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昌莲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印发《关于贯彻落实有关事项的通知》,对已经移出经营异常名录的经营主体,不再公示相应的经营异常名录列入信息,实现经营异常名录移出“不留痕”。
一张无形的“黑名单”,足以让企业在商业世界中举步维艰。经营异常名录制度,本为规范市场秩序而生,却也可能成为企业难以摆脱的“原罪”。新修订的《企业经营异常名录管理办法》实施后,近期,多地探索移出经营异常名录“不留痕”的做法,体现了监管思维的重大转变——从单纯的惩罚惩戒转向修复引导,让“跌倒”的企业能够真正重新站起来。这种制度设计上的“留白”,恰是对市场主体最深切的尊重与呵护。
经营异常名录的设立初衷,在于构建“一处违法、处处受限”的信用惩戒机制,通过信息公示倒逼企业规范经营。然而,当企业纠正违法行为、弥补过失后,若异常记录依然如影随形,这种“终身污点化”的处理方式就有失公平。现实中,不少企业因曾经进入经营异常名录而在招投标、融资贷款等环节屡屡碰壁,甚至因此陷入“异常—经营困难—更加异常”的恶性循环。信用惩戒变成了信用“绞索”,这与建立名录制度的初衷背道而驰。
深圳某科技公司的案例颇具代表性。该公司因年报填报疏漏被列入经营异常,补报后虽被移出,但历史记录导致其失去一个重要项目竞标资格。公司负责人无奈表示:“我们已为小失误付出代价,为何还要承受无休止的惩罚?”类似情况不在少数。调研数据显示,超六成企业认为,经营异常记录的影响“过度且持久”。当惩戒效果远超过错程度时,制度便偏离了其应有的比例原则。
“不留痕”改革的实质,是建立信用修复机制,体现了监管的智慧与温度。浙江省率先试行移出经营异常名录不显示历史记录,企业满意度显著提升;上海市对首次轻微违法行为建立容错机制,市场主体活力明显增强。这些实践表明:有效的监管不在于制造恐惧,而在于引导规范。给予改过自新的机会,往往比持续惩罚更能促进企业自觉守法。
现代市场经济,本质上是信用经济,信用修复与信用惩戒同样重要。国际经验显示,成熟的市场经济体普遍设有信用修复期制度,允许企业在改正错误后重新开始。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进入新阶段,更需要平衡约束与激励。监管部门指出,信用监管不是要把企业管死,而是要让守信者受益、失信者受限后有机会重回正轨。这种理念正在形成广泛共识。
当然,“不留痕”不等于无原则的“洗白”。对严重违法失信行为,必须保持高压态势;对屡犯不改的企业,应当强化惩戒。关键在于建立分级分类管理制度,使监管力度与违法性质、情节和社会危害程度相匹配。江苏省实行的信用风险分级管理模式提供了有益参考,该系统根据企业信用状况动态调整监管频次,既提高了监管效率,又避免了对诚信企业的误伤。
让企业重新出发“无阴影”,展现的是一个成熟市场的包容与自信。当企业不再因一次无心之失而背负终身污名,当监管不再停留于简单的贴标签管理,我们才能真正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与创造力。“不留痕”改革不仅是一项具体措施,更是监管理念的重要进步,它为构建更优质的营商环境提供了实践启示——监管的最终目的,始终是促进健康发展而非设置无谓障碍。
近期,充电宝的安全问题备受外界关注。 据罗马仕、安克此前发布的召回公告,召回原因是充电宝的电芯存在原材料变更,导致存在极端情况下或有燃烧风险。澎湃新闻查询发现,此次被指安全隐患的源头供货企业——江苏无...
据“许昌日报”消息,近日,按照“五一”节期间工作安排,结合网络上关于许昌胖东来销售和田玉有关情况的反映,许昌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魏都区分局对时代广场销售和田玉的胖东来唯初珠宝有限公司开展了日常检查。 现场...
红星资本局7月23日消息,针对近期“外卖大战”愈演愈烈的情况,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于近日集中约谈饿了么、美团、京东等平台企业。作为政策落地的具体响应,上海市市场监管部门向有关平台同步了解具体情况。 目...
制图:黄亚岚(即梦AI) “你自己的条件本来就一般般,别给孩子掉链子”“我们这款茶可以很好改善心肌梗塞、高血压”……随着直播电商快速发展,不少商家将食品宣传成“保健神药”,主播不断重复精心设计过的话...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发言人、研究室主任黄海华6月23日介绍,即将召开的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将审议反不正当竞争法修订草案二次审议稿。 修改完善治理平台“内卷式”竞争方面的规定 2024年12...
(央视财经《财经调查》)为保障群众和孩子们在游乐场所的安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近日对全国游乐场所的特种设备,展开了暗访、规范和整顿,发现市场上仍有部分不法商家,私自定制购买属于特种设备的飞椅、海盗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