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媒头版定调,国家重提过“紧日子”,什么信号?

客服微996438432个月前财经知识48

各级党政机关要严格抓好过紧日子各项制度落实,勤俭办一切事业,从严从简、精打细算,强化约束、严控支出,把有限的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腾出更多资金用于发展所需、民生所盼。

过紧日子,我们显然在做长期的准备,这也是一场“持久战”。

央媒头版定调,国家重提过“紧日子”,什么信号?_央媒头版定调,国家重提过“紧日子”,什么信号?_

从现实情况来看,如今确实也是不能容忍普涨浪费的时候。

在关税战的大背景下,国际形势变幻,宏观不确定性在增强,财政也面临复杂环境和新的压力。

今年第一季度,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0189亿元,同比下降1.1%,降幅比1—2月收窄0.5个百分点,其中3月份增长0.2%,月度增幅由负转正。

从税收情况看,主体税种有所回升,但企业所得税仍在承压。

国内增值税20467亿元,增长2.1%,其中3月份增长4.9%;

国内消费税5222亿元,增长2.2%;

企业所得税10980亿元,下降6.8%降幅比1—2月收窄3.6个百分点;

个人所得税4540亿元,增长7.1%;

与此同时,房地产市场也还在低位调整,1—4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27730亿元,同比下降10.3%(按可比口径计算)。这也决定了,土地出让金对财政的补充,短时间内还无法发挥强力支撑作用。

_央媒头版定调,国家重提过“紧日子”,什么信号?_央媒头版定调,国家重提过“紧日子”,什么信号?

更何况,目前中美虽然互降关税,但仍有25%的关税属于“暂停实施90天”,接下来的博弈将更加复杂,也关系到外贸的整体形势走向。

提倡过紧日子,也是保持弹性、加强防备的题中之义。

_央媒头版定调,国家重提过“紧日子”,什么信号?_央媒头版定调,国家重提过“紧日子”,什么信号?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政府就要少花钱、不花钱了。

恰恰相反。在民间投资依然相对疲软的当下,国有资本更要担起“挑大梁”的角色。要知道,今年1-4月固定资产投资,主要还是靠国资。其中,国有控股资本增速6.2%,民间投资增速0.2%。

央媒头版定调,国家重提过“紧日子”,什么信号?__央媒头版定调,国家重提过“紧日子”,什么信号?

事实上,为了激活经济,国家给地方发了两个大礼包:14万亿的债务置换,和专项债扩容补充。这就好比给饿了三天的壮汉,端上满汉全席,大块的红烧肉管饱管够。

历史经验表明,每当地方手头宽裕,更容易犯“富贵病”,总有些“聪明人”会出来,修个景观喷泉比水库还气派,修个办公楼豪华程度堪比白宫。

所以,重提“八项规定”“过紧日子”,也是未雨绸缪,提前念个“紧箍咒”。

相比起2013年的版本,修订条例中新增的几条,都与这个指导思想有关,可谓慎重。新增的第七条、第十四条内容分别强调:

严禁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防止重大决策失误造成严重浪费,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

优化政府投资方向和结构加强政府投资全生命周期管理,坚决防止低效无效投资完善“半拉子工程”、已建未用项目等科学处置程序办法。

背后的目的,一方面防止地方化债松绑后,报复性挥霍;另一方面继续压制非必要支出,倒逼市场要素向实体经济回流。

简而言之就是,一定要把有限的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花出成效,拉动增长,惠及民生。

多一分浪费,就少一颗子弹。

对于必须打赢的国运之战来说,每一份力量都可贵。

参考资料:

1.堵钱眼的申公豹:这是一个非常罕见的信号,13年来再次强调这四个字

2.中产说:风向变了:国家重提过紧日子,发生了什么事?

相关文章

燕翔:财政支出维持力度保障经济增长——5月财政数据解读

燕翔:财政支出维持力度保障经济增长——5月财政数据解读

燕翔 朱成成 杨文吉(燕翔 系方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 报告摘要 事件:6月20日,财政部公布1-5月财政收支情况。1-5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6623亿元,同比下降0....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客服微信:BT86616点击复制并跳转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