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陷债务风暴的万科,突然迎来了一个熟悉的身影——74岁的创始人王石站了出来。
5月27日,万科创始人、董事会名誉主席王石罕见发布长文,字里行间透露出对万科命运的关切:“正在尝试和万科的决策层建立畅通的联系,为万科的平稳过渡,为保护广大投资者/万科合作伙伴/13万员工的福祉而尽所能。”
王石回溯了万科的创业历程,并直言不讳地承认:“在外界看来,王石就是万科,万科就是王石。”他坦然表态:“万科是我创建的,制度是我建立的,团队是我培养的,接班人是我选择的。岂能推卸对万科应尽的责任呢?”
这番表态瞬间激起市场强大的舆论关注,外界猜测,王石是否要“回归”万科?
对此,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采访王石、万科方面,截至发稿,均未回应。
曾主动放弃千万退休金,与万科共克时艰
1984年,王石创办万科,不过,最初通过玉米饲料和电器进出口贸易积累资本,四年后才正式进军房地产领域。
1998年,万科成为中国上市公司中最大的房地产公司。次年,王石卸任万科总经理职位。
多年间,虽然遭遇“君万之争”“宝万之争”等重大博弈,万科始终保持着行业领军地位。
除了带领万科成为行业老大外,在王石的治理下,万科还建立了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塑造了独具特色的万科文化。
2017年,在执掌万科33年后,王石正式交棒董事长职务。为充分肯定王石过去33年对公司作出的不可替代的贡献,万科委任王石为万科董事会名誉主席。
在辞去万科董事会主席一职后,王石并未闲着,因热衷于爬山、赛艇、攀岩、慈善公益等活动而出现在大众视野中,并围绕着运动健康、低碳进行着“二次创业”。
2017年,王石创办了深石集团,业务涉及碳中和解决方案、运动健康、绿色企业出海。在碳中和方面,提供微电网、生物质循环、碳资产管理、能源管理系统、信息库和碳中和GPT、低碳园区管理小程序等产品。
运动健康方面,王石于2018年成立“深潜”,以赛艇运动为特色和切入点,业务主线为俱乐部日常赛艇培训、赛艇赛事举办和深潜学院企业家课程。
万科遭遇现金流危局之际,万科管理层曾透露,王石2023年主动放弃千万退休金,与公司共度艰难时刻。
“回归”可能性小,但能为万科做些事情
对于万科来说,目前在房地产市场持续调整的大背景下,最主要的任务是偿债和保交楼。
克而瑞研报显示,截至2024年末,万科短债规模1582.8亿元,占比43.8%,2025年万科将面临偿债高峰。
广东省城乡规划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表示,万科即将到期的债务比较集中,规模也较大。在销售下滑、业绩出现亏损,在手货币资金难以覆盖到期债务的情况下,防范万科出现风险的压力也比较大。而万科未来的走向,对于房地产行业防范风险扩散、夯实止跌回稳局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尽管今年上半年以来,作为第一大股东的深铁,已经4次公开借款支援万科偿债,累计金额达到118.52亿元。不过,在大股东自身资助能力有限的情况下,为了防范未来可能的风险,必然要诉诸新的手段。
那么,此时王石的突然发声,究竟能给万科带来什么?
李宇嘉认为,在深铁全面替代和接管管理层后,对于万科原有治理架构的认识及其影响的判断也越来越清晰,新的解决方案也开始浮出水面,即诉诸企业的治理架构,而这个架构是王石制定的。所以,正如王石所言,“万科是我创建的、制度是我建立的、团队是我培养的、接班人是我选择的,岂能推卸对万科应尽的责任?”背后的深意是,要解决这个问题,需王石这位精神领袖出马,将目前大股东解决不了的局面厘清,给出新的解决方案。
“万科作为一家成立40年的公司,王石作为创始人,不仅有深深的个人烙印,也对从总部到区域、城市甚至是项目,有极大的影响力。这对于破解下一步的困局,团结新的管理层,推进新管理层治理的穿透力,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李宇嘉表示。
在镜鉴咨询创始人张宏伟看来,作为创始人,王石的发声,给万科、行业、资本市场等,多多少少能带来一点信心。这向市场传递出创始人仍在关注企业发展的积极信号,显示了共克时艰的决心。
针对市场热议的“王石回归”话题,张宏伟认为不大可能,但王石本身就是万科董事会名誉主席,其能以这个身份为万科做一些事情。
具体来看,张宏伟认为,首先是资金资源对接,凭借多年积累的金融人脉,王石或可协助万科缓解短期流动性压力,尽管这种支持可能杯水车薪。其次是在发展战略上,无论是危机应对策略,还是中长期发展路径规划,王石可以帮助新管理层出谋划策。最后,放眼万科四十年的发展历程,历经多次危机、各种风浪,基本安全度过,虽说市场环境发生了变化,当前的危机相比过往更加严重,但王石在应对危机方面的经验比较丰富。
张宏伟特别强调,解决万科债务问题的关键在于恢复企业造血功能。这需要通过投资拿地或大股东注入优质资产,以优质项目带动现金流和利润增长,形成良性循环。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段文平
编辑 杨娟娟
校对 杨利
房地产市场迎来政策加力的积极信号。 6月1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对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推进“好房子”建设、推动房地产止跌回稳等作出部署。 时值年中,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严跃进指出,此番会议涉...
“4月份,国民经济顶住压力稳定增长,延续向新向好发展态势。”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如是说。 5月1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4月国民经济数据。1-4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0%,较一季度小幅回落...
近日,野村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陆挺接受了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采访。在采访中,针对消费、房地产问题都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陆挺表示,以旧换新政策帮助了全国消费在前5个月实现了较好的增长,但是从中长期来...
【预见经济:陆月】 最扰是人心。 海外方面,美关税的司法纠纷或难阻挡特朗普的既定战略,近期民调显示其支持率回升至高位。对等关税之外,美方还对钢、铝再次提高关税,非关税举措也在增多,凸显“极限施压”后...
“涉房”相关话题一直是市场关注的热点。对此,国有六大行在今年上半年的经营中交出了一份以“稳”为底色的答卷:一方面,积极推动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以下简称“协调机制”)高效落地,超万亿元资金精准注入...
来源 | 地产密探(ID:real-estate-spy) 6月即将收官,2025年马上过半。围绕一线城市,高端置业需求依旧强劲。刚刚,上海楼市再造了一出“地产神话”。 据融创最新消息,6月27日,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