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基建狂魔”,中国“盯”上了运河建设——最先“动手”的是一向“嗅觉”灵敏的浙江。
在近期公布的《关于高水平建设“航运浙江”的实施意见》中,浙江提出谋划推进的“浙赣运河”,将和另一段由江西、广东共同推动的“浙赣运河”一起,形成一条连通长江、珠江水系,接入京杭大运河的南北大动脉。
浙赣粤运河背后是一项浙江、江西、广东三省共同参与、规划投资3200亿的“世纪工程”。
理论上,浙赣粤运河建成后,2000吨级船舶可从山东启航,直达广州——这正是民间称其为“京广运河”的原因。
浙赣粤运河的构想最早可追溯至明朝,孙中山也曾在《建国方略》中提出。从20世纪80年代相关部门将其列入议程,迄今已过去了40余年。
这条运河如若真正建成,相关省份或都将受益。但其中最为高兴的,可能是目前“东西不靠”的江西。毫不夸张地说,江西很有可能依托这条世纪大运河,实现经发展的大腾飞?
为什么这么说?本文做一个分析。
1、浙赣粤运河“开工在即”?
浙赣粤运河正式被列入国家顶层规划的信号,是2021年交通部印发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2021-2035)》《内河航运发展纲要》。
在这个规划中,浙赣粤运河明确为“四纵四横两网”国家高等级航道规划布局中“四纵”之一。
而在被列入“四纵”之前,江西实际上也是这一工程的主力推动者——一定程度上,它的积极性,来源于市场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不断扩大。
例如,受新能源车产业影响,自2020年起,锂矿价格迎来了一轮猛烈上涨,从5万元/吨飙升至最高60万元/吨。随后又迎来了猛烈下跌,直至如今落回6.4万元/吨上下。
期间,作为矿产大省的江西,迎来一批明星企业的入驻。仅江西宜春一座城市,就涌入了包括宁德时代、比亚迪、国轩高科在内的20余家锂电企业。
除锂矿外,江西还是国内仅有的两个稀土产区之一,负责生产更为稀有的中重稀土的产区,铜、银、铷等多种资源的储量位于全国前列。
能源和矿产是最适合水运的货物,然而江西的水运却不算发达。
2021年时,江西总货物周转量是4884.7亿吨公里,而水运货物周转量354.24亿吨公里,只占总量的7.25%,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赣江是江西水路困局的缩影。
作为浙赣粤运河的一环,赣江是连通长江和珠江的理论路径,却一直因为中部分水岭的阻隔,千年未通。
不光是江西,广大中西部省份均一定程度上因为水路不足而发展受限。一旦京杭大运河遇到枯水期、季节性繁忙及船舶事故,便会出现数百、上千艘,承载着中西部省份的煤炭、建材、矿石和粮食的货船,在河上拥堵的情况。
实际上,优化内陆水运体系,已经成为了国内未来10年的重点任务之一。
浙赣粤运河作为抢占发展C位的先手棋,江西已经为这一步做了数十年的准备。
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江西等省份就曾多次组织有关浙赣粤运河的相关讨论。2018年后交通运输部综合规划司,开展赣粤运河等跨水系航运沟通工程的专题调研后,“前期工作”开始摆上台面迅速推进。
综合多份文件及相关报道,浙赣粤运河正处于“前期工作”与“建设”并行推进的阶段。
浙江方面,杭州境内部分河段正在进行“四改三”工程,计划今年完工。江西境内赣江全线6个梯级枢纽船闸已全部建成,具备三级通航条件。广东同样积极,自2014年启动北江航道扩能升级项目以来,2023年已实现韶关以下航道全线通行1000吨级船舶。
去年10月,江西公共资源交易网发布了《江西省交通运输厅赣粤运河工程预可行性研究采购项目》中标结果。
“当下已近‘十四五’收官,随着宏观经济投资侧压力显现,具备长远发展意义的运河项目有望加速落地。”结合中标结果,华源证券判断浙赣粤运河开工在即。
2、江西为何会重视?
2020年,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时任江西省交通运输厅厅长的王爱和,时隔18年后,再次在“两会”上提出建议,从国家层面启动规划建设浙赣运河,连通长江、珠江两大水系。
此前虽然江西也在推动浙赣粤运河列入国家规划,但已许久不在重要场合讨论——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慢吞吞的水运并不是突飞猛进中的中国的最优选。
从2014年到2023年,中国内河航道通航里程仅增长了1%,而铁路和公路里程分别增长了42%和62%。
但这一次王爱和提出议案后,高层做了一些新的动向安排。
2021年2月,时任水利部副部长的叶建春,空降至江西省委副书记一职,并在一年后正式出任江西省省长,直至今天。
据公开信息,叶建春1984年从华东水利学院(现河海大学)水利水电工程建筑专业毕业后,就一直在与工程和水利打交道。其任职超过20年,一直做到院长的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曾承担建国以来多起重大水利设计项目。
作为一名长期从事水利工程研究和管理的学者型领导干部,叶建春或许对于如何利用好水资源,促进江西对外沟通、创新发展,有自己的方法论。
履新刚满三天,叶建春首次外出便赴广东。在两省工作会谈上,他指出,将推动江西融入广东产业链分工和产业协作配套,支持鼓励‘粤企入赣’。
向粤借势的内核是构建产业链。
结合近年来的经济发展情况来看,江西正处于发展的平台期。
一方面,从2021年至2024年,GDP排名长期处于全国第15位,GDP总量从32074.7亿增长至34202.47亿,增幅6.6%。
另一方面,在顶层规划中,江西正因交通体系的逐步完善而获得更多资源倾斜。
2025年,国家最新批复的《江西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中,除了明确支持江西省构建“一圈两轴多群”的城镇开发格局之外,还明确表示,支持江西省在2035年之前建设1个特大城市和1个I型大城市以及5个II型大城市。
如何把握机遇?“交通强省”是摆在明面上的答案。临近“十四五”收官和“十五五”开篇,江西省上下已经有了紧迫感。
在5月21日,叶建春主持召开的推进交通强省建设领导小组第五次会议上,他强调,“要狠抓交通项目建设,对‘十四五’规划中的项目实行清单化管理、节点化推进。”
而在叶建春有关“系统谋划‘十五五’交通重点项目”的阐述中,“扎实做好浙赣粤运河前期工作”,被摆在了第一句。
3、超级大运河大势所趋
今年3月11日,浙江省水利厅和江西省水利厅,开了一场有关推进解决浙赣运河水利问题的会议。
会议上,两省达成共识,将“全力以赴,推进浙赣运河国家重大战略在两省的落地”。
这种合作在浙赣粤运河从蓝图走向现实的过程中并不罕见。
将时间拨回2018年12月,交通运输部综合规划司就在江西、广东、湖南、广西四省,先后走访了多个江河枢纽、交汇处、分水岭,开展了赣粤运河等跨水系航运沟通工程的专题调研。
很显然,虽然许多人天然将浙赣粤运河看作浙江和广东对江西的扶贫工程,但事实并非如此——这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多赢项目。
聚焦浙江、江西、广东,浙赣粤运河能有效疏通三省的发展堵点。
浙江最大的痛点是缺少核心腹地。尤其相较于同在长三角的江苏更是如此。
因此,浙江急需增加辐射内地的交通干线,拓展腹地范围。
对于广东来说,深度参与广大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循环,是修建浙赣粤运河的核心需求。
在接入内循环方面,广东明显较江苏弱势。
浙赣粤大运河正是广东在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基础上,发展内循环的最佳选择。
当然,我们认为江西毫无疑问是浙赣粤运河的最大受益者。
除了前文提到,江西将凭借水运带来的优势,成为全国物流成本洼地,矿产相关产业享有更强市场竞争力。来自珠三角、长三角的经济辐射,势必也会重构产业链地理配置,释放中部潜力。
具体来说,运河贯通后,江西省内如赣州、宜春、吉安等城市有望成为内河运输与外贸物流衔接的枢纽,实现内陆港口城市转型。
在加速与长三角、珠三角的融合后,江西将形成“制造-港口-外贸”一体化,打造全国少有的“内陆型产业外溢基地”。类似浙江的“义乌”,不过江西承接的将是中西部省份的出海需求。
整体而言,虽然浙赣粤运河何时建成还尚未可知,唯一一个明确的时间点,是赣州官方在线回复网民留言时给出的“预计2030年前后完工”。但结合各方面迹象来看,工程整体推进或是大势所趋。
很有可能,在“十五五”收官之前,人类历史上最长运河的记录将再一次被中国刷新。而这条运河,也将成为中国经济进入新阶段的标志性里程碑。
中国商报(记者 马文博)据调查,近期有一些中小体量的商家放弃经营多年的网店,开始回到线下开实体店。从线上回流到线下,不是竞争的此消彼长,反而是互相促进,共同形成更和谐的消费环境。 每到电商大促的时间节...
据重庆农村商业银行(03618.HK)所发布公告,其 2025 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该行在营收、利润、资产规模等多方面呈现出一定的发展态势。这一财报引发市场广泛关注,折射出该行在当下金融市场环境中的经...
十年前的夏天,同时出现了这三个特征。有多少人能记起,那是怎样的人潮汹涌、蒸腾如梦?多少人的命运,在那时开始改写? 那年夏天,中国高校毕业生仅有749万人,职场还不拥挤,就业率90%以上(麦可思《201...
8月10日晚间,南方基金发布公告以2.3亿元自购旗下三只权益类ETF。 今年以来公募基金自购不断加码,截至8月10日,年内已有近130家公募基金启动自购,自购总额超50亿元,其中权益类基金产品的自购...
微成都报道4月29日,宜宾纸业(600793.SH)发布2024年年报,营收净利双降,年报显示,2024年宜宾纸业实现营业收入22.38亿元,同比下降8.3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28...
福日电子(600203.SH),在同花顺机器人板块,热度已蹿升至第一。8月4日开始,福日电子连续4个交易日涨停,6个交易日内最大涨幅近60%。 拉长时间看,去年以来福日电子反复炒作,一年来最大涨幅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