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报(记者 马嘉)2025年5月,三生制药与辉瑞达成60.5亿美元授权协议,刷新了中国创新药单笔交易纪录。与此同时,迪哲医药自主研发的舒沃替尼在美国实现“零发补”获批,成为中国首个独立研发并在美上市的全球首创新药(FIC)。
这仅是中国创新药行业上半年蓬勃发展的缩影。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中国创新药领域达成超50笔全球合作,总额达484.48亿美元;154款新药获批临床,16款创新药成功上市,77款药物获得孤儿药等特殊资格认定。在资本市场,港股创新药ETF年内涨幅高达58.95%,显著跑赢恒生指数及科技指数。在政策面上,2025年6月底,国家医保局设立“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目录”,为高价创新药开辟全新支付通道。
图为北京一家药企内,研发人员在进行细胞药物制备。(图片由CNSPHOTO提供)
源头创新重塑治疗范式
上半年,中国创新药研发动能持续释放。6月单月新药临床批件数量达154件,较上月增长9%,其中双抗和ADC药物管线占比提升至32%,成为技术突破的核心领域。
在政策优化与资本回暖的双重驱动下,创新药从研发到商业化的全链条效率显著提升,出海成绩单尤为亮眼。据统计,2025年上半年中国创新药领域达成超50笔全球合作,总额达484.48亿美元。其中三生制药与辉瑞达成全球授权协议,授予后者PD-1/VEGF双抗药物海外权益,协议包含12.5亿美元首付款及最高48亿美元里程碑付款,总金额达60.5亿美元。
在近日举行的第42届全国医药工业信息年会和“2025北京·昌平生命科学论坛”上,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会长马建春表示,中国在研的原研创新药数量已跃居全球第一,中国正在加速实现从“制药大国”到“制药强国”的转变。
诺诚健华临床开发和医学研究副总裁赵仁滨表示,2019年至2024年,中国创新药的License-out(对外授权),不管是交易数量、首付款金额还是交易总金额都在逐年上升。
创新药在出海领域也呈现多元化趋势。肿瘤管线交易占比从2023年的72%降至2024年的61%,而代谢内分泌、自身免疫领域占比升至25%。
有药企负责人直言:“中国生物药企业出海是要到大江大海里去选择有竞争性的优势领域——肿瘤、自免和以糖尿病、减肥为主的代谢类疾病。”
马建春说:“实现全球化并不会一帆风顺,有很多挑战需要应对,比如说监管的壁垒、知识产权保护以及海外运营能力等方面,都是需要去破解的难题。”
政策赋能下企业加速冲刺
2025年6月底,国家医保局与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印发《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首次设立“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目录”。
平安保险健康险相关负责人表示,这相当于为高价创新药开辟了“特区”。首批商保目录预计纳入的药物数量还不确定,但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会覆盖肿瘤靶向药、罕见病疗法等多种临床急需药物。通过保险行业深度参与价格协商,患者能够有支付保障,药企也可获得更高的定价空间。
有数据预测,随着商保加入支付体系,国内创新药自费市场规模将从2024年的3200亿元增至2030年的1万亿元,为高价创新药提供广阔空间。
易慕峰生物CEO孙敏敏曾表示,国内上下游产业链蓬勃发展,工业发展迭代必然带来产品成本的大幅降低,后续针对患者的创新支付手段(例如惠民保、按疗效付费的模式)等都值得探索。如价格较高的CAR-T产品,公司先加大研发投入,突破实体瘤治疗的技术瓶颈,持续优化工艺技术平台,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降低成本,探索更多减轻患者负担的支付方案,并使创新细胞药品造福全球患者。
值得关注的是,政策提倡将全国医保信息平台纳入创新药研发支持体系。加强医疗、医保、医药三方信息互通与协同,做好医保数据资源管理,推动医保领域公共数据资源利用。
“医保数据对企业开放,企业就可以根据数据来进行调研、评判,然后再来决定去研发什么样的药,”有药企相关负责人认为,“这种机制将精准阻击同质化研发,加速PD-1等内卷领域的洗牌。”
行业重构下迎来价值重估
在行业整体繁荣的表象下,对于创新药企来说,一场不亚于“集采”的洗牌正在到来。
行业分化格局日益明显。头部企业凭借管线和商业化能力巩固优势,恒生港股通创新药精选指数前十大权重股占比达75.85%。与此同时,创新药企业研发支出占营收比重已从2023年的157%降至当前的89%,部分企业净利率提升至15%至20%。
创新深度仍需加强。综合数据看,当前交易集中在ADC、GLP-1等成熟赛道,真正原创的FIC占比仍需提升。东吴证券预测,到2030年,中国创新药市场规模将突破2.3万亿元,但这需要双抗ADC、siRNA、通用型CAR-T等下一代技术的持续突破。
国际化路径更加多元。龙头企业正从“产品出海”转向“平台出海”;中小药企通过NewCo模式(将中国资产注入海外基金设立的新公司)降低单一市场依赖,比如康诺亚通过持有Timberlyne 25.79%股权,从技术输出方变为国际股东,开创了全新的出海模式。
马建春建议,设立跨境平台提供出海全流程支持的一站式服务,降低企业出海的各环节成本。同时要“培育耐心资本”,让金融资源和科技创新更好结合。
前不久,一位投资人朋友给我分享了一件趣事:某热门赛道的创始人,因为频繁接待前来调研的VC机构,不堪其扰之下提出了“来尽调得先支付误工费”的要求。该创始人还给自己这一决策起了个名号,叫“反向投资模式”。...
近期,创新药行情交投依旧火热,国产创新药的海外授权与海外销售放量,也成为公募基金经理紧抓行情的关键密码。多位公募业内人士认为,尽管创新药主题基金持仓品种估值与业绩尚不明朗,但市场预期中的业绩兑现周期已...
6月9日,A股医药板块再度活跃,截至收盘,板块指数(886015)上涨3.91%。星昊医药上涨25.21%,常山医药、海辰药业、睿智医药实现20CM涨停,热景生物上涨18.39%,舒泰神上涨19.64...
【导读】市场专家解读国产创新药投资机遇:今年是国产创新药“三个元年” 有望迎系统性机会 中国基金报记者 李树超 莫琳 曹雯璟 王思文 今年以来,国产创新药行业出现重大价值重估。数据显示,截至6月6日...
智通财经获悉,兴业证券发布研究报告称,今年以来,市场风格、行业持续快速轮动,表现出较强的交易性质。短期关税扰动或对市场整体乃至科技风格有一定的冲击。但当前结合交易指标、日历效应等维度,该机构认为科技成...
DeepSeek、人形机器人“燃爆”了AI与科技赛道,2025年以来,A股的聚光灯总被人工智能、机器人、算力等前沿科技板块占据。 然而,近期以来,AI、机器人等科技赛道波动明显。当市场的目光还在集中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