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要被遗忘的“雪糕刺客”,因为一则破产新闻,又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7月16日,钟薛高食品(上海)有限公司新增一则破产审查信息,申请人为上海臻料贸易有限公司,经办法院为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
公告显示,因上海市杨浦区人民法院在执行中发现,钟薛高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并且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经债权人申请,法院中止执行,并将被执行人的案件移送进行破产立案审查。
微博上,#雪糕刺客真的凉凉了#的话题直接登上热搜第一,引发热议。
回到2018年夏天,钟薛高凭借一款售价高达66元的雪糕迅速走红。作为当时最火的网红雪糕品牌,其首年营收即突破1亿元,2021年销售额更是一举突破10亿元大关。
然而,自2022年夏天陷入“雪糕刺客”、“火烧不化”的争议之后,钟薛高便一路下滑,始终未能走出信任危机的阴影。
过去的三年多,公司不断尝试自救,从回应争议、调整定价,推出子品牌,到直播带货,几乎用尽一切手段,仍无法扭转颓势。
直到这次被申请的消息传来,人们才意识到,那个曾高调喊出“中国雪糕”的品牌,已经走到了最危险的悬崖边缘。
然而,它的创始人还在挣扎。
仅剩下烂摊子一堆
最近一个多月,钟薛高似乎正进入加速清算的阶段,旗下子公司接二连三被申请破产。
钟薛高食品(上海)有限公司被申请破产之前,已有两家子公司被申请破产。
7月15日,钟薛高全资子公司即盘箸有喜(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被申请破产审查,经办法院为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
6月,钟薛高子公司钟茂(上海)食品科技有限公司也被申请,申请人为上海安得列郎晴食品贸易有限公司,经办法院同样为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该子公司的网站现在变成了赌博网站。
上述两家子公司被申请破产的理由,均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且缺乏清偿能力,而且未来可能还会有更多子公司被申请破产。
企查查显示,钟薛高食品(上海)有限公司直接持股14家企业,其中8家为存续状态,有4家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被执行人,同时还被限制高消费,除了上述两家子公司外,还有殊趣食品(上海)有限公司、橘喵食品(上海)有限公司。分支机构信息显示,该公司的21家分支机构目前均已注销。
钟薛高还在存续期的8家子公司,图片来自企查查
钟薛高还面临着大量诉讼。企查查显示,钟薛高食品(上海)有限公司身为被告的司法案件数量为66起,案件金额高达7800多万元,其中大部分为买卖合同纠纷和民事案件。该公司已经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被执行人,也被限制高消费。创始人林盛也被多次限制高消费。
相关股权也被大量冻结。企查查显示,自2023年12月以来,钟薛高已新增9则股权冻结消息,冻结股权超 4000万元,股权被执行企业均为钟薛高全资子公司。
企查查数据揭露出更残酷的事实:钟薛高当前参保员工人数仅剩两人。早在2023年,钟薛高便被曝出欠薪、人员流失问题。林盛也曾在直播间表示,欠了729位员工的薪水,希望通过做直播,一点一点把数字降下去,并表示一定会把钱还清。
钟薛高的线下销售渠道已经崩溃,仅线上还有少数几款产品在售。
据“第一财经”报道,记者走访线下渠道发现,各大超市及冷饮批发商中钟薛高雪糕已难觅踪影。一位连锁超市相关负责人表示,自从前几年的“烧不化”新闻后就不进货了,担心产品质量争议对销量造成影响。一位从事冷饮批发的商家则透露,即便进货也卖不掉,因为价格偏高,消费者会选择更平价的产品。
另有媒体走访线下渠道后发现,印着“钟薛高”字样的专用冷柜孤零零立在角落,如今里面塞满了伊利、和路雪等平价雪糕。钟薛高曾大举投放超过5万台自有冰柜,有媒体推测,投入金额可能达到数亿元。
线上渠道还有几款产品在孤苦支撑。钟薛高淘宝旗舰店还剩4个产品链接,在售的只有轻牛乳、可可、半巧这3种口味,10支组合装售价126.8元(折合单支12.68元);在京东旗舰店,则还有10多个产品链接,但在售产品也仅剩3款;其抖音店铺已经清空,短视频更新停留在了2024年3月1日。
钟薛高淘宝旗舰店(左)和京东旗舰店(右)在售产品
当笔者询问淘宝旗舰店客服,是否还有其他口味雪糕时,仅得到机器人的自动回复——明明是人工服务时间,却显示暂无人工客服在线。
从子公司接连被申请破产、股权冻结、员工流失,到销售渠道几近崩塌,钟薛高正一步步走向末路。
多次尝试自救无果
身处危机中的钟薛高曾多次尝试自救,但都无济于事。
这些年,钟薛高最想摆脱的,就是“烧不化”的标签。2022年7月,钟薛高冰淇淋事业部曾发布公告解释旗下产品火烧不融化的原因。
之后,林盛也多次解释。例如2024年5月,在财经作家吴晓波的直播间,林盛再次从物理学、配方角度解释为什么烧不化。然而,不管他再怎么解释,消费者似乎只听得到“烧不化”三个字。
因价格高昂被吐槽“雪糕刺客”后,2023年,钟薛高“听劝”地推出低价子品牌“Sa’Saa”,定价3.5元一支,还套上当时最火的AI概念,内部代号“钟薛不高”。彼时,林盛对这款产品寄予厚望,想着能借此打个翻身仗。
然而,消费者并不买账。钟薛高非但没有获得网友的理解,反而引发了更多质疑:“那么贵材料都不好,便宜的更不敢吃了”、“说明卖3块5都有得赚,以前居然敢卖那么贵”。
如今,这些子品牌在线上及线下渠道均已销声匿迹。
面对资金链断裂的危机,林盛也曾四处筹钱。
据“每日人物”报道,2023年资金链断裂后,林盛曾四处求援,第一站便找到了当初投了最多钱的股东。资本方列出了极为苛刻的条款,若业绩对赌失败,林盛便会失去股权和公司控制权,甚至连商标都要质押给资本方。
别无选择的林盛同意了资本方的苛刻条款。然而,就在最后签字打款的关口,投资人又反悔了。给出的理由是:“没有过投委会,觉得(投后)风险太大了。”
意识到钟薛高对资本已经没有价值后,林盛开始尝试另一套叙事。
2024年4月,林盛发微博表示,“虽然被限高,还是不惧坐一晚上绿皮火车到北京。我就是卖红薯也要把债还上。我要代表所有遭遇困难的民营创业者说一句:‘不跑不赖不怂’这就是我们中国民营企业的底色。”
次月,林盛还真在直播间卖红薯还债,并坦言“公司运营不好是我的责任”。
虽然林盛全程摆出“绝不跑路”“一定会还钱”的诚恳态度,但依然没有博得大众的同情。其售卖的红薯产品5斤售价为42.9元,被指“红薯刺客”。部分网友甚至还嘲讽道:“放过红薯吧,我可不想以后连红薯也吃不起了。”
林盛的那场直播累计观看量超过80万,但带货数据却十分惨淡,除了红薯卖出200多单外,其他产品表现平平。
变卖资产的道路,钟薛高也尝试过了。
去年底,钟薛高子公司钟茂(上海)食品科技有限公司价值数百万元的一套设备在拍卖平台上被拍卖。该批设备于11月底起拍,起拍价约556.20万元,有超过1100次围观,没有人出价后流拍。12月,该批设备进行二拍,起拍价降为约444.96万元,拍卖保证金为100万元。
连续的自救尝试不仅未能挽回局面,反而加速了钟薛高在大众心中的形象“滑坡”。
从“雪糕刺客”到“红薯刺客”,钟薛高的境遇再次印证了一个残酷的商业逻辑:品牌信任一旦坍塌,靠情绪营销、苦情叙事甚至摆出“赎罪式”姿态,都难以翻盘。
“钟薛高老林”还在挣扎
即便已经被申请破产,钟薛高创始人林盛似乎还在挣扎。
林盛仍活跃在各大社交平台。“钟薛高老林”的视频号显示,仅在7月内,林盛还准备开设4场直播。
近一年来,林盛抖音账号“钟薛高老林”都在正常更新,视频内容涉及钟薛高业务、个人经历、行业洞察等。账号简介写着 “好好做产品,好好还债,好好在一起”。
国民充电宝品牌罗马仕正面临创立以来最严峻的危机。 爱企查最新数据显示,7月3日该公司发生重大工商变更:雷杏容卸任法定代表人、董事及经理职务,由雷社杏重新接任。值得注意的是,这已是72小时内公司法定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