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目前,在创业板上市、正在审核、已终止IPO的1025家企业中,有960家企业选择创业板第一套上市标准,占比高达93%;有64家企业选择创业板第二套上市标准;另有1家企业选择创业板红筹股的第二套上市标准,但已撤回。

这意味着,至今没有未盈利企业登陆创业板。在业内看来,这或将开启未盈利企业在深交所上市的先河。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创业板第三套上市标准的启用,能一定程度上提高创业板IPO的包容性,让更多代表经济转型方向的科创企业上市,从而更大力度支持科技创新,这或许也会给创业板提供更多优质标的。
一家年收入规模在5亿元左右的广州科技企业相关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由于公司是同行中为数不多长期盈利的企业,公司目前并不急于上市,但如今政策放宽,上市有一定吸引力。该人士表示,除上市的财务指标外,公司也同样关心上市所需的投入,以及上市后如何让公司股票长期保持吸引力。
有头部券商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降低上市标准对业务开展无疑是利好,不过反馈到执行层面还需要时间,最终也需要看政策落地后的市场表现。
37家企业采用科创板第五套标准
6月18日下午,证监会制定了《关于在科创板设置科创成长层 增强制度包容性适应性的意见》(下称“《科创板意见》”)。
证监会发言人在答记者问时表示,本次改革在科创板设置科创成长层,重点服务技术有较大突破、商业前景广阔、持续研发投入大,但目前仍处于未盈利阶段的科技型企业。设置科创成长层后,现有和新注册的未盈利科技型上市公司将全部纳入其中。
“在科创板设置科创成长层,一是有利于进一步彰显资本市场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导向,稳定市场预期;二是有利于为增量制度改革提供更可控的“试验空间”,可以试点一些更具包容性的政策举措;三是有利于对未盈利科技型企业集中管理,便于投资者更好识别风险,更好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证监会发言人表示。
吴清在本次主题演讲中,也着重提到了重启未盈利企业适用“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上市。
在科创板的5套标准中,唯一没有设置财务指标的正是第五套标准,仅要求预计市值不低于40亿元,但需要有研发成果。具体表现为,主要业务或产品需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市场空间大,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如果是医药行业企业,需至少有一项核心产品获准开展二期临床试验;其他符合科创板定位的企业需具备明显的技术优势并满足相应条件。
对于科创板第五套标准的相关问题,证监会发言人表示,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主要适用于产品技术复杂、资金投入大、研发周期长的企业,目前已在生物医药领域落地,取得了积极成效。近来,一些在人工智能、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领域的企业也提出了适用第五套标准上市的诉求。我们将在借鉴生物医药领域落地实施经验基础上,扩大这套标准适用范围,更好满足这些企业的现实需求。
根据上交所今年4月披露,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上市的全部20家公司中,目前已有18家实现核心产品上市,其余2家公司核心产品上市申请已获受理;16家公司营收超过1亿元,其中4家公司营收超过10亿元。
根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目前,在科创板上市、正在审核、已终止IPO的799家企业中,有37家企业选择科创板的第五套上市标准,占比4%;多数企业选择第一套标准上市,占比超77%。
Wind数据显示,上一家以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上市的是2023年6月20日挂牌的智翔金泰-U(688443.SH),自此以后,科创板暂无第五套标准带U新股上市。2023年9月,盛科通信-U、中巨芯-U上市时也是未盈利企业,不过两家公司分属第二套标准和第四套标准。
财联社5月19日讯,深交所5月19日至20日在深圳举办连续两天的2025全球投资者大会,大会以“新质生产力:投资中国新机遇——开放创新的深圳市场”为主题,通过主旨演讲、圆桌讨论、公司路演等多种形式,展...
今天大盘盘中创下年内新高,达3636点;同时下午跳水,收盘的时候又翻红了。创业板开始调整,今年跌幅超1.6%。两市成交额1.8万亿。前期热门板块普遍回调,一些油气、化工、钢铁等板块领涨。 消息面上,一...
7月以来,一场由政策深度驱动的价值重估浪潮正席卷而来。高层反内卷战略部署仅半月,从水泥行业企业联手控产,到光伏产业倡导自律减产,反内卷行动已在多个领域实质性落地。资本市场迅速捕捉到这一趋势,光伏、煤炭...
2025年1-4月IPO发行上市已收官!数据显示,1-4月IPO新增发行上市企业共37家,累计募资额达247.45亿元。其中,天风证券(601162.SH)保荐及主承的兴福电子、众捷汽车分别登陆科创板...
上市后业绩“变脸”,募投项目必要性存疑! 作者 | 高远山 于婞 编辑丨高岩 来源 | 野马财经 近日,创业板上市3年的智立方(301312.SZ)再度发布部分募投项目延期公告。而这已经是公司上市3...
IPO市场新动态。 5月30日,共有4家IPO企业获得受理,其中创业板打破今年“0受理”现象,迎来首批IPO项目。 根据券商中国记者统计,今年5月,沪深北三大交易所集中受理一批拟上市企业IPO申请,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