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福大学三位经济学家周二发布的一项新研究指出,生成式AI正在实质性削弱一部分年轻美国人的就业前景。尤其是那些从事“生成式AI最容易替代任务”的行业,比如软件开发等。
这些工作中,ChatGPT等工具可以轻松完成原本由人类负责的任务,因此这些岗位对年轻人的需求正在减少。例如截至今年7月,22-25岁年轻程序员就业人数较2022年底的峰值大减近20%。
研究人员通过分析数千万员工的匿名就业数据,涵盖成千上万家公司,并包括员工的年龄、岗位信息,得出了这些结论。斯坦福大学的经济学家Erik Brynjolfsson表示:
“当我们专门观察那些受到AI高度冲击的年轻员工时,变化非常明显。”
斯坦福新研究:AI对年轻人就业的“实锤”来了
这项研究尚未经过同行评审或正式发表,但已被认为是目前最清晰展示AI对就业结构冲击的实证研究之一。这也回应了自OpenAI在2022年11月发布ChatGPT以来人们的一大担忧——AI是否会大规模取代人类工作?
虽然过去一直有关于AI影响某些职业(如软件编程)的零散证据,但一直缺乏“硬数据”来证明AI正在明显压制就业市场。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方面ChatGPT是在美联储加息、经济放缓的背景下推出的,这让人难以判断到底是宏观经济还是AI导致了就业变化。另一方面,美国劳工部每月的就业数据采样有限,缺乏对年龄和职业的精细划分。
斯坦福的经济学家使用了工资处理巨头ADP的数据,这些数据非常详细,包含了员工的年龄、职业类别、薪资和雇佣状态,比政府的就业报告更为精细和真实,使他们可以单独识别出AI的影响。
谁最容易被AI取代?年轻人、程序员、客服
在生成式AI最容易替代的岗位上,例如软件开发、前台接待、翻译、客户服务等,从2022年底到2023年初开始,这些岗位的就业增长明显放缓,尤其对年轻人的打击最大。斯坦福经济学家Brynjolfsson总结称:
“从2022年末、2023年初开始,你就能看到这些行业的年轻员工,和其他行业的就业趋势出现了显著分化。”
以软件开发为例,2022年底ChatGPT发布后,该领域的22-25岁年轻开发者数量在2025年7月时,比2022年底的峰值下降了近20%而26至30岁的程序员人数则基本持平,年龄更大的程序员人数还在增长。
相比年轻人,年长的软件工程师有更多“难被AI替代的技能”——比如跨部门沟通、根据业务目标交付产品的经验、理解客户需求和协调资源的综合能力等。这些能力是AI难以复制的,所以企业仍然非常看重。
研究还发现,不只是编程行业,客服岗位也出现了类似的下降模式。这说明,AI带来的影响不仅仅是某一行业的问题。
斯坦福的经济学家特别强调,他们已排除掉其他可能的因素干扰,如不同企业对加息的敏感度差异、某些岗位更容易远程或外包、科技行业整体招聘下滑、疫情对教育的干扰。因此,就业变化更可能确实是AI造成的。
职场悖论:没有“被替代”的低级经验,哪来的专家?
这项研究带来了一个劳动市场的悖论——如果年轻人已经无法通过工作积累经验(因为AI把“入门级任务”都自动化了)那么未来谁能接替如今的资深专家?
斯坦福的Brynjolfsson教授表示:
“我们可能必须更有意识地训练年轻人,而不是像以前那样,放他们去工作然后‘靠自己摸索’。”
AI不是全坏消息:辅助型AI反而让年轻人更吃香
但也有正面例子,斯坦福的经济学家发现,如果在“AI不是替代人类,而是协助人类提高效率”的行业,年轻人的就业增长甚至超过了整体就业增速。虽然这还不足以弥补在其他被AI取代的岗位上的就业下滑,但这至少带来了希望。
虽然人们关注的焦点大多是“生成式AI会取代哪些岗位”,但AI也可能帮助部分年轻人,让他们把工作做得更好。比如,AI可以辅助医生更快、更准确地做出诊断。
Brynjolfsson教授指出,仅仅让AI替人做事,虽然能节省成本,但并不会创造新的价值。真正更有价值的,是用AI做“人类原本做不到的事”,从而扩展人类的能力,这会让企业愿意招聘更多人,而不是裁员。他说:
“我很高兴在数据中看到,这种增强式的AI使用方式,确实能带来更多就业机会。”
2025年,中国互联网巨头们不约而同地喊出了同一个口号——“二次创业”。 阿里合伙人名单大换血,刘强东送外卖督战,张一鸣搬回北京盯大模型......创始人纷纷回归一线,大刀阔斧改革的背后,是增长焦虑下...
"英国版星际之门" 作为投资协议的一部分,英伟达计划在英国部署12万块Blackwell GPU芯片,与OpenAI和Nscale共同启动名为"英国版星际之门"(Stargate UK)的项目,这是其...
上周五,AI概念股集体反弹,在A股市场上,“人工智能+”行情正以惊人的热度持续展开。这次没能搭上“寒王”寒武纪这趟快车的投资者,恐怕不少都在“后悔得直拍大腿”—— 眼睁睁看着别人吃肉,自己连口汤都没赶...
如果A股是牛市,那也只是结构性牛市。你看到的牛市,其实炒的是资产重估。 资产重估的核心在于寻找预期差。基于新的信息、新的叙事,资本去挖掘那些被传统估值体系所低估的、隐藏的价值,并重新定价。 而当下A股...
“(Kimi)最核心的任务就是提升留存,或者把留存作为一个重要的衡量指标。”这是月之暗面创始人杨植麟去年11月回复“智能涌现”关于当下最核心任务时的答案。 彼时,正值Kimi chat全面上线一周年...
8月26日晚间,中国平安在上市险企中率先发布了2025年中期财报,交出了一份营业收入及营运利润双双增长的成绩单。 这样的成绩,既给市场带来些许惊喜,也在市场预料之中。 惊喜的是,在严峻复杂的市场环境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