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可控核聚变概念走高。截至收盘,浙富控股(002266.SZ)、东方电气(600875.SH)、雪人集团(002639.SZ)、国机重装(601399.SH)等多股涨停;百利电气(600468.SH)、合锻智能(603011.SH)、斯瑞新材(688102.SH)、爱科赛博(688719.SH)、兰石重装(603169.SH)等纷纷跟涨。

可控核聚变“国家队”来了
7月22日,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下称中国聚变公司)挂牌成立大会在上海举行。中国聚变公司是中核集团直属二级单位,作为推进我国聚变工程化、商业化的创新主体,中国聚变公司将重点布局总体设计、技术验证、数字化研发等业务,并建设技术研发平台和资本运作平台。
会上,中国聚变公司与中核集团、中国石油昆仑资本、上海未来聚变、中国核电、浙能电力、国家绿色发展基金和四川重科聚变等股东方签署增资扩股协议,合计投资115亿元,增资完成后中核集团持股50.35%。

资料显示,中国聚变公司曾用名中国核燃料有限公司,成立于1983年6月24日,此前的注册资本为35.31亿元,经营范围包括新兴能源技术研发,核电设备成套及工程技术研发,工程和技术研究和试验发展等。
今年2月28日,中核、浙能公告增资聚变公司正式落地。此次增资,标志着中国聚变能源公司正式启动。资本注入将用于技术研发平台建设与产业链整合。
中国核电表示,本次交易是为响应国家未来产业战略发展要求,落实中国核能“三步走”战略,进一步巩固中央企业在我国聚变产业的核心主导地位,体现中国核电在推进国家能源结构转型和促进清洁能源发展中的使命担当,前瞻性布局核聚变能源领域,为未来聚变堆商业化应用打下基础。
长时间以来,可控核聚变被视为解决人类能源危机的终极方案,却因实现技术难度大而遥不可及。随着高温超导材料、人工智能等技术的突破,可控核聚变行业展现出极为广阔的市场前景。
根据核聚变工业协会数据,截至2024年4月,全球可控核聚变行业所获得的总投资额已达到71亿美元,连续三年都实现了融资总额的大幅上升。浙商证券预测,2031年-2035年全球核聚变设备市场新增规模有望达万亿。
相关概念股或迎重大利好
同花顺数据显示,截至7月23日收盘,A股可控核聚变概念板块一共有75家上市公司。
从二级市场表现看,今年以来,65家上市公司股价出现上涨,其中,24家股价涨幅超过50%,中洲特材(300963.SZ)、常辅股份(871396.BJ)、合锻智能(603011.SH)、哈焊华通(301137.SZ)4家上市公司股价成功实现翻倍。

从今日表现看,国机重装今日触及涨停板,该股近一年涨停5次。公司作为国内重大技术装备骨干企业,聚焦研发与制造、工程与服务、投资与运营三大板块,主营高端大型铸锻件和成台套装备制造,并已实现可控核聚变装置关键零部件批量订货,巩固市场领先地位。
据2025年3月19日公告,公司签署柬埔寨上达岱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协议,投资额约9.96亿美元,加速海外清洁能源布局,以BOT模式拓展水电运营业务。2025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收34.81亿元,同比增长21.24%,归母净利润1.11亿元,同比增长2.03%,主营业绩稳健增长。同时,公司作为国有企业,最终控制人为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东方电气今日涨停收盘。公司主要业务包括开发、设计、制造和销售风电、太阳能发电、水电、核电、气电、火电等高端装备,代表产品如100万千瓦等级空冷机组、100万千瓦等级二次再热机组处于行业领先地位,26兆瓦等级海上风电机组居于国内领先水平,水电冲击式技术达到行业先进水平年报。公司为全球最大发电设备研发制造基地之一公司亮点。
据悉,2023年10月9日,公司在西藏林芝开工建设世界首个高原水电机组产研基地,服务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官微。公司属于国有企业,最终控制人为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中新社国是直通车4日在北京主办“能源中国——全面加速绿色能源转型 推动协同发展”活动。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常务副理事长俞振华在会上发言时表示,新的一年,中国储能总体将从规模化发展向全面商业化转变。...
7月7日,虚拟电厂概念震荡拉升,板块指数大涨3.35%。截至收盘,苏文电能涨20%,南网科技涨14.72%,天亿马涨10.94%,奥特迅涨9.99%。 消息面上,国家能源局近期发布《关于组织开展新型电...
市场对“宁王”的围猎正在全方位展开。 而在刚刚披露的三季报上,宁德时代(300750.SZ)继续展现出领导者的底气,除了动力电池继续全球市占第一,被称为“第二增长曲线”的储能业务同样表现出色。 财报显...
氢能,作为兼具清洁能源属性与高能量密度的能源载体,一直被视为推动全球碳中和目标落地、实现能源结构转型的关键方向。 当前,氢能产业正经历从技术示范向规模化应用的关键跨越—政策体系逐步完善、成本曲线持续下...
如果你以为中国只是“世界工厂”,那可就落伍了。今天的中国,早已不只是制造大国,更是一个在电力领域“断层式领先”的能源强国。从发电量到发电技术,从装备制造到工程落地,中国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写全球...
今年是《巴黎协定》达成10周年。10年来,全球气候治理虽然历经风雨,但绿色低碳发展终成时代潮流。能源绿色转型获得广泛认同,成为应对气候变化的必由之路、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当下,这条转型之路依然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