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奖一等奖背后的故事

客服微996438432天前财经知识4

我做这个报道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个意外之喜——很多时候,新闻线索的来源是“意外”。当然这种意外是各种各样原因带来的,这一次的“意外”涉及新闻敏感性。

新闻奖一等奖背后的故事

这篇新闻报道的新闻敏感性其实不是我带来的,是我们领导带给我的,所以我很感谢我们领导,他确实独具慧眼。我当时在广元参加九三学社省委和广元市合作30周年的活动,这也是一篇常规的新闻报道。那个时候正好是申遗的重要时间节点,而且恰逢中秋节,我所在单位《华西都市报》的封面新闻做了“千年蜀道千年明月”的新闻策划。我们领导对我说:“既然你人在广元,你就去一趟剑门关,剑门关正好有‘蜀道’和‘明月’。”的确,“千年蜀道”“千年明月”,这就可以很好地串联起来。

因为没有相机,我就跟当地的一位摄影师约了照片,去爬了一趟剑门关。“千年蜀道”也来了,“千年明月”也看了,回来之后,我以为自己已经完成了任务,但是我在完成这个任务的时候发现,蜀道上种着很多古老的柏树,当地叫翠云廊,传说是张飞当年栽种的行道树。这里有这么多古柏,并且跟这条道路也有关系,我就想,这也是一个不错的选题。我向领导报了这个选题,获得领导批准后,我做了一个版面,主要讲的就是这些古柏和这条路之间的故事。因为这条路也属于蜀道,这便能够体现出历史感。

这篇稿子的末尾有一个相关链接,其中写了一句话,这句话解释了如此大规模的、壮观的古柏为什么能够被保护得这么好。这是因为在当地有一个很好的传统:古代的官员在交接拟任的时候,有一个古柏交接的使命。我把这句话写在稿件最后的一个很不起眼的地方。但正是这句话,它成就了一个四川新闻奖一等奖。

发现这句话的不是我自己,是我们的总编辑方埜。成稿发了以后,方总找到我,说,“你看一下那句话,那句话很有意思。你要不问一下古柏交接仪式还会不会有?如果有的话,我们也可以继续关注。”

我很佩服我们领导,在几千字的文章里,他最看重那句话。当地人说正好在今年某一个镇就会有这样一个古柏交接仪式,也就是说,中断了很多年的古柏交接仪式会在这一天重现。我跟他们约定,古柏交接仪式之前一定要通知我,我要从成都赶过来见证这段历史。他们也答应我了。在等待的过程中,我又对古柏做了一系列的策划和报道。突然有一天早上,我在家里接到了广元人的电话,他问:“我们今天上午要进行古柏交接仪式,你来不来?”我瞬间就惊讶得不得了:“今天上午你们就要交接,我现在怎么赶得过来呀,我从成都过去,再怎么说也得几个小时啊!”但是我又很想见证这个历史时刻,我就请求他,能不能把这个交接仪式的时间改一下,改成下午的话我就能到。他说他去跟领导请示一下,我说:“请你一定要转告他,我很想见证这段历史。”后来我得到的结果很好,他们愿意等我。当天下午,我们在一个小小的会议室里见证了这段历史,我把这个历史时刻写成了一篇稿子,最终这篇新闻得了四川省新闻一等奖。

本文节选自《昨夜星辰:四川知名媒体人自述》。

书中收录了数十位四川新闻人的口述故事,他们的坚守与选择,构成了四川传媒黄金时代的真实记忆。

人物简介

席秦岭,女,四川省劳动模范,四川省4·20芦山强烈地震抗震救灾先进个人,主任记者,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省委宣传部和省内高校部校共建(四川大学)师资,曾任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攀西中心总监,现任成都市双流区融媒体中心编辑中心主任,其新闻作品多次获得四川新闻奖和赵超构新闻奖一等奖,出版三本报告文学《一个村庄的流动中国》《绝壁逢生——最后的麻风村》《卫星之眼见证凉山飞跃70年》,前两本被四川省方志馆典藏,《绝壁逢生——最后的麻风村》上榜四川省新闻出版局2022年农家书屋重点出版物推荐目录。

相关文章

讣闻|前21记者张兆宜,因意外不幸英年早逝

讣闻|前21记者张兆宜,因意外不幸英年早逝

传媒见闻今日获悉,前《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张兆宜,于2025年6月12日因意外不幸英年早逝。其遗体告别仪式于今日下午1点在福建省宁德市寿宁县广电小区举行。 张兆宜是深蓝财经记者社群的多年群友,消息...

讣闻|上海报业资深媒体人封寿炎离世,生前患白血病

讣闻|上海报业资深媒体人封寿炎离世,生前患白血病

传媒圈再传噩耗。 据悉,上海报业集团资深媒体人封寿炎近日不幸离世,生前罹患白血病。告别仪式已于昨日上午在松江殡仪馆华山厅举行。 传媒见闻了解到,封寿炎是1978年生人,老家在广西容县天堂山,是“靠读书...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客服微信:BT86616点击复制并跳转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