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拼多多的收入结构,杠杆游戏更清晰地看到问题的症结所在。拼多多收入主要由两部分构成:在线营销服务(广告)和交易服务(佣金)。
作为拼多多的“现金牛”,在线营销服务业务上半年虽然仍在增长——第一季度同比增长15%,第二季度同比增长13.4% ,但增速出现放缓迹象。
交易服务业务的表现则更加令人担忧。第一季度,交易服务收入同比增长约6%,已显疲态 。而到了第二季度,该项收入为482.8亿元,与去年同期几乎持平,增长近乎停滞。
交易服务费与平台的商品交易总额(GMV)和货币化率(Take Rate)直接挂钩。其增长停滞,强烈暗示着拼多多平台的GMV增长可能遇到了瓶颈,或者平台为了稳住商家生态,主动降低了抽佣比例。
如果说营收增速放缓是“冷”,那利润数据就是“冰”了。
上半年,拼多多合计归母净利润约455亿元,同比下滑24.18%。其中第一季度147.4亿元,同比骤降47%,近乎腰斩;第二季度情况稍有好转,但307.5亿元依然同比下滑了4%。
成本飙升成为侵蚀利润的关键因素。
财报里杠杆游戏看到,拼多多上半年营收成本同比增长约31%,远超营收增速。其中销售与营销费用达到606.1亿元,相比上年同期的494.6亿元增长22.5%;研发开支71.7亿元同比增长约23.2%。
拼多多管理层在财报中明确表示:“我们继续在商家支持项目上进行投资”“优先考虑长期影响而非短期成果”。这暗示了利润下滑某种程度上是主动选择的结果。
拼多多在上半年推出了“千亿扶持”计划,旨在通过对商家的支持来维持平台生态活力。该计划包括对商家的降本减佣措施、“电商西进”等等。
财报中增加的成本,还有相当一部分被投向了海外市场,尤其是拼多多的跨境电商平台Temu。
从2022年上线至今,Temu以一种比国内主站更激进、更“烧钱”的方式,在全球范围内疯狂扩张。
这种模式前期需要巨大的投入,包括市场营销、物流补贴、供应链建设等,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利润粉碎机”。
分析师报告普遍认为,Temu的海外扩张是拼多多当前战略的核心,但也对其短期盈利能力构成了巨大压力。这是一个典型的“以战养战”策略。
管理层赌的是,一旦Temu在全球市场站稳脚跟,将为拼多多打开一个数倍于国内市场的新世界。
综上,在杠杆游戏看来,拼多多在国内的增长的天花板已经显现。而随着阿里、京东等平台纷纷推出百亿补贴和低价策略,拼多多的差异化优势正在迅速消失。
另外就是新兴势力的“跨界”打劫:以抖音、快手为代表的内容电商,通过“兴趣推荐+直播带货”的模式,实现了对传统“人找货”搜索电商的降维打击。
这种模式不仅分流了用户时长,更重要的是,它们也在蚕食低价白牌商品的市场份额,而这恰恰是拼多多的基本盘。
在传统巨头和新兴势力的双重夹击下,拼多多曾经开辟的“低价”赛道变得异常拥挤:流量成本水涨船高,获客难度与日俱增。
海外是尚具想象力的地方,但拼多多通过烧钱战略“喂养”的Temu目前似乎仍处于亏损状态,何时能盈利尚不确定。
且海外市场面临着复杂的关税政策、地缘政治风险、本地化运营挑战以及来自SHEIN、亚马逊等巨头的激烈竞争。
Temu能否成功复制国内的辉煌,依然是一个巨大的未知数。一旦受挫,将严重拖累整个公司的财务状况。但一旦成功,其回报也将是惊人的。
所以,与其说拼多多的“黄昏”已至,不如说它正处在一个关键的“战略静默期”。它正试图在用眼前的利润和增长,去交换未来的可能性。
如此来看,拼多多的故事还远未结束,但最容易赚的钱显然已经赚完了。
其实,这并非亚朵首次因卫生问题引发争议。 今年3月,一位博主在社交媒体发视频称,自己在广州一家亚朵酒店入住时发现花洒里面有数根头发。黑猫投诉平台显示,共有1300条投诉中包含搜索词"亚朵酒店",主要...
利润跌得更惨。上半年恰恰食品净利润8.86亿元,同比-73.68%;扣非净利4.31亿元,同比-84.77%。 “快乐就要洽洽洽”——这句朗朗上口的广告语曾伴随一代人的成长。而今,这家卖了二十多年瓜子...
在全球电动汽车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的背景下,特斯拉2025年第二季度财报的发布引发了市场广泛关注。 财报显示,这家曾经高歌猛进的行业领头羊正面临前所未有的盈利压力:营收同比下降12%至225亿美元,净...
7月29日,《财富》杂志发布2025年世界500强排行榜。在“汽车与零部件”领域,共有35家企业上榜。其中,共有10家中国汽车及零部件企业上榜,包括比亚迪、吉利、奇瑞、一汽、北汽、东风、上汽、广汽、宁...
美团二季度收入上涨11.7%,净利润下滑89%,外卖竞争致销售开支增加77亿元 美团(3690.HK)发布二季度财报,收入约为918.40亿元,同比增加11.7%;经调整净利润约为14.93亿元,同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