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大家会经常在一些平台看到对中国历史的“反思”,批判秦始皇,批判商鞅,批判法家,批判儒家... ...
最终目的只有一个:用中文论证中华文明比西方文明更低劣。
假设西方文明是同一个源头,算在古希腊(其实西方也不是铁板一块,并不都这么认为)头上,那么古希腊的黄金时期和中国的春秋时期年代是差不多的,大概公元前400年前后比较百花齐放。
找一个时间点,布鲁诺被烧死,1600年,万历二十八年。
万历年间,中国比西方领先,或者差不多,或者有观点认为西方领先一些,但也不是断崖式,大家应该没有太大异议。
大差不差。
为什么选这个时间段?
因为古希腊天文学家阿里斯塔克(Aristarchus of Samos)提出日心说的时候,中国是春秋时期。到布鲁诺烧死的时候,中国是明朝。
什么意思呢?
这2000年来,日心说都没有成为主流,说明欧洲文明也不过是在原地打转。
对于中华文明来说,还是对于欧洲文明来说,同一个2000年的周期里,科技、基础学科理论都不过是奇技淫巧,兜兜转转。
为什么1600年后,欧洲文明突然加速了?
因为大航海全球殖民(同时期大瘟疫憋出来文艺复兴),科技不再是奇技淫巧,而是效益,科技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庞大的财富,形成了正向激励,就跳出了循环。
再比如,大家都喜欢玩星座算命。
现代天文学的星座有88个,然而古希腊时的星座只有48个。
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画出48个星座星图的时候,大致是汉朝,比研究浑天仪的张衡晚几年,俩人几乎是同时代的人。
从48个初代星座到88个现代星座,用了多久?
中间停滞了1800年。
因为大航海的需要,观测星座成为刚需,西方探险家(海盗)发现南半球有很多不认识的星星,命名了很多新的星座,一度达到130多个星座,1926年的时候国际天文学会剔除了混乱的星座命名,最终确定了88个星座。
又找到科学家们发明了各种观测仪器,甚至把这些仪器命名为星座:六分仪座、象限仪座(已废弃)、望远镜座、圆规座... ...
这也意味着,神话时代就为女神雅典娜战斗的圣斗士中,有数十个是大航海时代才被命名的。
跑题了。
所以,星空君的结论是:
现代科技的发展,并非线性的,更不是必然的,只是一个偶然,源于大航海,而大航海其实也是偶然。中国没有因为国内资源枯竭去海外掠夺,失去了大航海的偶然机遇,也就失去了近代以来科技发展的机会。
如果科技是必然的话,欧洲在古希腊时期(中国的春秋时期)就造出光刻机了。
初夏时节,岭南大地荔香氤氲。 在“中国荔乡”广东茂名,万亩荔林层叠如海,红果压枝的盛景与一场产业振兴的变革交相辉映。5月19日至20日,2025年茂名荔枝嘉年华启幕与全国首个荔枝文化主题服务区——包茂...
屋顶修一年坍塌,基台筑600年无恙。 放下复原情结,强烈建议凤阳鼓楼维持现状。 凤阳鼓楼身上戏剧冲突的元素可太多了,集历史与现状、故事与事故于一身。 这大概是600年来凤阳鼓楼最火的一次,呈现的景...
6月14日是我国第20个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文化和旅游部以“融入现代生活——非遗正青春”为主题组织开展非遗宣传展示活动,聚焦青年传承人培养、非遗融入现代生活、科技赋能非遗保护等内容,展现非遗传承实...
现场,印记中轴线专家和企业代表围绕“传统文化与科技新生”这一主题进行了分享。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博导、长江学者张伟然,高等教育出版社重点编辑部主任马俊华,上海中国书法院副院长王琪森...
近年来,伴随“文博热”,讲解服务成为文旅消费的热点板块。“五一”假期,许多游客提前预约正规讲解服务,在游目骋怀之余获取更多历史文化知识。但无论在线下旅游市场还是在线上短视频平台,都存在不少“假俗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