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品牌来看,安踏主品牌实现营收169.50亿元,同比增长5.4%;FILA品牌实现营收141.82亿元,同比增长8.6%;以迪桑特、可隆为代表的其他品牌收入同比暴涨61.1%至74.12亿元。三大业务板块收入占比分别为44%、37%和19.2%,较2024年同期,其他品牌占比从13.6%提升至19.2%,成为集团增长的重要引擎。
二、多品牌战略并非易事
多品牌战略看起来很好操作,无非就是烧钱。但实际上并没有那么简单,不少中资企业收购了衰退了知名品牌,并没有很好的做起来。
比如贝克汉姆巅峰时期穿的茵宝(当年翻译成恩宝);
比如齐达内巅峰时期穿的卡帕;
如今被中资收购后都没了知名度。
能够把分散在全球各地不同品牌不同客户群体整合在一起,也是一种强大的实力。
然而,烟花事件之后,始祖鸟官方发了一个声明,明显甩锅中国团队。这让星空君意识到,安踏对子品牌的整合,可能也没有看起来那么完美。
安踏也在不断的调整多品牌经营模式。
公司多品牌矩阵已形成"双轮驱动+多品牌补充"的新业务结构,2025年上半年三大业务板块收入占比分别为44%、37%和19.2%,较2022年的91.8%和8.2%有明显变化。品牌矩阵的调整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安踏主品牌,定位大众专业运动市场,坚持"专业为本、品牌向上"战略,通过科技创新和渠道升级巩固市场地位。2025年上半年,安踏品牌DTC模式占比超80%,通过超级安踏店等创新业态提升单店效益。值得注意的是,安踏品牌在未显著扩张门店数量的情况下,通过优化门店结构和提升坪效,实现了营收的稳步增长。
二是FILA品牌,定位高端运动时尚,提出"ONE FILA一个斐乐"战略,聚焦网球、高尔夫等高端运动品类。2025年上半年,FILA新形象门店覆盖率约达30% ,围绕中产消费者构建多场景消费矩阵。FILA品牌时尚心智保持行业第一,网球、高尔夫等核心运动品类实现进一步突破。
三是其他品牌,包括迪桑特、可隆、MAIA ACTIVE及新收购的狼爪等,定位专业细分市场,收入同比大幅增长61.1%至74.12亿元。其中可隆品牌增长迅猛,迪桑特店效从约230万元提升至270万元。这些品牌在各自细分领域已形成较强的品牌力和市场竞争力。
三、海外业务
前一段时间跑友圈里出现了一个有趣的场景,中国外交部长王毅送给匈牙利外交部长西雅尔多一双跑鞋。
这双跑鞋是安踏的顶级马拉松跑鞋C10PRO,售价2599。
王部长送跑鞋是投其所好,因为西雅尔多是一名马拉松爱好者。
现在中国体育用品的全球知名度越来越高,安踏的海外市场也长势喜人。
东南亚市场成为安踏全球化布局的"桥头堡",收入同比增长接近翻倍。安踏采取"快铺+快跑"的打法,PG7跑鞋成为先锋,在曼谷、新加坡的跑团活动中被大规模测试,验证了产品的缓震和舒适性能。集团计划未来三年在东南亚实现1000家店的千店计划,以新加坡总部为支点,辐射东南亚及南亚地区近20个国家的20亿人口。
在欧美市场,通过Foot Locker等主流体育用品零售渠道渗透,安踏品牌在北美市场取得突破。2025年8月,安踏在美国比弗利山开设首家旗舰店,推动品牌进一步扩张。FILA品牌在欧美市场保持稳定增长,其高端定位使其在中高端运动时尚领域占据一席之地。
在中东及非洲市场,安踏零售网络已覆盖阿联酋、沙特阿拉伯、卡塔尔、埃及和肯尼亚等市场,通过本地化运营和渠道建设,实现品牌在该区域的稳步渗透。
四、带给安踏的反思
始祖鸟和蔡国强的合作,是一个可以写入教科书的营销失败的案例。
不过星空君认为,只要公司态度诚恳,后续为恢复生态持续投入资金,甚至投资成立一个基金会,完全可以把一个负面案例经营成正面案例。
战略换挡 曹仁贤的创业原点始终围绕着一个核心命题:如何将可再生能源的技术潜力转化为产业实力。 1993年硕士毕业后留校任教期间,他就专注于可再生能源发电研究。这种学术积淀催生的产业敏感,让阳光电源在...
还没有开遍全国的茶颜悦色,这次先开到了海外。 7月9日,茶颜悦色官方微信公众号发文,先是对社交平台上的部分“海外门店”进行了一波辟谣,“这些店,确实不是茶颜开的”;随后大方宣布,“茶颜这次,是真的要出...
真的很荒诞! 今天一早,同事兴奋地告诉我,中国人拍的短剧在美国彻底火了,连美国总统都亲自出镜。 剧名简单粗暴,就叫《特朗普爱上在白宫当保洁的我》。 WTF?到网上一搜,有自媒体号说这部设定荒诞的短剧...
海外市场增速更高 从迈瑞医疗和联影医疗两家企业年中报来看,海外市场虽面临宏观环境变化等挑战,但仍有更好的增长动力,上半年二者的海外业务营收表现好于国内。 财报显示,上半年迈瑞医疗国际业务收入同比增长...
原创首发 | 金角财经(ID: F-Jinjiao) 作者 | Chong Lei,CFA 连跌3天后股价好不容易反弹,但今天再度掉头向下,在大牛股泡泡玛特身上实属罕见。股价动荡背后,股东减持、出海...
既欣喜,又心酸! 2025年一季度,在需求回暖和行业自律公约的支撑下,国内陆上风机(含塔筒)的报价已达到2000-2200元/kW区间,较2024年低谷时期的价格蹿升了近60%。 但还不能高兴得太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