最终达成,其模式很可能与麦当劳中国趋同。也就是由本土资本控股主导运营,星巴克总部保留部分股权。

面对中国市场白热化的竞争、自身业务增长的压力,以及麦当劳等前辈的成功实践,星巴克引入本土力量既能借助资本与资源缓解运营负担,又能通过本土化决策应对市场挑战。

站在变革的十字路口,星巴克中国的股权更迭与战略重构,不仅关乎一个跨国品牌在中国市场的命运,也可能成为行业变局的关键信号。

相关文章

2025福特、现代、马自达、起亚月销不足万辆,会退出中国市场吗?

2025福特、现代、马自达、起亚月销不足万辆,会退出中国市场吗?

月销万辆,竟成老大难!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汽车产销市场,一年的体量超过3100万辆。国内的不少畅销新能源车型,一款车单月销量就有2、3万台。但是,就是在这样一个超大的汽车市场,很多全球著名的汽车品牌,全...

被中产抢爆的斯凯奇,为何突然要退市?

被中产抢爆的斯凯奇,为何突然要退市?

被市场誉为“中产阶级队鞋”的斯凯奇(Skechers),于当地时间5月5日意外发布私有化决策,此举旋即在资本市场激起广泛波澜。 此前不久,包括耐克(Nike)、阿迪达斯(Adidas)及斯凯奇在内的...

外资机构谋划“加仓”中国资产

外资机构谋划“加仓”中国资产

中国资本市场与外资机构正形成深度互动的“双向奔赴”新格局。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6月18日在2025陆家嘴论坛上表示,“进一步增强各类外资参与中国资本市场的便利度,让全球投资者更加顺畅、更加充分地分享中...

宜家,再不包邮就晚了

宜家,再不包邮就晚了

降价,宜家最近在2026财年启动会上宣布,计划投入1.6亿元人民币,为中国市场带来超过150款更低价格产品。 大概率,这就像你挽留已经有了新欢的男(女)朋友:无效努力。 贵不是大家抛弃宜家的最重要理由...

英伟达再生变数?

英伟达再生变数?

8月22日,据《The Information》报道,英伟达已通知安靠科技和三星电子等关键供应商暂停与H20芯片相关的生产。 而就在上周,美国白宫方面表示,英伟达已经同意将其在华销售芯片收入的15%上...

业绩滑坡,百威亚太陷“瘦身”疑云

业绩滑坡,百威亚太陷“瘦身”疑云

营收、利润双降后,啤酒巨头百威亚太(01876.HK)又陷裁员风波。 近日,有媒体曝出,百威亚太计划今年削减约15%的运营成本,其中包括裁员数千人。同时,该集团中国业务将是裁员重灾区,因中国员工占集团...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客服微信:BT86616点击复制并跳转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