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AI)的热潮正在创造一个泾渭分明的产业格局。产业链上游的芯片和服务器制造商正享受着丰厚的利润,而许多下游的云服务商和应用开发者却深陷高成本、低利润的困境,同时不断攀升的债务水平也为行业敲响了警钟。
最新的例证来自软件巨头Oracle。据The Information报道,该公司快速增长的AI云租赁业务正以侵蚀其丰厚利润为代价。财报显示,在截至8月的三个月里,Oracle出租英伟达芯片服务器的毛利率仅为14%,远低于公司约70%的整体毛利率。这一消息导致Oracle股价一度重挫5%,并拖累了整体市场。
Oracle的困境并非个案。由于英伟达芯片价格高昂,所有提供AI算力租赁的云服务公司都面临着利润压力。与此同时,高盛和摩根大通本周均发出警告,指出为AI热潮提供资金的科技公司债务水平已越过重要基准,它们正日益转向信贷市场来支撑高昂的开发成本。
这一系列动态清晰地表明,尽管AI的故事依旧引人入胜,但对大多数参与者而言,其商业化和盈利之路比预期更为漫长和坎坷。对于投资者和企业来说,当前的核心问题是:AI服务带来的收益是否真的值得其高昂的成本?
硬件巨头的盛宴
在当前的AI竞赛中,最大的赢家是那些为AI提供基础设施的公司。从芯片制造商英伟达、芯片代工商台积电,到服务器供应商戴尔(Dell),这些上游企业正将巨大的市场需求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利润。
戴尔的业绩便是力证。该公司已将其年度收入增长率预测翻倍至7%-9%之间,同时将盈利增长率预测翻倍至至少15%。戴尔明确表示,这得益于市场对搭载AI芯片的服务器的强劲需求。这些硬件巨头掌握着AI产业的“入场券”,并在当前阶段攫取了绝大部分价值。
云厂商的“增收不增利”困境
与上游的盆满钵满形成鲜明对比,处于产业链中游的云服务商正面临“增收不增利”的尴尬局面。它们虽然通过提供AI算力实现了收入的快速增长,但盈利能力却受到严重挤压。
Oracle的案例极具代表性。尽管公司预计其AI云租赁收入到2030年将大幅增长,并可能成为主要收入来源,但这很可能以牺牲公司整体利润率为代价。问题根源在于英伟达芯片的高昂成本,这使得云厂商的算力租赁业务利润微薄。对于习惯了高利润率的云服务行业而言,AI业务带来的盈利水平远未达到预期。
高昂成本与盈利难题
对于更下游的AI模型开发者和应用销售商而言,盈利前景同样充满不确定性。目前几乎没有证据表明,向企业或个人销售AI应用是一项有利可图的业务。
AI模型的开发和运行成本是所有AI应用背负的沉重负担。例如,编程助手等应用的利润率并不高。尽管随着时间推移,这些成本有所下降,但商业化的挑战依然巨大。许多大型上市公司对其AI应用的具体收入讳莫如深,更不用说利润。此外,企业客户对是否要为AI服务支付高价也持谨慎态度。有行业会议的参与者预测,企业广泛采用AI技术可能还需要数年时间。
债务警报拉响
在盈利前景尚不明朗的同时,AI领域的财务风险正在积聚。华尔街顶级投行已经注意到了这一趋势,并开始发出警告。
高盛和摩根大通本周均指出,投身AI浪潮的科技公司债务水平正在急剧飙升。为了支付开发AI所需的高昂算力成本,这些公司越来越多地求助于信贷市场。这一现象标志着一个值得警惕的信号,表明在AI的巨大投入周期中,部分公司的财务杠杆正在被快速放大,为未来的市场增添了新的不确定性。
4月25日,圣诺生物(688117)发布2024年年报和2025年一季报。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5607.00万元,归母净利润5002.37万元。分配预案为每10股分派现金红利1.40元(含税...
一片卫生巾俨然成了企业博好感的“跳板”。 6 月 16 日凌晨,东方甄选 App 面向会员开售首款自营卫生巾,仅两天销量突破 120 万包,据内部人士向虎嗅预估,目前销售额超 1000万元,预备库存已...
芦哲、董含星(芦哲系东吴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成员) 核心观点 透过2025Q2基金持仓数据,观察到如下10点特征: 特征1:2025Q2,固收+基金规模整体为净申购,其中一级债基和...
三只松鼠又要上市了。 2019年7月在A股IPO后,这个超级品牌在安徽前首富章燎原的带领下,又于近日踏上赴港上市之路。 凭借“三只松鼠”和“小鹿蓝蓝”等品牌,这家公司通过卖坚果、烘焙食品、零食组合、肉...
今年的NIO Day,李斌多收了三五斗。 9月21日,NIO Day结束次日,李斌、秦力洪等蔚来公司管理层再度举行媒体面对面活动。李斌表示,今年NIO Day有不少赞助合作伙伴,算完账,还赚了一点。...
在前几天的巴黎时装周上,香港电影大佬向华强之子向佐再度凭借一套金属抹胸加黑色西装的造型,引发全网热议。 面对外界质疑,向佐在7月13日通过微博回应称:“好像有人好奇⋯⋯從我的角度看就是一件潮高定西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