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天、62国客商、3000余家企业,3169亿元投资落地。
这不是北上广深的数据,而是西部四川交出的成绩单。
5月25日,第二十届中国西
部国际博览会(西博会)在成都开幕。据悉,本届西博会签约项目中,四川签约项目352个,投资金额3169亿元。
从签约项目来看,一个事实正变得愈发清晰:西部,正从“产业梯度转移的末端”逐渐变为下一轮中国
产业跃升的重要阵地。四川不再只是战略腹地,而是新质生产力的孕育地,也是全球产业链中的活跃一环。
新质生产力正在西部落地生根
什么是“新质生产力”?一句话概括——不依赖传统资源,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的生产能力。
本届西博会最鲜明的特征,就是各地在“卷”新质生产力。
352个四川签约项目中,有76个为高科技制造业,还有38个涉及人工智能、元宇宙、商业航天等未来产业。赛道不仅新,而且热。
以低空经济为例,不仅成都在积极布局,绵阳、德阳、乐山等市也强势“入场”。
比如,在乐山市投资推介会暨项目签约仪式上,现场签下的14个项目,总投资262.5亿元,其中就涵盖低空经济领域。这一“犍为低空经济产业园建设及运营项目”由北京飞擎航空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投资金额达46亿元,将打造一个覆盖飞行展示、文旅体验、研学服务、航空制造的综合性产业生态。
连印象中最“穷”的凉山州也签下153亿元项目,涉足重点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领域,从“挖矿炼钢”走向现代智能科技。
展区里也暗藏玄机:空客A350碳纤维机翼结构件、新一代“人造太阳”环流三号、磷酸铁锂4C超充电池……这些“全球首发”的硬科技,打破了外界对西部“靠资源吃饭”的刻板印象。
成都馆展出的水下机器人、载人飞行器等50余项尖端成果,则展现了“西部智造”向全国乃至全球反向输出的潜力。
变与不变:产业生态的西部打法
如果翻开历届西博会的参展目录,不难发现,其中浓缩着西部地区产业转型与升级的历程。首届西博会,四川18个行业现身会场,传统的机械、冶金占大头;第十届西博会成交项目中,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占比大幅提升;第十七届西博会端出的“投资大餐”,则几乎全部来自着力培育的五大万亿级支柱产业。
跟往届相比,本届西博会一个关键“变招”,是首次采用“产业图谱+链主企业+链属企业”的立体展示模式,华为、阿里、御风未来、灵伴科技等耳熟能详的龙头企业都带着完整生态链精彩亮相。
你可以理解为,过去是企业单打独斗地参展,现在是整条产业链集体亮相,从芯片、原材料到终端产品、应用场景。
比如低空经济展区,不只是沃飞长空展示eVTOL,还有配套动力系统企业、试飞服务、空域管理技术方齐聚一堂;再比如先进医疗展区,链主展示三类创新医疗器械,链属公司紧跟推出耗材、AI诊断配套产品。
而且不止于工业链条,展会也体现出“产业+生活”的新融合:比如重庆8D魔幻镜像、三星堆全息投影项目,用文化科技激活消费场景;华为AI康养传感器、海尔智慧养老平台,则用黑科技回应老龄社会的挑战。
一展即成链,一链即成势。这样做的好处,当然是方便现场撮合、现场谈判,甚至直接签单。
朋友圈在扩容,合作逻辑在重塑
过去谈“西部”,绕不开“西进”“帮扶”“扶持”这些字眼。如今,这种叙述显然不合时宜了。
共办、共享、共赢,是西博会始终秉持的办会理念。
依托西博会平台,四川已引进英特尔、富士康、京东方等世界500强企业,有力推动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饮料等优势产业成链成势。
比如,在2014年第十五届西博会上,总投资220亿元的京东方第6代LTPS/AMOLED生产线项目落户成都,一举带动四川电子信息产业迈入“万亿俱乐部”,成为全国重要基地。
今年的西博会,合作格局进一步扩大:
来自62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和机构组团参展,匈牙利、老挝担任主宾国,阿联酋成为特邀合作伙伴。中东资本代表团、欧洲央企、日韩制造业巨头悉数到场。
更值得注意的是,东南亚、中东、非洲、拉美等“全球南方”国家的参展热情显著上升——玻利维亚、古巴、尼加拉瓜等首次亮相西博会,标志着西部对外“朋友圈”正在持续扩容,四川正在成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经贸合作的优选节点。
本届西博会还首次设立“双主宾省”,浙江带来制造业配套与数字系统,青海则主打绿色能源与战略矿产,两者与四川形成互补格局,推动跨区域联动和新型产业分工。
而以成都为核心的成渝双城经济圈,也正在构建全国性的总部经济与研发平台,吸引比亚迪、中创新航、长安等制造巨头将研发中心和试验平台前移,“制造在西部”的趋势愈发显著。
这届西博会释放的不是资本的单向“西进”,而是产业逻辑的“双向奔赴”。
结语
2000年5月,首届西博会在国家启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背景下应运而生;25年后,单届展会就撬动了几千亿的投资。
今天的西博会,不只是招商引资的展会,更是一次西部制造与全球产业的系统对话,是西部经济“由内向外生长”的信号。
当匈牙利的贵腐酒遇上四川白酒,当老挝咖啡豆搭上成都的智能咖啡亭……西部产业的故事早已超越了地理边界。整个西部,也不再被曾经的“有色眼镜”看待。
9月18日,2025年中国财产再保险市场研讨会透露信息称,财产险行业承保利润创历史新高,再保险行业半年分出保费首超千亿元。 此次研讨会将“擎举新质生产力,构建保险新生态”列为会议主题,体现了财产险及...
7月1日,记者从国家税务总局了解到,近年来,税务部门认真落实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支持科技创新的税收优惠政策,推动政策红利精准快速直达经营主体,更好服务我国新质生产力发展。数字经济、高技术产业、机器人产业...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承压前行,基本延续回升向好态势。广东省统计局发布的1—4月经济数据显示,广东全省工业生产保持平稳增长,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民用无人机产品产量保持较快增长。广东省统计局称,尽管外...
中国商报(记者 王彤旭)2025年是全面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的收官之年,亦是“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近期,浙江、湖南、四川、河南、吉林、海南、广西、贵州、甘肃、黑龙江等多地召开会议,擘画“十五五...
在盈利创下历史新高之后,松霖科技又把目光瞄准了机器人新赛道,这是深思熟虑之后的战略选择,公司未来将以差异化战略为客户提供机器人系统及其生态价值,这也是公司独特优势所在。 吴晓兵/文 2023年9月,习...
“当下,更加稳健的中国经济和更有韧性的A股市场,将为全球投资者提供不可替代的投资机遇。希望全球投资者提出宝贵意见、分享有益经验,与我们共同打造各类资金‘愿意来、留得住、发展得好’的市场生态。”5月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