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各地的厨房刀具架上啊,咱们的国产货可是常客。
2020年全球厨房刀具近2.89亿美元的交易额里,中国就占了将近2亿美元,妥妥的“刀界出口扛把子”。
点击上方视频立即观看
快刀财经的朋友们,好消息来了,为了满足大家多元化的需求,「快刀财经」的视频内容我们会同步在公众号上发布,还是熟悉的配方及味道,还是犀利但有温度的内容,还是足够多的增量信息,还有你在公众号上可能看不到的独家重磅。快去视频号、抖音、B站、小红书搜索「快刀财经」,关注我们,每天为你解剖一个新商业真相。
以下是本期视频脚本:
你知道吗?
在全球各地的厨房刀具架上啊,咱们的国产货可是常客。
2020年全球厨房刀具近2.89亿美元的交易额里,中国就占了将近2亿美元,妥妥的“刀界出口扛把子”。
说一句咱们的刀具产量独领风骚,倒也一点儿不夸张哈,毕竟,其中光是广东生产的刀具就超过了全球数量的四成。
而这其中,有80%的出海刀具都来自广东阳江,这个被称为“刀剪之都”的小城,早就悄悄把自家的刀,送进了全世界的厨房。
中国菜刀能风靡全球,阳江的这个名号自然也不是浪得虚名。
阳江人在历史渊源上,就擅长锻刀技艺。清代初年开始,阳江县城就有了集群式的制刀作坊,开始批量生产菜刀。
一把菜刀能传三代的“阳江小刀”,彼时就打出了名气,周边农户宁愿多走几十里路,也要到阳江打上一把好刀。
不过真正让阳江刀火遍中外的,还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两个刀具品牌。
阳江产的“何全利”牌菜刀,既能轻巧切肉,又能用力斩骨,被厨师们称为“文武刀”,最早做起海外贸易的广州、香港地区的酒楼后厨,几乎人手一把。
后来,又有”季芙“牌小刀迅速占领市场,还使阳江掀起了一股仿制热,意外又推动了阳江制刀业的一次迅猛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阳江制刀业迎来了“集体升级”。将原本散落在街头巷尾的工匠们组成生产合作社与国营刀具厂,“造刀”,便从手工锻打,进化为机械化生产。
不过在90年代初的时候呢,这批国营刀具厂也在改革制的浪潮中逐渐衰落,但作为国内发展得最好的市场,几十年来国营刀具厂培养的人才,以及从外地被吸引而来的人,还是纷纷选择留在阳江创业,继续做刀具生意。
如今,阳江本地刀剪企业数量已超过1500家,占全国总数的一半以上。阳江不仅是全国最大的刀剪生产与出口基地,也发展出了与之相配套的钢材、塑料、生产设备等五金产业集群。
现在的阳江,上游有专门供应刀具钢材的炼钢厂,中游有做刀架、刀柄的五金厂,下游有包装、跨境物流等企业,以及最末游的贸易商群体,已经建立起来了一条完整且成熟的供应链,肥水全在本地,根本不用去外地找路子。
在这片产业链上,还冒出了不少“隐形冠军”。尤其是作为阳江刀剪的代表品牌的“十八子”菜刀,刃口硬度极高,能切冻肉如切黄油;“银鹰”的厨房剪刀能剪鸡骨、开瓶盖,甚至能当核桃夹,在欧美家庭主妇家里,属于是人手必备的网红产品……
正是阳江产地常年累月的厚积薄发,中国菜刀才能以此征服世界。
当然,盛名在外的阳江刀剪也有掣肘。
俗话说“好钢用在刀刃上”,这刀刃上的好钢,某种程度上来说咱们还有点儿被“卡脖子”。
按理说咱们也是能年产10亿吨的钢铁大国,不会缺这点儿做刀的钢材,虽然做普通刀具的钢确实不缺,但是要做高端刀具的“刀刃钢”,咱们还是得靠外边儿进口。
这部分的钢材用量小,钢铁企业基本不会专门生产,因此不少高端刀具用的“粉末冶金钢”还得从德国、日本进口,成本上,得比普通钢材高3倍。但长期做代工的阳江厂家,习惯了“低价走量”的模式,导致品牌附加值远不如瑞士军刀、德国双立人等。
虽然阳江产业已经开始奋起直追,但如何向海外讲好能卖出高价的故事,从海外品牌手里抢回溢价空间,眼下还任重道远。
头图 | 《钢铁侠2》 5月9日,大雨后的上海,空气中弥漫着初夏的清新,放晴的午后,位于张江的一家酒店大厅,一个人形机器人站立着,在与之合影的观众的指示下,不停地挥动手臂、打招呼,旁边还有一个尺寸小一...
6月11日,青岛银行发布公告称,该行召开董事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青岛国信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通过子公司增持青岛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股份的议案》,并获全票通过。 公告显示,青岛国信集团计划通过其子公司...
近日,比亚迪官方公布4月智驾车型销售数据,以213325辆的单月销量(占国内乘用车销量 71%)、超48万辆的累计销量(截至 2025年4月底),稳居智能辅助驾驶车型销量榜首。细分来看,王朝 / 海洋...
5月13日,AI驱动的金融科技平台易鑫集团(02858.HK,以下简称“易鑫”)发布今年第一季度部分业务更新及未经审核运营资料。从一季度表现来看,公司业务继续保持上升势头,期内汽车融资交易量(包括新乘...
环保是个很美好的行业,但从事环保的上市公司们却难言美好,根据统计数据,2024年65%的环保企业都是亏的。 关于亏损的原因,虽然各有各的说辞,但总结起来无外乎就是僧多粥少了,根本原因其实和其它行业一样...
这个周末,外卖江湖再度硝烟弥漫,比盛夏的气温更灼热。 7月12日,美团的即时零售业务订单量如火箭般蹿升,一举突破1.5亿单,将自己一周前刚创下的1.2 亿单纪录再次刷新。 7 月 14 日,淘宝闪购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