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辰储能IPO,250亿独角兽遭遇「宁王狙击」

客服微996438433个月前财经知识69

此外,针对客户风险质疑,海辰储能则在声明展现了高明的否认技巧。对"美国第一大客户Powin破产导致15亿订单蒸发"的传言,其强调与Powin的合作"尚未进入规模化交付阶段",且Powin破产申请文件中海辰储能不在债权人名单。

_海辰储能IPO,250亿独角兽遭遇「宁王狙击」_海辰储能IPO,250亿独角兽遭遇「宁王狙击」

这种具体到法律文件细节的反驳确实有力,但Powin作为其拓展美国市场的重要跳板,破产后将对公司海外业务造成何种影响,声明中并未提及。

针对网络传言董事长配偶林女士生于1964年,声明中也做了回应,并罕见证实其真实出生年份为1991年。在《节点财经》看来,海辰储能对私人信息的被迫回应,折射出舆论对企业创始团队与宁德时代复杂渊源的格外关注。因为包括创始人吴祖钰在内,海辰储能多名核心高管曾有宁德时代任职经历,为商业纠纷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声明处理的第五个“炸弹”则是外界针对587Ah电芯与宁德时代技术路线高度一致的质疑。声明中强调"完全自主研发"并列举参数差异,但回避了为何两家产品在关键指标上如此接近的技术逻辑。

整体来看,这份声明反映出海辰储能在危机应对上,既希望展现"光明磊落"的形象,又在技术实质问题上保持模糊;既强调尊重司法程序,又通过舆论造势影响公众判断。短期内,这种平衡术或许能稳定投资者情绪,但长远来看,唯有司法裁决和技术验证才能在根本上消解质疑。

02 IPO阴影,与宁德时代的“新仇旧恨”

不难发现,海辰储能与即将对簿公堂的宁德时代之间有着不小的“新仇旧恨”。

就在今年6月,海辰储能递表港交所仅三个月后,宁德时代就以“不正当竞争”为由,将海辰储能、创始人吴祖钰及其他关联方告上法庭,开庭日期定于8月12日。

这也不是双方的首次交锋。

早在2023年,吴祖钰就曾因违反与宁德时代签订的竞业限制协议,被仲裁委裁决支付100万元违约金。庭审记录显示,宁德时代代理律师曾直言,吴祖钰“大量挖角宁德时代的核心技术人才”,造成的损失“不是区区100万足以弥补的”。

海辰储能IPO,250亿独角兽遭遇「宁王狙击」_海辰储能IPO,250亿独角兽遭遇「宁王狙击」_

可见双方积怨已深,而此次诉讼的矛头,更是直指被视为下一代储能电芯战略高地的587Ah大容量电池。

今年4月10日,海辰储能高调“首发”587Ah储能电池,意图联合产业链定义行业标准。两个月后,宁德时代便宣布量产交付参数相近的同款产品。在诉状中,宁德时代指出,海辰储能的产品与其专利参数高度重叠,能量密度偏差仅4.4%,远低于行业10%的技术代际阈值,直指其存在技术侵权嫌疑。

对此,海辰储能坚称涉案的“复合集流体技术”不构成“商业秘密”,且公司从未在任何产品中使用过该技术。但是,商业秘密案件立案程序严谨,警方在采取强制措施前,通常已经掌握了一些证据,恐怕并非“谣言”那么简单。

从竞业协议违约,到不正当竞争诉讼,再到员工被刑事调查,海辰储能与宁德时代的纠葛不断升级,给前者的IPO之路笼罩了一层浓重的阴影,也成为其能否顺利上市的最大不确定性之一。

所以,海辰储能还能顺利登陆港股吗?

03 财务透视,IPO成背水之战?

其实,如果说法律纠纷是“外部威胁”,海辰储能自身的财务数据和高速增长模式这些“内部隐患”,或许更值得关注。

从招股书来看,海辰储能的增长速度相当可观,其营收从2022年的36.15亿元飙升至2024年的129.17亿元。而在盈利状况上,2024年其也成功扭亏为盈,实现经调整净利润3.18亿元。

但是,看似亮眼的成绩单背后,仍然要做一下推敲。利润方面,公司在2024年的盈利,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高达4.14亿元的政府补助。如果扣掉这笔补助,其经调整后的净利润仍为亏损0.96亿元。这就意味着,海辰储能自身的“造血”能力尚未得到真正的证明。

海辰储能IPO,250亿独角兽遭遇「宁王狙击」__海辰储能IPO,250亿独角兽遭遇「宁王狙击」

盈利能力之外,海辰储能的财务报表里更令人担忧的,是其快速扩张的贸易应收款项(扣除减值亏损准备)。招股书显示,这一数据从2022年的2.23亿元,暴增至2024年末的83.15亿元,两年之间翻了近40倍,占营收比重由6.2%增至64.3%。

这意味着什么?就是说,有超过六成的销售额并未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现金。更关键的是,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也从2022年的11.8天,拉长到了2024年的185.7天,时间超过了半年。

在《节点财经》看来,这一数据变化显示出,公司在产业链中议价能力相对弱势,而其现金流也难免承受压力。而截至2024年末,海辰储能总负债已到101.2亿元,资产负债率达到73.1%。

此外,在研发实力上,海辰储能平均每9个月就推出一代新产品,在多个关键技术节点上甚至“首发”领先于行业巨头。但另一方面,其研发投入却呈现下滑趋势。数据显示,2022至2024年,其研发投入合计12.12亿元,占三年营收总和的4.5%,且研发投入占营收比重持续下滑,从2022年的5.4%降至2024年的4.1%。

在技术密集、高度依赖长期积累的储能行业,这种情况似乎有悖于常识,也成为外界质疑其“自主研发”含金量的理由之一。

站在港交所门前,海辰储能脚下是深不见底的法律诉讼、财务风险和市场变数,已经没有退路。此次IPO,更像是一场背水之战。而对资本市场来说,当一家企业在核心技术、关键人才、财务健康乃至商业道德等多个层面都面临质疑时,该如何看待其价值表现?

*题图由AI生成

相关文章

天茂集团年报难产背后的多重绞杀:财务黑洞、治理困局

天茂集团年报难产背后的多重绞杀:财务黑洞、治理困局

一份迟到年报所引发的信任危机,让天茂集团人设瞬间崩塌。 截至2025年5月23日上午,天茂集团2024年年度报告及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仍未披露,“难产”约三周。对于上市公司而言,或许延迟发布财报的现...

中国中产的坑,美国二十年前已经踩过一遍了(二)

中国中产的坑,美国二十年前已经踩过一遍了(二)

上篇文章里,我们讨论了中产家庭的支出结构,使得他们抗风险能力较差。本篇将分析中产家庭的收入结构的脆弱性,以及他们在极端困境下的处置方式。基于此,我们也可以做一个风险程度的自测。 双薪,还是双锁?离不开...

夫妻持股泰凯英近八成,无自主生产,主要代工厂账务违约

夫妻持股泰凯英近八成,无自主生产,主要代工厂账务违约

编:许辉 青岛泰凯英专用轮胎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泰凯英)拟在北交所上市,保荐机构为招商证券。公司拟向不特定合格投资者公开发行股票不超过4,425.00万股(含本数,不含超额配售选择权)。公司及主承销商...

海西新药“持证卖药”暴涨200%,账面资金仅3800万

海西新药“持证卖药”暴涨200%,账面资金仅3800万

导语:海西新药的“仿创结合”双轨模式,正面临仿制药集采合约即将到期、创新药研发周期漫长的双重问题。 福建首家“带证卖药”的制药公司——海西新药正在冲刺港交所上市。8月6日,海西新药更新招股书后二次递...

永大股份分红远超补流,增收反降利,前五大供应商质量堪忧

永大股份分红远超补流,增收反降利,前五大供应商质量堪忧

编:许辉 江苏永大化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永大股份)拟在北交所上市,保荐机构为国泰海通证券。本次发行前,公司总股本为13,956.00万股,本次拟向不特定合格投资者公开发行不超过4,652.00万...

这个“中专生”把冰袋卖到海外,带着年入7亿的爱舍伦IPO

这个“中专生”把冰袋卖到海外,带着年入7亿的爱舍伦IPO

无影灯下,一件手术衣、一张手术铺单,是守护患者安全、确保手术无菌环境的关键屏障。而在资本的舞台上,生产这些产品的江苏爱舍伦医疗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爱舍伦”),也正站在聚光灯下,准备接受北交所的...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客服微信:BT86616点击复制并跳转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