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撕拉片火遍全网。
从鞠婧祎、欧阳娜娜到张凌赫、肖战,没有拍过撕拉片的明星仿佛会被内娱开除。一天一个小热搜,三天一个大热搜,所有明星仿佛约定般晒出几乎一样的拍照模板:只留上半身的大头贴,使用古早CCD滤镜,美名其曰这叫做人生照片(撕拉片版)。
截至目前,小红书话题“撕拉片”达到4.6亿浏览量,抖音相关话题超过7亿次播放。
所以啥是撕拉片?
撕拉片的拍摄像极了复杂版拍立得,同样需要使用古早大头相机(风琴机),同样拍完立得一张实体照片。但不同的是,撕拉片拍完需要你先手动把照片从相机里“拉”出来,再等待显影后,把保护层从照片上“撕”走。
一撕一拉,即撕拉片。
看起来就像是卓别林在默片里才会用的老古董,实际撕拉片的诞生比这些年再次走红的一众“电子垃圾”都要早一些。1947年,宝丽来公司创始人艾德温·兰德发明出分离式一次成像技术,也就是撕拉片。
后来这种费事的拍照方式被数码摄影取代,没想到快80年后,又迎来机生第二春。
一盒售价为70元的撕拉片相纸(10张)如今最高被炒到6000元。而在北京线下门店,拍一张的价格要300-400元,所有老板都带着有价无市的心态做买卖,早早在售卖页面上写好:不含精修、不含化妆、底片不送、半小时完事。
服务三不包,咔嚓一下就花掉300块,甚至有网友在几天前看的价格是220元一张,到了店里直接涨到330元。有价无市、今天不拍明天更贵,撕拉片仿佛潮玩里的Labubu、奢牌里的爱马仕铂金包,你永远不知道价格天花板在哪里,说不定后天去拍还得附上工资流水。
可价格翻了快86倍,并不是撕拉片唯一令人不理解的“特点”。
撕拉片的主要生产商宝丽来和富士,两者相继在2008年和2016年宣布停产这真“电子垃圾”,而未开封的彩色胶片相纸保质期约为2-3年,黑白胶片相纸约为3-5年。也就是说,目前被炒成【拍照界的Labubu】的撕拉片市面上所有存货都是二手货、过期货。
与此同时,由于撕拉片的显影效果依赖化学药水,至少过期5年让成片效果变成了一场真正的盲盒体验,因此所有商家在售卖时都指出“不保证成片”。显影失败是常事,色彩不准被美化为灵感碰撞,一切的缺点都在【停产】【稀有】之下显得暗淡无光,撕拉片就这样坐稳了【拍照界的Labubu】的title。
如果说Labubu的魅力在于明星同款,那么撕拉片则在此基础上又增加了一层滤镜——拍一张少一张。
你几乎可以在所有有关撕拉片的地方都看到这句文案,停产让撕拉片变成一场【末日营销】,再加上类似拍立得需要等待显影的盲盒体验和明星效应,三层buff成为商家不断涨价的合理注脚。
而你在“世界上又少了1张撕拉片”的狂欢中,又是提前做拍照姿势攻略,又是找人化好妆容,试图花300块留下自己的痕迹,殊不知内娱明星就快用掉了一半库存。
“但我怎么感觉十年前撕拉片就在营销绝版了?”
有业内人士指出,目前全球的撕拉片相纸存量大抵是50万张。“几乎每年都能听到撕拉片停产的声音,频率跟江南皮革厂倒闭差不多。”即使是宝丽来们已经停产,但已经有一些工作室开始复刻相关技术,并且不少拍照APP也上线了撕拉片滤镜。
看着如今涨了86倍的撕拉片,到底有没有拍一张少一张不清楚,但你知道,拍一张钱包是真的少三张。
“人生还每天都是绝版呢,谁说人不是活一天少一天,建议以后叫我撕拉人,并希望老板像珍惜撕拉片一样珍惜我。”
编辑|橘总
作者|嘴嘴
设计|胖兔
参考资料:
1.红星新闻,《拍一张需要300元,“撕拉片”火了!号称“拍一张少一张”,二手平台一盒相纸价格涨到2000元》,2025.05
2.凤凰生活报告,《400块一张的「纸片茅台」,被中产买爆了》,2025.02
星空君搞过几次IPO,除了无休止的熬夜加班加点外,最大的体会是为了让财报好看那么一点点,真的是殚精竭虑。 对于IPO来说,什么指标是第一位的? 营收。 只有营收足够大,才有可能过审,才能征服发审委苛刻...
人生不是充值游戏,中国男人好像看开了。 过去十年,男性在消费市场的存在感接近“隐形”,他们被贴上“不好带货”“不追潮流”的标签,甚至在多个平台的用户画像中,被列为“最难转化的人群”。 京东平台数据显示...
地基不牢,地动山摇! PCB我们都不陌生,上面焊接着芯片、电阻和电容等零件,看似是个枯燥的绿色板子,实则是所有电子设备的神经网络。 小到计算机、手表,大到汽车中控屏、AI服务器,没了PCB,统统开不...
“现在光有智能氧舱可不够,得把抗衰设备全套配齐才算跟得上潮流。” 这句在高净值人群中流传的话语,正让智能氧舱、红光舱、间歇性高低氧设备、冷冻舱等“长寿黑科技”成为圈层顶流。尽管单品价格从数万到数十万元...
微成都报道川能动力(000155.SZ)5月16日公告称,公司董事会近日收到控股股东四川能源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关于调整四川省新能源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的函》,因工作调整,何连俊不再担任公司第九届董...
9月A股宣告收官,市场整体呈现高位震荡走势,三大指数月线均收涨,其中创业板指本月累计涨超12%创三年多新高,科创50指数涨超11%创近四年新高。 大部分券商认为,结合日历效应来看,节后伴随着政策面、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