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基金数量众多,赋予了投资者更多的选择机会,但要在其中挑选出能够盈利的基金,却并非易事。目前全市场存续的私募证券产品8万余只,超出A股上市公司总数。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筛选出真正优质的私募产品,其难度系数并不亚于在数千只股票中挖掘翻倍股。然而,有投资者却做到了——十余年间,配置的私募产品均实现正收益,部分基金业绩翻了近三倍,这样的数据显然是不多见的。正因如此,那些能够穿越市场周期、持续保持投资胜率的投资者,堪称是私募投资领域的"凤毛麟角"——他们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的研究能力,更需要独到的市场洞察力和严格的投资纪律。
正是在这样极具挑战性的投资环境中,一位化名为"王先生"的私募投资者吸引到排排君的关注。出于对客户隐私的保护,我们隐去其真实身份。令排排君惊叹的是,在十余年的投资生涯中,王先生投资过的私募组合创造了惊人的战绩:所有配置产品均实现正收益,最高单只产品浮盈达284.97%,多只产品收益率在20%-50%之间。这一数据在同行业很是罕见,值得私募投资者重点关注。
作为深耕私募行业十余年的投资者,王先生究竟掌握了怎样的投资心法?又是如何在波诡云谲的市场中持续创造奇迹?让我们一同揭开这位“全胜纪录”投资者的投资秘籍。以下,便是王先生历经市场淬炼后总结出的"私募投资黄金法则"。
传奇战绩——全胜纪录背后的秘密
王先生向排排君展示了其10余年来的私募持仓,排排君惊讶地发现,他的过往持仓堪称"私募精品博物馆":从行业巨头幻方量化、九坤投资到小而美私募紫杰私募、量魁私募,从量化翘楚明汯投资、因诺资产到主观多头强者大禾投资,再到宏观策略标杆深圳凯丰投资、CTA策略代表洛书投资、套利策略领域佼佼者盛泉恒元等。他涉猎的私募机构多数是行业曾经或者现在的前沿玩家,构建出一幅横跨量化、主观、宏观、CTA及套利策略的全景图谱。
更令人惊叹的是其卓越的业绩表现:多只产品实现100%以上浮盈,最高收益率达284.97%;多数产品收益稳定在50%区间,即便表现相对落后的产品也能做到本金无亏损退出;尤为难得的是,其优秀的预判能力使其总能在私募产品出现大幅回调前,及时将资金切换至更适配的私募产品(以下为排排君截图到的王先生部分私募持仓)。
应监管要求,私募产品不能公开展示业绩,文中涉及收益数据用***替代。
沟通下来,排排君发现,王先生之所以能取得这一战绩绝非偶然,而是源于他对私募基金"三分选、七分管"的方法论。在王先生看来,选择私募基金就像挑选长期合作伙伴,需要全方位地考察和持续地跟踪。
王先生还透露,高频次的专业交流也是他的投资秘诀之一。王先生在迷茫或者心存不确定的时候,会与私募排排网投资顾问进行对话,畅谈对各管理人以及市场风格和投资策略机会的看法。毕竟一个人的能力圈是有限的,在他看来,与专业人士的沟通更能打开格局,拨散迷雾。
能力圈划界——知其所能,明其所不能
排排君:您的私募基金投资业绩相当出色,能否分享一下您的核心筛选逻辑?比如,您更关注基金的哪些关键指标?
王先生:我比较喜欢在私募领域寻找有潜力的私募基金经理,我的方法可能相对也比较简单,但也是我多年总结下来的经验之谈。首先我会研究基金经理的能力圈范围,基金经理的能力圈其实就是基金收益的主要来源,因此我们需要对基金经理的能力圈有一个非常清楚的认知,这样你就能知道这个基金经理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能赚钱,什么样的情况下会亏钱,也就是会对基金经理的损益环境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其次我会通过基金经理管理产品的历史业绩来判断其投研能力。通过关注基金的历史收益、动态回撤和风险调整后收益,评估基金的持续性和稳定性,以及基金经理的风险管理能力。
最后我会跟踪一段时间看这个基金经理是否言行一致,判断一个基金经理是否言行一致,是投资者在选择基金时非常关键的一环。言行一致的基金经理通常意味着其投资理念与实际操作行为相匹配,这不仅有助于投资者识别其投资风格,还能增强对基金长期表现的信心。通过其公开言论、持仓变化、换手率、行业配置等多方面的分析,可以较为全面地评估基金经理的言行一致性。
此外,我会对未来市场行情有一定的判断,接下来市场风格和基金经理策略的匹配性会是我考虑的重点,我会尽可能的去选择跟接下来市场风格适配的基金经理去进行投资,这样不仅能让我迅速的积累足够的安全垫,还能增强我的持有信心。
从"追星"到"识星"——破解私募投资逆向思维
排排君:我们发现您选择的不少基金是市场关注度较高的明星私募产品,但很多投资者跟风买入后反而亏损。您是如何避免“明星基金陷阱”的?
王先生:我之所以能防范明星基金陷阱,其实最大的区别在于买入动机。很多投资者喜欢追明星基金经理,看到某基金经理大火的时候,就会跟随去买入该基金经理旗下产品,但这个时候其实是非常危险的,因为基金经理一旦成为明星之后,意味着一段时间内,其规模会迅速增长,最终可能会因为短期规模增长过快,导致策略跟规模不匹配,从而使得业绩很难再续辉煌。
但我不一样,我是按照自己的标准在市场上精选有潜力的私募基金经理,当然我当时确实也没想到我选出来的这些基金经理之后会成为明星基金经理,因此当这些基金经理慢慢成为投资者追捧的明星基金经理之后,我反而会观察其应对策略,一旦碰到规模增长过快的明星产品,我会选择暂时退出观察,这也是我遵循的“逆向投资”理论。我这里有一个小技巧,我会经常关注私募排排网推出的各种榜单,其实私募排排网在私募排名上就做得比较好,会推出各式各样的不同维度的榜单,让各种潜力私募无所遁形,这些榜单对我寻找潜力私募起到了很大帮助。
其实在私募基金投资领域,存在一个显著的"明星基金经理悖论":当一位基金经理获得市场广泛认可时,往往意味着其投资策略的最佳窗口期正在关闭。这一现象背后的核心矛盾在于,投资者追捧行为导致的规模快速扩张与策略容量之间的动态平衡被打破。
多数投资者倾向于在基金经理业绩爆发期进行配置,这种"追星式投资"行为存在三个潜在风险:其一,规模边际效应递减:当管理规模突破策略最优容量时,交易成本上升、投资标的受限等问题会显著影响超额收益。其二,市场有效性提升:明星基金经理的投资方法论被市场充分研究后,其alpha创造能力可能减弱。其三,团队管理挑战:规模激增往往需要投研体系重构,期间容易产生执行偏差。
给投资者的建议——避开四大"致命陷阱"
排排君:您一般会持有一只私募基金多长时间?在什么情况下会考虑加仓或赎回?比如,是更关注业绩阶段性回撤、市场风格变化,还是基金经理的变动?
王先生:我买私募基金是冲着长期投资去的,希望能一直持有不动,因为股市是有周期的,而基金经理都是有能力圈限制的,总会碰到自己不擅长的风格,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给基金经理足够的容忍度。
另外我买入后,也会对基金进行紧密的投后跟踪:其一,我会特别留意基金规模,确保规模不会影响业绩,当基金规模接近策略的理论上限时我会选择退出。其二,我会观察市场行情是不是适合这个基金经理的投资风格,一旦我觉得接下来可能较长时间内的市场风格跟基金经理风格可能不适配的情况下,我也会考虑先暂时赎回。其三,我会跟踪基金经理是否坚持自己擅长的投资风格,如果期间出现风格跑偏的情况,我会第一时间去了解原因,然后结合原因来判断是持有还是赎回。其四,我会定期检视基金经理的能力圈拓展情况,如果基金经理通过扩展投研团队来提升自己的能力圈,期间出现短期的业绩波动,我会给予一定的容忍度,我比较欣赏这种不断优化和完善自身策略的私募管理人。
投后跟踪方面,私募排排网的路演和私募走访报告对我帮助非常大,相当大地提高了我的投后跟踪效率,降低了成本。
排排君:基于您的成功经验,您认为普通投资者在私募基金投资中最需要避免哪些误区?
王先生:很多投资者投资私募基金很容易犯如下错误。其一,投资者在选择私募基金时,应确保产品符合监管要求,避免购买非法集资产品,投资者应通过基金业协会官网或者私募排排网对管理人及产品进行查询,并仔细阅读了解产品介绍及合同条款,提升风险识别和风险防范的能力。其二,想买到波动小又能赚大钱的私募基金,其实这个是错误的,高收益的私募基金往往伴随着高风险,投资者应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选择合适的产品。其三,投资者容易被短期业绩吸引,而忽视基金的长期表现。不要盲目相信短期排名靠前的私募基金,因为它们可能采取激进的投资策略,带来高收益的同时也伴随着高风险。其四,投资者容易跟风选择当下所谓的明星基金经理旗下产品进行投资。投资私募基金一定要记住大热必死,基金经理热度高的时候,很容易吸引到资金的疯狂买入,从而很容易造成规模扩张过快对投资策略形成冲击,因此一定要慎重,切不可盲目跟风。
结语——托付专业,省心致胜
最后,王先生坦言,要想做好私募投资并不是一件非常轻松的事情,期间要花费的精力和成本真的超出你的想象。对于没有时间而且又不专业的投资者而言,因此对于要想轻松做好私募投资的投资者而言,王先生建议:“我觉得排排网旗下融智投资的FOF定制服务也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他们是真的会把客户需求放在第一位。投资顾问会跟你深入沟通,把你的风险承受能力、投资期限和预期收益这些关键问题都了解清楚,然后为你量身定制合适的投资方案,我觉得特别适合想要专业配置但又没时间研究的投资者。”
王先生的故事印证了一个真理:资本市场没有"常胜将军",只有用系统方法对抗不确定性的理性投资者。而私募排排网,正是这样一群人的"战略补给站"—用专业的数据分析、智能化的工具和靠谱的投资顾问团队,给投资者实实在在的帮助。在这个信息过载的时代,专业、专注或许才是最好的投资策略。
6月11日,港股市场三大指数全线收涨。其中,金融行业上涨1.17%;香港证券ETF收涨3.11%,盘中一度上涨4.48%。消息面上,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发布《关于深入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
5月下旬,六大国有银行集体宣布下调存款利率 ,一年期定存利率首次跌破1%,活期利率仅0.05%。曾经靠高利吸储的中小银行也紧随大行降息步伐,大多将最高定存利率降至1.7%以下。 利率一降再降,但在...
原创首发 | 金角财经(ID: F-Jinjiao) 作者 | 颖宝 “连上海人都嫌西贝贵,却总有人在等位。” 西贝的价格,被讨论已久。108元5根羊排、59元一份番茄莜面、39元一个奶酪饼……北京...
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技术进步,手机的安全性问题也逐渐被消费者所关注。尤其是苹果手机,作为全球最受欢迎的手机品牌之一,在中国的用户群体非常庞大。时不时地会有关于苹果手机爆炸的新闻报道,这让不少用...
美国通胀意外降温。 今晚,美国劳工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美国4月CPI同比上涨2.3%,为2021年2月以来最小涨幅,低于市场预期的2.4%;核心CPI同比上涨2.8%,保持在2021年3月以来最低...
数据与技术的“双螺旋”,正成为撬动精准医疗行业质变的核心杠杆。 4月26日,华大基因发布2024年年报,公司全年实现营收38.67亿元,资产总额125.42亿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95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