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图摄影|佘贵森
在轻舟智航位于中关村的办公区中,随处可见充满科技感的标语:“你优化的不是代码,而是事故场景下的逃生窗口”“你写的if语句,可能就是未来某辆车危急关头的最后else”……
对于这家自动驾驶公司来说,“安全”既是标签,也是要求。
今年5月20日,轻舟智航通过了ISO 26262(汽车功能安全流程标准)的最高等级ASILD流程认证。
“安全在智驾的价值排序里排第一,我们为什么要做智驾?主要是为了提升驾驶的安全性能。”轻舟智航联合创始人、CEO于骞说。
除了安全之外,“用户价值”也是于骞常挂在嘴边的词。在《中国企业家》近两个小时的采访中,他15次提到这个词。在他看来,用户价值就是让新能源汽车更好用、更安全、更舒适。
于骞 摄影:佘贵森
在2019年,自动驾驶行业进入寒冬期。那一年,于骞从Waymo离职,和团队共同创立了轻舟智航。公司起初聚焦L4技术研发,并以相比Robotaxi更易商业化的Robobus(无人小巴)切入市场。
联想创投是轻舟智航的Pre-A轮投资机构,其首席投资官、高级合伙人宋春雨是于骞的多年好友,也是力劝于骞回国创业的人。他认为,自动驾驶是AGI在物理世界映射的第一个“杀手级”应用场景,入局该赛道,可以提前卡位未来智能移动入口。
“所以我当时跟他提了两个条件,第一,组建一个团队,团队成员最好是在Waymo合作过的同事;第二,回国创业。”他说。
在宋春雨看来,轻舟智航四位创始人熟知全球前沿的自动驾驶公司如何运转,且彼此擅长的领域互补、配合默契,在Waymo的共同经历也带给公司超前的技术洞察。比如,轻舟智航是国内最早使用Transformer架构的公司。
2022年是轻舟智航的一个标志性年份,公司开始转向量产车业务。
于骞回忆道,当时大家有很多不同意见,但是他认为,L4是一条很长的道路,并不是“两点之间直线最短”,有时候看似绕远的选择,反而是一条正确道路。他和团队最终决定,要通过大规模量产、以数据驱动的方式实现L4的目标。
今年上海车展,轻舟智航发布了行业首个基于单颗征程6M芯片的端到端城市NOA(领航辅助驾驶)解决方案,截至2025年3月底,其智驾方案的总交付量已经超过60万套,在中国乘用车NOA市场以超过50%的市占率排名第一,2025年有望超过100万套。
于骞认为,从一个偏学术型的组织进化成一个能够商业化的团队后,轻舟智航还需要继续发挥长板、聚焦关键领域。
面对主机厂自研和其他自动驾驶方案商带来的压力,于骞表示,这场仗不打到L4不会结束,他和对手都需要彼此学习、成长。
“千万不要认为自己比竞争对手聪明多少,其实我们只有战略选择的区别。”他说。
跨过量产难关
对自动驾驶公司来说,商业化始终是无法回避的问题。
2019年成立时,轻舟智航专注L4技术,在最初的产品形态上选择了Robobus。2022年10月,轻舟智航在苏州落地中国首个常态化运营无人公交;2022年4月,轻舟智航获得北京首批道路测试牌照,又在当年11月首批获准进入示范应用阶段,在北京经开区公开道路开展常态化载人示范运营。
与此同时,传感器和算力的新产品发出了行业变化的信号,如英伟达的Orin芯片、诸多公司推出的半固态激光雷达等,为轻舟智航转向量产车业务提供了可能性。
宋春雨也建议公司转向量产业务。他认为,实现L4需要非常大的投入,而当时的轻舟智航还无法在L4业务上实现商业模式的突破,跟主机厂的合作能给L4提供充足的数据储备。在宋春雨看来,自动驾驶是一个超长周期的赛道,没有速胜局。
于骞回忆,当时内部也曾有过激烈讨论——作为一家想要实现L4的创业公司,轻舟智航要走哪条路?哪条路能有更大规模、更多数据、产生更大的用户价值?
“只有终极目标是不够的,还要想怎么走过去,这条路必须产生用户价值。我们认为,量产车能产生足够的用户价值。”他说。
在这个过程中,很多地方需要打磨。比如,作为从L4起家的公司,轻舟智航一开始对泊车的复杂场景不熟悉,“就像人开车一样,你去一个没见过的地方开车也会特别小心”。
来源:受访者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轻舟智航选择大量积累场景数据。现在,公司一共积累了三四百种场景,包含砖地、草地、上下坡、悬空障碍物等等。此外,培养团队的工程能力、形成客户意识和量产意识也至关重要。于骞坦言,公司内部也曾非常忐忑,“能不能转型做量产,我们心里其实是没底的”。他曾经花很多心思去寻找有量产经验的员工,比如曾在头部国际Tier 1工作过的员工。
但最终,他对这些戴有经验光环的员工“祛魅”了。“就像小马过河一样,水深水浅,只有自己蹚过才知道。必须把他人的经验内化成自己的能力。”
量产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外界熟知的轻舟智航的第一个量产客户是理想,实际上在跟理想合作之前,轻舟智航还曾为一家主机厂的车型提供感知模块,但由于种种原因,该车型未能量产。不过,于骞并不认为这是一次失败的项目,反而将它看作第一次证明公司的机会,“我们是第一个在地平线J5上布局BEV感知架构的”。上述主机厂后续跟轻舟智航仍有合作。
2023年10月,理想与轻舟智航合作AD PRO系统的研发。随着理想大卖,2024年,轻舟智航基于地平线J5芯片的中高阶智驾方案实现累计交付超50万辆,成为行业内第一个达到50万级量产交付规模的智驾方案商。
为了实现对理想的量产交付,于骞感觉自己和团队当时“掉了几层皮”,大家几乎睡在工厂里。“大家都是憋着一股劲,想看看自己在量产方面能做到什么程度。”他说。
通过这个项目,轻舟智航团队也拥有了更强的时间意识,在代码迭代、仿真测试方面有了更高效率。“量产必须把握好时间节奏,就跟火车发车一样,到点就交付,没有任何理由。”于骞说。
高性价比的实现之道
随着行业竞争加剧,兼顾技术创新和降本是智驾方案商普遍面临的难题。在一段时间内,轻舟智航被外界视为“性价比”较高的智驾方案商。在于骞看来,成本不是省出来的,而是通过平台化和技术创新设计出来的。
于骞解释,轻舟智航产品按照平台架构开发,改变了早期换一个传感器就要重新开发一个平台架构、成本过高的局面,且这种统一架构的做法也为最终实现L4打下了基础。
平台化方面,轻舟智航面向乘用车的产品平台是轻舟乘风,这是一个基于征程6芯片形成的平台架构,可以将城市NOA搭载于15万元级别以上的车型,将高速NOA搭载下探至10万元以下的车型。
来源:受访者
技术创新方面,轻舟智航在模型设计上进行了一系列创新。比如运用虚拟摄像头技术,把不同数量的摄像头内化为一套模型,减少了适配改装带来的成本;比如运用同一套底层模型,只针对不同芯片算力大小做不同的蒸馏(指通过将一个复杂的“教师”模型的知识迁移到一个简单的“学生”模型中,使“学生”模型能够在保持较高性能的同时,具有更小的模型规模和更快的推理速度),进行不同层面模型的机制迁移。
不过于骞强调,轻舟智航的价值排序是安全、舒适、便捷,性价比排在这三者之后。“涉及安全的预算我们从不打折。”他说。
为了保障安全,公司在产品方面花了很多精力,比如加强对雨雪、大雾、施工路段等特殊场景的积累和识别;比如加强人机交互,在车主误踩加速踏板时及时发出有效提醒;比如在新一代端到端城市NOA方案中使用激光雷达。
在与主机厂沟通时,于骞也会与客户探讨如何宣传智驾功能、保证用户安全。这项工作通常在产品定义时进行,主机厂提出需求清单的同时,他会提出建议,双方共同探讨哪里会出现安全风险。
“我们不求哪里都能开,只求能开的地方都好开。开不了的地方必须告诉消费者,而不是开了一半要消费者来接管。”他说。
这也是轻舟智航判断是否与潜在客户合作的条件之一。于骞透露,公司对合作的判断标准是,不做没有OTA升级、不做只是法规要求而没有消费者体验的产品。
他解释称,早期的一些ADAS功能,从装到车上到车辆报废,消费者根本没有打开过,没有任何用户体验,只是车辆配置表上的一个“”;还有一些主机厂只做单一的AEB(自动紧急制动系统),没有考虑到消费者的体验感。
他认为,早期的汽车并没有围绕用户价值进行产品定义,也没有渠道进行迭代,而新能源汽车带来了新的定义汽车的机会。“OTA是一个分水岭,真正赋予了汽车产品生命力。”他说。
应对新课题
今年,于骞的一个明显感受是,主机厂在选择供应商时,更加看重供应商是否有成功交付的经验,更加务实。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2025年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也对提高新能源汽车安全水平提出了新的标准。
在适应行业变化的同时,对于企业管理,于骞也在不断学习。
2023年,于骞作为湖畔大学第八期的学员上了一堂课——如何做一个专业的CEO,讲述者是第五期学员李想。上完课之后,于骞对于“判断企业处于什么阶段”这件事有了更清楚的认知。
他认为,这也是创业者最容易判断失误的地方。“你不可能在从0到1阶段同时开辟好几个战场,应该把有限的资源聚焦在能打穿、打透的地方。”
在他看来,轻舟智航当前阶段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学会聚焦、发挥长板。这也是他选择做平台化、筛选客户的出发点。这不仅需要公司在智驾安全方面持续创新,还需要在交付量、组织能力建设上持续发力。
风品:张戈 来源:铑财——铑财研究院 01 LAOCAI 6月12日,据央视网消息,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车企“60天账期”承诺,是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践行社会责任与企业担当的体现,对构建“整车...
一组检测数值、一个被反复强调的“医护级认证”、30多名甲状腺癌患者的自述,正在撕裂网红卫生巾的“完美包装”。 7月24日,《新京报》披露,一款由知名主播辛巴创立的女性卫生巾品牌“棉密码”,在多批次产品...
5月社融增速8.7%,前值8.7%;M2增速7.9%,前值8.0%;M1增速2.3%,前值1.5%。 1信贷放缓,有必要启动新一轮经济刺激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2025年初以来,社融、M2等先行指标持...
2025年7月,蔚来正式注销与江淮合资的“江来制造”,标志着蔚来完全从代工生产走向自营制造。 图源: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 所以这笔200亿的弹药,很有可能就是支撑蔚来F1/F2自营工厂、构建直营...
作 者丨凌晨 编 辑丨张伟贤 陕西首富范代娣夫妇,刚刚经过动荡的一周。 5月中旬,巨子生物创始人夫妇范代娣与严建亚凭借超450亿元持股市值,超越隆基绿能李振国夫妇,成为新一任陕西首富。 涟漪发生在其...
在忍受了多年韩国股市的低迷表现后,投资者正押注韩国新任总统李在明的股东友好政策将彻底推动韩股上涨。 全球资金管理巨头正在重新配置韩国资产。Aberdeen Investments、Pictet财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