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下旬,六大国有银行集体宣布下调存款利率 ,一年期定存利率首次跌破1%,活期利率仅0.05%。曾经靠高利吸储的中小银行也紧随大行降息步伐,大多将最高定存利率降至1.7%以下。
利率一降再降,但在市场上,还有这些存款“平替”。
存款有“平替”,利率也在走低
除了存款,现在能够将收益率和现金价值明确写在条款里的还有三种产品——大额存单、储蓄国债和个别保险产品(增额终身寿险)。
大额存单有点类似于存款,就是由银行向个人或机构发行的一种大额存款凭证,通常情况下个人20万元起投,不同银行的门槛不同,期限从3个月至5年不等,一直以来都是安全稳定且收益较优的象征。这种存款类金融产品按期发售,每期会限定发行额度,到期截止。
这一类产品曾经因为“安全稳定收益较优”而非常火热,一度额度稀缺、一单难求,甚至在二手交易平台还曾经出现过“代抢大额存单”的业务。但随着新一轮降息潮的到来,大额存单的利率目前已经全面进入“1字头”时代,利率优势逐渐缩小,热度也逐渐下降。
比如,在国有银行中,工行、农行、中行目前在售的大额存单,1年期和2年期利率已统一降至1.20%,3年期利率仅为1.55%。交通银行和邮储银行则已无大额存单产品可供购买。股份制银行情况也类似,招商银行在售的1年期和2年期产品利率均为1.4%,已经没有3年期及以上的大额存单产品。

招商银行App在售大额存单产品。
再看储蓄国债,其实这类产品和存款的性质比较像,都类似定期存款。财政部近日发布公告,2025年第三期储蓄国债(电子式)和2025年第四期储蓄国债(电子式)将于近期发行,均为固定利率、固定期限品种。
其中,第三期国债期限3年,票面年利率1.63%;第四期国债期限5年,票面年利率1.7%。利率略高于定期存款和大额存单,不过如果和去年4月发行的储蓄国债相比,三年期票面利率降低了75个基点,五年期票面利率则降低了80个基点。
最后一类增额终身寿险,虽然是一种寿险产品,但的确被越来越多的人视为一种强制储蓄。因为除了保额之外,增额终身寿险还包括了现金价值,也就是这张保单本身也能换钱,这部分的权益类似一张固定利率的大额存单。
在签订合同时,合同上会标明这张保单在不同投保年份值多少钱。如果想要把这些钱拿出来,有两种方式——减保取现与退保取现。前者根据合同能将部分钱取出来,保额也会相应减少;后者则是解除保险合同,将全部的本金和利息都提取出来,保障就此终止。增额终身寿险是有回本时间的,在投保的前几年,缴纳的钱要多于这张保单的现金价值,这时如果退保,就会亏本,因此这类产品更适合长期持有。
值得注意的是,增额终身寿险的预定利率也在近两年内经历了几次下调,最高利率已经由3.5%降至3%再到目前的2.5%。
不难发现,以上三类产品目前的利率依然能够“跑赢”存款,但在利率下行环境下,也难以“独善其身”。
银行理财两类产品可以考虑
与此同时,银行理财市场规模则出现了逆势上升。
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发布的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2025一季度报告显示,截至一季度末,全市场持有理财产品的投资者数量达1.26亿,同比增长6.73%。5月中旬,普益标准统计数据也显示,全行业的理财规模已突破31万亿元大关。
具体来看,短期限理财产品成为主力担当,截至5月20日,固收类产品突破23万亿元,现金管理类产品突破7万亿元,较3月底增幅均将近8%。
这里提到的固收类产品和现金管理类产品,其实也是低风险偏好投资者的不错选择。
固收类产品,顾名思义是一种投资于固定收益类资产的产品,有的投资同业存款,有的投资同业存单,其中最常见的底层资产,就是投资债券。这类产品波动小、回撤少,风险比投资股票要低很多,但回报利率比定期存款要高。
现金管理类产品则是投资于货币市场,相比于固收类产品更加稳健,不过相对利率也要低一些。这类产品回撤概率低,取用也较为灵活,基本提交取用申请的当天或是第二天上午就能够到账。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上述两类产品承诺保本。2022年1月1日,《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正式实施,资产管理行业的理财产品打破刚性兑付,这意味着保本型理财产品正式退出市场,“卖者尽责、买者自负”成为理财市场的新阶段。
在浦银理财产品经理看来,银行理财产品符合当下人们的储蓄心理——求稳,但希望利率略高于存款。“在利率下行环境中,对于短时间内用不到的‘闲钱’,推荐期限较长的封闭式理财产品,这类产品能够基于现在的市场环境给出基准利率,相当于提前锁定收益率。”上述产品经理表示。
业内人士表示,投资者可以根据自己的资金体量、持有时间、风险偏好和预期利率去判断自己的理财需求。同时还提供了一个小建议,每家公司都会有自己的“主打产品”,为了保证口碑,这类产品的稳定性相对较高,也可以作为一个选择依据。
“不过,对于银行理财产品来说,将来产品的净值波动一定会越来越放开,因此更加重要的是,投资者要理解‘投资有风险’这件事情,理性投资、量力而行。”上述产品经理表示。
高盛最新警告称,随着AI需求激增和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加剧,老化的电网已成为西方国家能源安全的"脆弱环节",电网升级需求将推动铜价在2027年升至每吨10750美元。 高盛分析师Lina Thomas和D...
再多给一点点时间 希玛医疗股价已经跌的只剩1.6港元/股! 这种跌势,并非由短期利空催化的。如果拉长希玛医疗的股票,2021年其股价达到次高点之后,一路向下奔流而去。 公司股东试图通过回购股份彰显诚...
设计:岚昇 两年前欠债百亿、破产重整的威马汽车,高调宣布回归。 9月6日,威马汽车在其公众号上发布《致供应商白皮书》(下称“白皮书”),不仅表示将复产威马EX5和E5车型,还制定了一个一年多量产10...
(识局微信公共账号zhijuzk) 8月1日,周五,识局再度传来了喜报,一家总投资10亿元的外资服务器生产项目(其中外资到账2000万美元)落户中国中部某省(等企业动工了再另行公布具体省份和具体企业名...
“童装第一股”,安奈儿的老板这回真不想干了。 6月3日,安奈儿刊发关于筹划公司控制权变更事项的停牌公告,控股股东曹璋、王建青夫妻拟转让公司13.03%的股份,让出控股权。按照最新的持股比例,夫妻二人目...
国内医疗器械“一哥”迈瑞医疗(300760.SZ)正在经历增长换档阶段。 2024年开始,迈瑞医疗结束持续多年的高增长。2017年到2022年,迈瑞医疗营收同比增速均保持在20%以上,营收体量也远高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