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市场又一家知名企业走到了终点。这一次的主角,是高鸿股份。
10月8日晚间,这家曾经的“央企子弟”收到了来自证监会的停止交易通知,正式步入退市程序。
从8月初接到《事先告知书》,到如今被勒令退出主板,短短两个月时间,高鸿股份上演了一场“跌停马拉松”——35个交易日中,竟有33天是以跌停收盘。
股价从2.21元一路俯冲至0.38元,跌幅超过八成,8万股民在这场资本风暴中血本无归。
然而,股价的崩塌只是表象。真正让市场震惊的,是隐藏在背后的财务造假黑幕——连续9年虚增营收高达199亿元,欺诈发行金额超过12亿元。
这是一场持续近十年的资本骗局,也是一场关于信任、监管与企业道德的拷问,这出大戏背后,到底藏着怎样的真相。
高鸿股份的造假之路,始于2015年,一直持续到2023年,跨度长达九年。根据证监会调查,公司通过虚构贸易、虚增收入等方式,累计虚增营业收入高达199亿元。
更严重的是,它还通过欺诈手段发行债券,募集资金超过12亿元。
这样的规模,在A股历史上也属罕见。有律师分析指出,高鸿股份的造假金额和持续时间,已经远超此前一些被追究刑事责任的案例。
比如同样因造假退市的“起步股份”,三年造假3.6亿元,欺诈发行5.2亿,实际控制人一审被判有期徒刑20个月。相比之下,高鸿股份的情节显然更加严重。
那么,为什么一家曾经拥有央企背景的企业,会走上这样一条不归路?
这要从他的出身说起。高鸿股份原名“大唐高鸿数据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是大唐集团的“三儿子”。
上世纪90年代,它曾凭借ATM交换机技术打破国外垄断,风光一时。2003年,它通过借壳“贵州七砂”登陆A股,业务范围逐渐扩展至互联网接入、电信增值、车联网、云计算等多个领域。
然而,摊子铺得越大,问题也暴露得越明显。高鸿股份虽然营收规模不小,每年都有几十亿元进账,但利润却始终微薄。
在大唐集团内部,它既不像大哥“大唐电信”那样能赚钱,也不像二哥“大唐移动”那样有技术门槛,渐渐成了“鸡肋”一样的存在。
失去了集团的重视和资源倾斜,高鸿股份开始感到压力。为了维持表面的繁荣,从2015年起,他就动起了“修饰报表”的念头。
有意思的是,高鸿股份虽然在造假路上越走越远,但它背后的“央企身份”却在悄然发生变化。
2021年底,其控股股东——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主动放弃了对高鸿股份的控制权。到了2022年3月,该院更是正式宣布,不再将高鸿股份纳入合并报表范围。
这意味着,从那时起,高鸿股份已经从一家央企控股子公司,变成了“无实际控制人”的企业。
这一变化,在当时并没有引起太多关注,但现在回头看,却颇具深意。有分析认为,这或许是大唐集团在对高鸿股份进行“切割”,以免其问题波及整个体系。
而失去了央企背景的高鸿股份,似乎也意识到了“装门面”不再有必要。从2022年开始,它大幅减少了虚假贸易的规模。根据证监会数据,2022年、2023年其虚增营收分别为7.35亿元和3.94亿元,远低于此前年均二三十亿元的水平。
然而,正是这种“急刹车”,反而成为了造假暴露的导火索。
原来,高鸿股份在造假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一条包括外部合作方在内的利益链。当公司突然减少虚假贸易规模,导致部分合作方利益受损,最终引发了内部矛盾,事情也就被捅了出来。
如前所说,高鸿股份退市了,但事情远未结束。摆在面前的,至少有三个层面的责任问题:
首先是公司本身。虽然已经退市,但它仍将进入“老三板”市场继续交易。而证监会的行政处罚也只是第一步,后续可能还有民事赔偿甚至刑事责任等待着它。
证监会已在官网要闻中明确表示,会将高鸿股份涉嫌犯罪的线索移送公安机关。
其次是中介机构。作为资本市场的“看门人”,审计机构、保荐机构在高鸿股份长达九年的造假过程中,为何没有及时发现并制止?是能力不足,还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些问题都需要答案。
历史上,但凡大案要案,中介机构都难逃连带责任。
最让人揪心的,还是那8万名投资者。虽然理论上可以通过法律途径索赔,但过程漫长、结果难料,真正能拿回多少钱还是未知数。
如今,高鸿股份的A股之旅已经结束,但留给市场的思考却刚刚开始。
当我们在惋惜8万股民损失的同时,更应该关注如何从制度上防范下一个“高鸿”的出现。毕竟,一个健康的市场,不需要神话,只需要真实。
近日,两家公司收到了监管层发布的行政处罚,分别是东旭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东旭光电”,已退市)、深圳市广道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广道数字”,839680.BJ)。 具体来看,东旭光电在股票...
8月7日盘后,新世界发展披露澄清公告,称有部分媒体在报道中揣测新世界发展控股股东及黑石集团可能对公司发出私有化要约,“公司谨此澄清,尚未有任何人士(包括公司控股股东及黑石集团)就收购公司股份的要约与公...
“金融科技第一股”金融壹账通(6638.HK/OCFT.N)正加速退市。 今年3月,一纸私有化要约公告向市场宣告:金融壹账通将被控股股东铂煜私有化,加速回归“平安系”。铂煜有限公司(简称“铂煜”)是金...
如果要盘点A股的“不死鸟”,*ST恒立肯定算得上其中之一。 自1996年上市以来,29年中有22年是亏损的,曾多次被ST或*ST,还被暂停上市7年,累计换了7个实控人,好多次都是眼看就要不行了又逆风翻...
民生银行,把干了25年并且已经离职的副董事长告了。 一个月前,张宏伟辞去民生银行董事和副董事长的职务,93.5万年薪的岗位不要了,理由是“身体原因”。当时,民生银行还感谢了张宏伟履职董事所做的工作,转...
8月11日,*ST天茂(000627.SZ,下称“天茂集团”)复牌后股价一字涨停,截至收盘,公司股价收于1.52元/股,总市值约为75亿元。 此前一个交易日,天茂集团宣布将主动退市。公告显示,天茂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