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棚很破旧了,桌子上全是蚂蚁,我们每天第一件事就是处理蚂蚁。”
押上全部身家的赵立新对妻子说:
“如果输了,咱就不玩了。”
【02 九死一生】
创业之初,工程师出身的赵立新饱尝欠缺市场和管理经验所带来的教训——
他凭着一腔热血,一上来就做高端图像传感器设计,但研发受阻。眼看此路不通,又转去做基带,然而继续不顺。
人员管理上也出过大问题,公司的数据库曾被一个员工带走,还出去融了几百万美元,掉过头来成了格科微的竞争对手。
谈到当时犯的错误,赵立新说,“老天不灭我,很多人犯了一次错就‘死’了,但我们获得了再起的机会。”
这个再起的机会,就是重新回到CIS芯片研发,而且放低姿态,由易到难。当国际巨头已经在研制200万-500万像素的CIS芯片时,格科微从30万像素开始做起。
经过四十多次的试板后,2005年,格科微的第一款,也是中国第一款具有商业价值的CIS产品投片成功了。
这款产品的关键工艺是“三晶体管”,当时国外已普遍应用,国内还处于实验室阶段,格科微率先实现了国产化,然后也抓住了一个好机会:赶上国内摄像头市场的兴起,而摄像头30万像素已基本够用了。
于是,这款低像素的产品,最终却获得相当不错的回报,量产当年就卖出1600万颗,销售额突破500万美元,在30万像素市场独占鳌头。
2007年,iPhone横空出世,彻底改变了手机行业的格局,手机拍照功能也因此一日千里,像素和摄像头数量不断升级,格科微则一路追赶到了200-500万像素产品。
这也是九死一生的胜利。
首先是研发的困难。据公司研发总监李杰回忆,格科微最初做200万像素产品时,第一片晶圆上的2000颗芯片中,只有一颗可以达到标准,良率0.05%。
但赵立新坚持加大研发,最终不但用夜以继日的鏖战,把良率提升到了95%以上,而且还通过对电路设计和工艺的创新,做到了比同类产品成本少35%-50%,性能表现却反倒提升了40%。
其次是市场的困难,竞争的困难。眼看格科微一步步突围,统治市场的国际巨头们开始行动了。他们发起了惨烈的价格战,将格科微水准级的产品打成了卖越多亏越多的血海,企图让格科微直接倒在这一进程。
“当时在深圳,他们把库存按斤来卖,直接把我们打到账上只剩200元。”赵立新回忆说。
好在投资人们看好格科微的前景,决定继续带资支持,被输血的格科微则干脆主动发起战争,以低成本优势用更低价格大杀四方,最终几乎统治了中低端产品市场,有媒体形容其为“所到之处,寸草不生,堪称图像传感器领域的‘拼多多’”。
到2014年,格科微的CMOS传感器出货量已超过9.4亿颗,销售额突破3.5亿美金,成为了国内CMOS图像传感器芯片的出货量第一。
在CIS芯片突围的同时,格科微还利用核心技术的扩展应用,发起了另一场战争:自主研发作为液晶显示器核心组件的LCD驱动芯片。
国内的显示驱动芯片市场,曾长期由矽创电子、奇景光电等中国台湾企业主导。2010年格科微设立了显示驱动产品线,到2019年,其LCD驱动芯片出货量达到4.2亿颗,是国内出货量排名前五的LCD驱动芯片供应商中,唯一一家出身大陆的供应商。
凭借CMOS图像传感器和LCD驱动芯片两大拳头产品的持续增长,到2020年格科微的年营收已接近65亿人民币,其CMOS图像传感器出货量更是突破20亿颗达0.4亿颗,位列世界第一。如今出货量有所下降,但也依然位居全球第二。
【03 冲向高端】
成为第一并没有让赵立新高兴多久,因为这个第一,量有了,但质不够。
若按销售收入算,2020拿到全球出货量第一的格科微,只能排全球第四,而且是比全球第一断崖式落后的全球第四。
当年,格科微CIS芯片的收入为58.6亿元,只占全球5%,而全球第一索尼的CMOS业务营收为94亿美元,市占率高达40%。
差距的关键在于,索尼拥有高端市场的50%份额,其收入主要来自1300万像素以上的高档产品,而格科微的营收则来自200-500万像素和800-1300万像素的中低端产品,高端收入不足1%。
赵立新耳边又响起了父亲的那句话,“吃饱饭了,还不能拿第一?”
于是,他带队继续攻坚,向高端发起挑战:一方面抓住国家扶持科创尤其是自主核心技术突破的机遇,推动公司上市募资,扩大资本实力;一方面优化公司的发展模式,从Fabless转型为Fab-Lite,并且定下了实现30亿美元营收的目标。
所谓Fabless是只负责芯片的研发和设计,把制造交给代工厂完成,格科微的主要代工方包括三星、台积电和中芯国际。
与Fabless模式相对的是IDM,即设计、制造、封装和销售全流程一手包办,英特尔、索尼、三星就是典型IDM公司。
格科微选择的Fab-Lite介于Fabless和IDM之间,即自建晶圆厂与委托代工相结合,目的是,更主动地掌握高端产品的制造能力,更好地响应市场需求。
2021年8月18日,格科微在科创板上市,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总额35.93亿元,全部投入其转型Fab-Lite的核心项目:“12英寸CIS集成电路特色工艺研发与产业化项目”,即在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建设占地12.2万平方米包含晶圆工厂、动力中心在内的制造基地。
在工厂建设期间,格科微耗时十年自主研发的GalaxyCell™ 0.7μm工艺取得突破,应用该工艺的3200万像素和5000万像素等高端产品得以推出,为高端智能手机带来了高像素的解决方案。
2023年,在格科微成立20周年之际,临港工厂建成落地,12英寸集成电路特色工艺产线顺利开通,显著缩短了高端产品的量产周期,OPPO Reno12海外版、vivo Y300 Pro、华为Nova 13系列等国产手机的热门机型相继采用了格科微的中高端产品。

来源|时代商业研究院 作者|孙华秋 编辑|韩迅 【导语】 4月29日,格科微(688728.SH)披露了2024年年报和2025年一季报。 2024年,得益于消费市场复苏的东风,格科微交出了一份亮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