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星辰
来 源:正和岛(ID:zhenghedao)
一、要么进化,要么僵化
过去40多年,中国企业在做大做强方面,堪称“狂飙突进”,涌现出一大批领军企业。
比亚迪以186万辆新能源汽车销量问鼎全球冠军;宁德时代动力电池市占率37%;大疆的消费级无人机占全球70%……从“跟跑”到“领跑”,中国企业正逆势崛起。
当中国企业跃迁时,面临着多重复杂形势:
首先是国际环境风高浪急,地缘政治紧张局势无疑加剧了全球经济风险。
其次是改革开放40余年,中国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
三是市场需求变了,从西方经济学的视角看,上一个时代可以被视为刚需时代,典型特征就是“缺”,因为没有,所以需要,现如今大众消费逐渐回归理性,愈加关注健康,对国产品牌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在这样的背景下,摆在企业面前的下一道难题是:如何从做大做强,走向做久做长,更好地诠释高质量发展。
对于企业而言,要么进化、要么僵化,必须二者选其一。
所谓进化是与时俱进,在时代的潮流中变革自己,所谓僵化就是作茧自缚,用昨天成功的经验来指导今天的工作。
在众多领军企业中,有一家中华老字号,可谓是传统企业中“自我革命”的典范,手握“国家科学技术秘密”中药配方,却不想只守着祖传的金山吃老本,而是顶着行业内外的声音,一次又一次的自我变革。
这家企业就是云南白药。
根据阿里研究院对老字号企业品牌发展指数的研究,在1128家中华老字号里,云南白药综合排名第三,但创新力维度排在第一,是中华老字号最具有创新力的代表。
云南白药肇启于1902年。
22岁的年轻医生曲焕章,在滇南的名山大川中遍寻珍稀药草用于治疗外伤,经过十年如一日的试验,他研制出了对治疗刀枪伤和跌打损伤有奇效的“万应百宝丹”。
123年后,云南白药不仅是云南省第一家上市公司,而且发展势头强劲,将单一产品发展为庞大的产业族群,从传统中药企业向现代化大健康企业转型。如今,云南白药已将“推动百年白药成为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现代医药产业集团”作为战略目标。
从2024年财报来看,云南白药势头强劲,营业收入首次突破400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36%。归母净利润47.49亿元,同比增长16.02%;扣非归母净利润45.23亿元,同比增长20.18%,创历史新高。
2025年一季度,云南白药净利润稳居中药行业第一,收入稳居中药行业营收榜第二位,并成为仅7家实现营收利润双增长的企业之一。从纵向来看,云南白药2025年一季度的收入、利润均创历史同期新高。
近期持续提升的业绩及经营质效再次印证了百年白药的成长动力和高质量发展走向。而相较于业绩,更重要的是信心,云南白药市值近千亿,2024年全年分红42.79亿元,把90.09%的归母净利润回馈股东。
这不是第一次分红,自上市以来,云南白药在32年持续盈利的基础上,已连续32年向股东派发现金红利或送股,这种能力和坚持在资本市场中极为罕见。
云南白药的案例是一个传统中药企业准确把握自身禀赋,顺应时代及行业趋势,将传统中药融入现代生活的转型范本,也是一家百年老字号穿越历史周期,不断焕发活力的经典案例。
从本质上来说,这更是一家企业不断变革、激发生命力,在时代潮流下寻找自身价值和意义的漫长旅程。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讲,云南白药都是一家值得研究的企业。
二、新发展,云南白药主动进化
放眼大健康产业,在社会老龄化加剧、健康意识提升、消费趋于理性等背景下,消费需求和消费结构都出现较大变化。
从消费需求来看,消费者观念逐渐趋于“理性体验主义”,满足多层次个性化需求、拥有更科学的成分配方和细分的功效主张、具有强社交属性等成为消费者决策的关键因素。
从产品结构来看,消费者在追求品质的同时也对性价比提出更严苛要求,在成本上涨的大趋势下,多数消费品类都进入了以价补量阶段,消费分级日趋明显。
这些因素都为企业发展带来新的不确定性和新的挑战。云南白药以“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紧迫感,自我进化和变革,在新一轮发展中,掌握主动权。
去年2月,张文学获选为云南白药第十届董事会董事长。
新掌舵人张文学表示:“改革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源泉。”他认为,企业要“以确定性管理应对不确定的外部环境”。
为推动白药长期可持续发展,一方面要用“内生式”与“外延式”双轮驱动,另一方面要靠“创新研发”与“管理效能”双引擎,打造第二增长曲线。
一是“内生”与“外延”都要坚持主赛道不偏航。
哈佛教授、管理学大师迈克尔·波特有一个核心观点——“战略,就是创造一种独特有利的定位。”企业安身立命的核心,是去外部创立一个位置。
张文学认为,一个成功的企业需要有远大的战略目标,更需要坚定的落实,绝不能东张西望、摇摆不定,要有战略定力,以“态度+能力”为保障,持之以恒的抓下去。
云南白药抓住“战略定向”这一关键,从外部宏观环境、产业发展趋势、行业竞争格局等维度,重新评估战略定位,结合云南白药自身的资源禀赋,以“药”为产业根基,推动各项业务聚焦于公司在医药大健康产业的优势领域,聚焦药品、健康品、中药资源、医药流通等核心业务,不断强化行业领先地位,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
从公开资料来看,为了做大做强品质大中药,云南白药不断强化中药的核心地位,组建专门的团队,独立运作云南白药品牌的中药系列产品,实现持续放量。
2023年,云南白药中药类产品增长亮眼,比如蒲地蓝消炎片、藿香正气水的销售收入均过亿,分别增长近16%、124%。2024年,云南白药药品单品销售过亿产品已达10个,云南白药气雾剂销售收入突破21亿元,同比增长超26%;其他核心系列产品均显著增长。品牌中药类产品,蒲地蓝消炎片销售收入近2亿元,同比大幅增长超22%,植物补益类产品气血康口服液销售收入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同口径下同比增长约14%。
同时,通过“外延式”发展,寻找既符合公司战略方向、与公司能力和资源相匹配,同时也能与云南省医药产业形成协同、引领和带动云南省医药产业大发展的标的,补全补强现有业务结构,支撑可持续发展。
战略聚焦意味着企业要学会放弃,专注做好一件事,公司多次强调,在产业布局和投资管理上必须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
云南白药聚焦主业不偏航、始终坚持创新驱动的举动,是经得起诱惑、耐得住寂寞的长期主义的一种表现。
二是全面提升创新能力和管理质效。
基于明晰的战略导向,云南白药重点打造匹配战略的创新能力和管理能力。
创新能力是企业发展的源头活水。张文学表示,研发与创新管理体系和能力是白药从“优秀”到“卓越”,实现长期、稳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底层逻辑,要进一步构建适合白药战略发展阶段的研发创新体系和研发运营管理能力。
目前,云南白药已在昆明、北京、上海、天津等地建成中药、创新药、核药等研发中心,形成了一流的硬件基础。
研发管线方面,云南白药统筹打好“中药”和“创新药”两张牌。
中药研发方面,做实种质资源研发,开展三七、重楼等道地药材育种研究,持续推进白药胶囊、气血康、舒列安、宫血宁、千草脑脉通等十余个品种的二次开发工作,全三七片、附杞固本膏等中药创新药正在进行II、III期临床实验。
创新药方面,2024年快速推进前列腺癌诊断药物INR101进入III期临床,前列腺癌治疗药物INR102进入I期临床,并建立项目储备库,跟踪落实推进创新项目转化。
健康品研发方面,推动美白、牙釉质修护、儿童牙膏等多款新品按期上市,洗护防脱赛道聚焦防脱核心功效,逐步拓展控油、蓬松、香氛等品牌矩阵,立足云南道地药材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养元青品牌系列产品年增速保持20-30%。
管理效能是企业高效运转的重要引擎。云南白药副董事长、总裁董明表示,云南白药将在管理绩效、商业模式等方面进行精准变革,持续提升企业价值。
管理绩效上,内部管理要通过“机制”变革进一步提升质效水平,决策逻辑要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变,创新方法要从“经验试错”向系统化的工具和方法来指导创新转变,实现向精准创新的跨越。
具体来说,云南白药通过打造战略导向下的全面预算管理机制,推动战略管理和全面预算串联贯通,关闭战略与执行之间的业绩差距和机会差距,实现战略的有机生长和业绩的有序增长。
除此之外,云南白药推进“业财深度融合”,财务管理以问题为导向,深度融入业务,主动融入到全价值链管理的过程中,主动去创造价值。
商业模式上,云南白药通过渠道拓新变革、产品结构变革,积极拥抱未来趋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新华社南京6月18日电(记者邹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强6月16日至18日在江苏调研。他强调,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经济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着力扩大有效需求,进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