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增速放缓,这座一线城市要破局

客服微996438433个月前财经知识56

继湖南、浙江、广东、上海等地陆续出台促消费政策后,北京也于近日对外发布《北京市深化改革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下称《行动方案》)。

《行动方案》共包括8个部分、24项任务,并为下一阶段提振消费工作制定了明晰的发展目标:力争到2030年,北京市场总消费额年均增长5%左右,打造2至3个千亿级文商旅体融合消费新地标,在全球消费市场的辐射带动能力、资源配置能力和创新引领能力进一步提升,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取得新突破。

《行动方案》为北京消费市场定下了长远目标,但其当下仍面临着不小的压力。

时代周报记者梳理发现,2024年北京消费市场的增长态势发生转折,3月起便呈下降趋势,尤其从2024年11月到今年5月,已连续7个月同比下降。

在今年全国社零增速持续改善的大背景下,作为国内重要消费市场的北京,更显得压力重重。北京消费到底怎么了,未来的增长点又在哪?

连续7个月同比下降

近年来,北京在国内消费版图上的座次悄然挪移:2018年被上海反超,2022年又让重庆后来居上,如今已连续三年位列全国第三。

2023年,北京社零总额仍录得4.8%的正增长,达14462.7亿元,市场总消费额更实现10.2%的跃升。

然而,进入2024年,北京消费再度承压。从3月起,月度社零总额由升转降,全年八个月份同比下滑,11月跌幅更是达14.1%。全年维度来看,无论按商品用途还是消费形态划分,所有类别均告下滑——社零总额最终定格在14092.4亿元,同比下降2.7%。

到了2025年,即便春节期间消费短暂升温,1—2月降幅有所收窄,也未能改变下行方向。截至今年5月,北京社零总额已连续7个月同比下降。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5月,北京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5607.2亿元,同比下降3.1%。

北京统计局将社零下降归因于两点,一是商业经营主体经营模式调整,销售渠道更加多元,影响部分单位在京实现的零售额。

二是,消费品市场发生变化,新兴消费领域快速发展。比如,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有率提高,但北京传统优势领域的燃油车销售下降,影响1-5月限额以上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占比近1成)下降21.1%,与此相关的石油及制品类商品零售额也呈现降势。

港股100强研究中心顾问、经济学家余丰慧向时代周报记者分析称,汽车等大宗消费品的领跌,折射技术迭代与政策切换叠加下的需求换挡;同时,人口结构和外来流动人口的变化也可能影响了消费市场的表现。

消费增速放缓,这座一线城市要破局__消费增速放缓,这座一线城市要破局

北京国贸CBD 图源:图虫创意

国盛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熊园也曾撰文表示,近年来一线城市常住人口增速持续低于全国城镇人口增速,2022年甚至出现负增长,指向在收入增速放缓、就业压力加大等影响下,一线城市人口流入持续放缓,在中长期内拖累消费增速。

除了这些因素外,时代周报记者梳理发现,业内普遍认为,北京消费之所以持续承压,还在于基数偏高带来的负增长,以及房价持续下行带来的家庭资产缩水与消费信心转弱等。多重力量叠加,使本已放缓的需求更难在短期内修复。

把“增收减负”放在突出位置

中国经济的主要短板之一,就是有效需求不足。而扩大内需、提振消费,则需要从居民收入端着手。

近期,湖南、浙江、广东、湖北、上海等地先后出台行动方案,纵览这些文件,“让居民有钱可花”也都被置于政策最首位。

广东“实施“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吸纳100万高校毕业生来粤就业创业。并深入实施“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2025年培训超78万人次,促进技能人才就业增收。

上海同样重视技能培训教育对增收的作用,特别提到将实施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家政服务、养老护理等重点行业技能人才培养计划。

这些举措共同指向一个共识:影响消费走向的核心是可支配收入。居民拿到手的可支配收入,无非两条去处:当期花掉,或留作储蓄。只有钱包更鼓,消费意愿才能转化为实际购买力。

北京最新发布的《行动方案》中,同样把推动居民增收减负放在了首位。

在推动工资性收入增长方面,北京计划深入实施就业优先的策略,不仅提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还特别强调要加强灵活就业劳动者权益保障。同时,北京提出在重点工程项目和中小型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因地制宜推广以工代赈方式,带动更多劳动力增收。

增收之外,减负同样被置于突出位置。

针对“一老”,北京提出鼓励金融机构丰富第三支柱养老金融产品,提高老年群体金融服务可得性;围绕养育负担,北京明确支持医疗卫生机构为托育服务提供支持,提升托育服务质量,减轻家庭育儿支出压力,间接释放消费潜力。

增收减负为消费“松绑”,但要让需求持续释放,关键还要把居民“想花钱”的意愿引导到“有供给、能体验”的领域。而北京的政策目光,顺势投向了服务消费领域。

早在2024年,北京的消费市场便呈现出“商品冷、服务热”的鲜明对照。去年,北京实现总消费额同比增长2.1%,其中服务性消费额增速达6.1%,而社零总额则为14092.4亿元,下降2.7%。服务型消费已成为北京消费增长的重要引擎。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李勇坚曾在采访中表示,根据国际经验来看,服务消费在人均收入超过1万美元时出现较快增长,在整个消费盘子里的占比将出现一个持续增加的过程。

面对消费市场的结构性变化,北京把“做旺服务”当成新的增长杠杆。

在最新的《行动方案》中,“优化服务消费体验”就排在“促进居民增收减负”之后,被视为拉动增长的关键落点。

具体来看,北京希望依托深厚的文化家底,丰富文娱供给,全面繁荣演艺经济;再升级旅游场景,推进环球影城二期建设、推出中轴线等世界文化遗产旅游产品,以及大运河、长城、西山永定河三大文化带主题旅游线路等项目。

消费增速放缓,这座一线城市要破局__消费增速放缓,这座一线城市要破局

北京 图源:图虫创意

体育消费紧随其后,《行动方案》提出,要重点培育20项国际顶级赛事、30项高商业价值赛事、50项本土影响力赛事,加快形成“双奥100”精品赛事体系,推进双奥国际赛事名城建设。

从增收减负到服务扩容,北京这一轮举措能否把内需的“慢火”真正催旺?

相关文章

热潮席卷!地方为何“爱上”办体育比赛?

热潮席卷!地方为何“爱上”办体育比赛?

文/段修健 这个“五一”假期,全国体育赛事热力全开。 2025世界泳联跳水世界杯总决赛将在北京“水立方”上演,全红婵、陈芋汐等名将领衔出战。据北京市体育局副局长石风华介绍,同期群众性体育活动也将同步...

提振消费扩内需|激活新动能 入境购物热潮重塑中国商业图景

提振消费扩内需|激活新动能 入境购物热潮重塑中国商业图景

中国商报(记者 陈晴)当外国游客拖着空行李箱奔赴中国开启“扫货之旅”,当“反向中国代购潮”在社交媒体引发热议,一场由政策创新驱动的消费变革正在线下商圈悄然上演。2025年,随着离境退税“即买即退”政策...

胡伟俊:提振消费的关键在于房地产

胡伟俊:提振消费的关键在于房地产

准确而言,提振消费的关键,短期在于稳地产,长期在于去地产。短期在于稳定房地产市场来稳住总需求;长期在于以财政转型告别土地财政,从根本上提升消费率。 短期而言,提振消费的关键在于稳定房地产市场 自202...

创新消费场景 赋能商业升级 2025年商业空间赋能升级高研班即将在北京举办

创新消费场景 赋能商业升级 2025年商业空间赋能升级高研班即将在北京举办

提振消费背景下商业空间赋能升级高级研修班即将开班! 当前,我国正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以新质生产力驱动商贸流通领域实现质量、效率与动力变革。在此进程中,丰富与创新消费场景,已成为促进消费提质升级、满...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客服微信:BT86616点击复制并跳转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