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多名员工离职后因涉职务犯罪被立案或受到刑事处罚;另一方面,公司内部却发邮件鼓励员工报名当‘卧底’,去别的公司搜集情报和资源!公司到底是懂法还是不懂法?为何明知违法还要鼓动员工去犯罪?”日前,宁波凯越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凯越集团)因一封内部邮件流出引发诸多关注和质疑。
6月4日,指尖新闻记者向凯悦集团前台及总裁汤某求证此事,截至发稿前,未获回应。
企业老总号召员工做“卧底”?
公开资料显示,凯越集团前身是宁波凯越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曾成功入选过中国外贸行业 500 强。据知情人士介绍,引发争议的邮件是2024年7月10日,凯越公司总裁汤某在公司内部发出的一封公开邮件,标题是“关于实习和应届生的离职回流”。邮件发出后,曾被公司内部人员转发到某社交媒体,当时曾引起广泛关注和争议。
其中,争议的焦点就是邮件中的部分内容,其中包括:“关于间谍和反间谍,情报和反情报,线人和反线人,凯越要用三年时间,向外派出10000名间谍和线人,收集情报和资源!……如果有幸,我们不再成为同事,欢迎大家报名卧底,成为公司外派线人和情报人员!”
引发争议的内部邮件的部分内容(受访者供图)
知情人称,之所以邮件内容引发争议,是因为凯越集团曾公开宣传,该公司曾有前员工因为商业秘密侵权被判刑4年,并处巨额罚金。因此,众多网友和公司员工认为公司老总是明知道违法,仍然鼓动员工去犯罪。
凯越集团确有多位离职员工被立案
通过查看“凯越集团”的微信公众号,指尖新闻记者看到该公号2023年7月17日的确发布了一篇《绝不妥协:向商业秘密侵权者亮剑》的文章,文章中也的确写明有离职员工因为商业秘密侵权被判刑。
“凯越集团”公众号曾发布的文章(截图)
另据知情人介绍,在争议邮件发布的前后时间内,至少有7名凯越集团的离职员工因涉嫌商业秘密侵权、盗窃或职务侵占被立案调查。其中,因转移专利行为被控盗窃罪的朱某一案,最受业界关注,因为在相关司法判例中,并无先例。
据了解,朱某被指控在离职前,将三项公司专利转至其个人亲属,该行为涉嫌犯罪。而朱某在法庭上表示,其变更专利登记行为,在公司内有完整的审批登记,可证明其行为与盗窃毫无关系。目前,该案尚未宣判。
凯越集团未回应争议邮件的真伪
凯越集团的办公楼(受访者供图)
为了核实引发争议的邮件是否是凯越集团的总裁发送到公司内部?6月4日,指尖新闻记者首先拨通了凯越集团前台的办公电话,但接电话的工作人员表示自己是新员工,对此事并不了解,表示了解后会向记者回复。随后,指尖新闻记者又试图通过电话和短信与凯越集团总裁汤某求证此事,但截至发稿前,指尖新闻未收到凯越集团的相关回复。
辽宁北天律师事务所齐永森主任表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一十九条,以盗窃、贿赂、欺诈、胁迫、电子侵入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情节严重的,构成侵犯商业秘密罪。以获取竞争对手商业秘密为目的的卧底行为,明显属于“以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的范畴。如果公司派人去竞争对手那里做卧底,并成功获取了商业秘密,不仅卧底个人会面临刑事责任,公司也可能因参与或指使此类行为而承担法律责任。
作者| 猫哥 来源| 大猫财经Pro 为了保壳,也是拼了。 已经被连续ST的佳沃食品最近抛出了一份重大资产出售案,以1块钱的价格,把佳沃臻诚卖给了大股东佳沃集团。 天眼查信息显示,佳沃集团是联想控股...
瑞贝卡(600439)7月25日晚间公告,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证监会决定对公司及控股股东河南瑞贝卡控股有限责任公司(简称“瑞贝卡控股”)立案。瑞贝卡主营业务为发制品的生产和销售,被称为“假发第一...
导语:当5200亿国有大行注资落地,险资与城商行的"东风"又何时到来? 一边是银行业净息差持续走低,另一边却是险资逆势扫货。 4月15日,杭州银行(600926.SH)发布公告称,新华保险(60133...
14亿人也养不活? 作者 :象视汽车 来源:象视汽车(ID:xiangshi-qiche) 公共交通出行领域,铁路远比航空和水路客运量大。 五一小长假14.65 亿人次的出行浪潮中,有超过1亿次的双...
金融世界里只有两种人能够青史留名,一种是赚过大钱的人,一种是亏过大钱的人。人民群众最喜闻乐见的是第三种:看那些赚过大钱的人用更快的速度把钱亏掉。 2022年12月,吉尼斯官网更新了一则新的世界纪录,...
一场跨越16年的商业纠纷,将中港两名曾经的资本风云人物推上舆论漩涡。 据《星岛日报》周二报道,香港商人、前英超伯明翰老板杨家诚近日入禀香港高等法院,起诉内地企业家王国巨,指其在一宗天然气项目中拖欠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