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生益电子(688183.SH)“20CM”一字涨停。
涨停“导火索”是公司的业绩:
10月23日晚间,公司公告,预计2025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为10.74亿元至11.54亿元,同比增加476%到519%。
生益电子主营印制电路板(PCB),今年以来,PCB是A股大风口,年内生益电子自低位最大涨幅达到406.94%。
我们先聊聊PCB这个行业。
PCB被誉为“电子产品之母”,它为电子元器件提供结构化的支撑与电气连接。在人工智能技术快速迭代的推动下,服务器/数据存储、消费电子、计算机、通信设备、汽车电子等下游领域对PCB的需求正迎来显著增长。
进入2025年以来,PCB行业保持高景气度:需求端方面,海外云服务厂商加大资本开支,持续投入数据中心建设;供给端则可见国内多家PCB企业积极扩产,以应对日益增长的算力需求。
该图片属于AI生成

中国大陆自2006年起超越日本,成为全球最大的PCB生产地,标志着全球产业竞争格局的重大转变。根据Prismark统计,2024年中国大陆PCB产值达到412.13亿美元,占全球总产值的约56%。
再聊聊生益电子。
生益电子位于华南制造业重镇——东莞。公司深耕数通PCB领域近三十年,2024年服务器产品订单占比已提升至48.96%。在产能方面,东城四期项目已实现HDI及软硬结合板规模化生产并稳定盈利,泰国基地(总投资1.7亿美元)及国内智能算力中心项目(总投资19亿元、总产能70万平米)正加速建设。
在PCB行业,生益电子有几大优势。
1、与母公司协同发展,构建垂直一体化优势。
生益科技作为全球覆铜板领域的领先企业,持有生益电子约62.93%的股权。覆铜板是PCB制造的关键原材料,占生产成本比重较高。凭借与母公司的深度协同,生益电子在高端基材研发、成本控制和供应链响应方面形成了显著的一体化优势,增强了整体竞争力.
2、受益于国产自主可控。
在AI算力国产化进程加速的背景下,生益电子在服务于海外云厂商算力需求的同时,也深度覆盖华为、中兴等国内头部客户。契合国内自主可控的战略方向.
3、盈利质量高。
今年上半年,生益电子经营现金流/净利润为0.82,在一个高增的赛道,这样的净现比是相当不错的。作为对比,另一家同行龙头,胜宏科技上半年净现比0.56。
4、业务类型多元,布局汽车电子。
业务类型越多元,越有利于降低经营风险。
生益电子已经介入汽车业务。今年上半年,公司深化与全球汽车电子及电动汽车领域领导者的战略合作,成功在智能辅助驾驶、智能座舱、动力能源等关键技术板块开发了相关产品。其中,自驾域控、毫米波雷达等相关产品已经成功进入量产阶段。
不过,目前生益电子的估值,或亦面临一定风险。
首先是重要股东减持风险。
同花顺iFinD显示,近期生益电子重要股东减持非常频繁。
2025年6月至今,重要股东减持发生7次。
此外是境外业务风险。
生益电子最主要收入仍来自境外。上半年公司境外收入占营收比重为55.61%。
当前,高度依赖国外算力硬件产业链的中国厂商,可能面临地缘政治风险带来的挑战。
10月16日,城堡证券发布的视频显示,英伟达CEO黄仁勋在与红杉资本合伙人康斯坦丁·布勒的对话中表示,受美国出口管制影响,英伟达已全面退出中国市场。
事实上,英伟达在中国市场的收缩是一个渐进而持续的过程:
今年5月,黄仁勋曾指出,英伟达在中国市场的份额已从95%降至50%。
到8月,有消息称其为中国市场专门开发的H20芯片已停产。
9月又传出,英伟达供应中国的新款定制产品RTX6000D出现滞销,多家中国科技巨头已拒绝下单。
图源:图虫科技 来源丨时代商业研究院 作者丨陆烁宜 编辑丨郑琳 4月18日,宏鑫科技(301539.SZ)披露了上市后首份年报,却传来增收不增利的消息。年报显示,2024年,该公司的营收和净利润分别...
8月15日,李嘉诚家族旗下的旗舰企业 长江和记实业有限公司(CK Hutchison Holdings Ltd.,00001,HK)股价 低开后反弹,一度涨2.5%,逼近前期高点。不过午后股价回落翻绿...
有着三次跨界经历的向日葵(300111.SZ)又开始了第四次跨界尝试。 行情显示,9月8日至19日,向日葵股票停牌;9月21日晚间,向日葵发布重组预案。上市公司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漳州兮...
48岁的冯强,首次以新CEO身份,出席京东方年度股东大会。 5月23日,股东们以96%以上的高赞成比例,通过2024年度报报告等10来项议案。 今年以来,冯强喜迎开门红,1-3月,营收超500亿元,同...
山东省作为经济总量常年稳居全国第三的经济大省,其境内的城商行群体展现出强劲而稳健的发展势头,却往往在公众视野中被低估。 与备受瞩目的江浙地区城商行相比,山东城商行在资产规模、盈利能力和风险控制方面同样...
2025年上半年,中国保险市场迎来多项重大政策调整:人身险预定利率再度调降、监管层引导行业压降负债成本,车险市场则持续深化“报行合一”,严控非理性费用竞争。在这一系列变革与挑战之下,上市保险公司的中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