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评|迈过人形机器人的“技术拐点”

客服微996438432天前财经知识7

今年盛夏,国内人形机器人行业热闹非凡:三大机器人盛会齐聚北京,全球首个具身智能机器人4S店开业,首届“E-Town机器人消费节”在北京举办……

社评|迈过人形机器人的“技术拐点”

从赛场到市场,随着机器人能够完成“长程奔跑”“双手冲咖啡”等需要多模态感知和复杂决策的任务,大模型与具身智能的融合,让机器人从“执行指令”走向“理解意图”,我国人形机器人已经迎来了“技术拐点”。从实验室“炫技表演”到工厂深度应用,在政策扶持、资本支持下,人形机器人产业正迈入新的发展阶段。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国内人形机器人中标项目数量突破83个,合同金额合计近3.3亿元。2025年上半年,国内具身智能产业链发生144起融资事件,总额高达195亿元。

产业生态系统的成熟,仰赖于技术创新突破和制造能力的提升。2024年,我国人形机器人核心部件的国产化率已超70%,这是一个具有分水岭意义的数字。技术自主可控,日益完善的产业链,打开了人形机器人规模化商用的市场空间。

令人惊喜的是,机器人消费端已开始起量。在8月2日举办的北京亦庄“E-Town机器人消费节”上,截至8月6日,短短几天共计核销消费券超260万元,带动销售额超3000万元。

人形机器人市场竞争格局正加速形成。2023年10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今年“具身智能”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从技术研发、场景开放到人才培养,我国已构建起多维度支持体系,为产业发展提供了确定性预期。

消费市场的觉醒,将帮助人形机器人更快地从实验室B端,向消费C端完成生态迁移。但不容忽视的是,当前人形机器人规模化应用仍面临诸多制约。比如,通用智能尚未成熟,跨场景任务泛化能力不足;芯片等核心部件仍部分依赖进口,量产工艺和可靠性有待提升;在伦理与社会层面,数据隐私、人机边界、责任认定等问题也亟待规范。

面对人形机器人技术带来的机遇,需要保持热情与理性的平衡。一方面要加大研发投入,鼓励产学研协同攻关,特别是在操作系统、开发工具等软件层面加快布局;另一方面要前瞻性研究相关伦理标准、安全规范和法律框架,确保技术发展始终朝着造福人类的方向前进。

技术革命的浪潮总是超乎人们想象。正如互联网技术曾经重塑世界格局,人形机器人作为人工智能的实体化载体,正在开启一个新的时代。2024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销量已达30.2万套,连续12年成为全球第一。今年,人形机器人产业规模有望达到379亿元。未来,人形机器人有望成为继个人电脑、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之后的又一颠覆性产品。

人形机器人真正的拐点不仅是技术的单点突破,更是与市场、政策、生态四重力量的共振,未来三年将是决定产业跃迁的窗口期。那些能够跨越技术产品化、产品商业化、商业规模化三道坎的企业,将分享到人形机器人下一个十年的产业红利。

相关文章

特朗普:希望鲍威尔辞职,将让愿意降息的人来担任美联储主席

特朗普:希望鲍威尔辞职,将让愿意降息的人来担任美联储主席

财联社6月28日讯(编辑 牛占林)当地时间周五,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如果鲍威尔辞职的话,他将会很高兴,并将选择一位有降息意愿的人来担任美联储主席。 特朗普当天再次进行了无情的抨击,他还给美联储主席贴上...

著名机器人公司曝内斗,投资人怒撕“200万月薪”创始人

著名机器人公司曝内斗,投资人怒撕“200万月薪”创始人

导语:“月薪200万”“净利润全归我”,伯朗特机器人公司董事长为何“羞辱”投资人? “月薪200万”“净利润全归我”........这几天,“200万月薪”创始人成为机器人行业“爆梗”,投资人甚至发...

郭磊:如何看中美经贸会谈进展

郭磊:如何看中美经贸会谈进展

郭磊 系广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 摘要 第一,5月12日,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发布。美方承诺取消4月8日以来对中国商品加征的共计91%的关税;暂停4月2日加征的对等关税中...

每学期学费5万元,赵心童“同款”斯诺克学院下周成都开练

每学期学费5万元,赵心童“同款”斯诺克学院下周成都开练

微成都报道近日,中国斯诺克选手赵心童以18:12的比分战胜马克·威廉姆斯,夺得中国首个斯诺克世锦赛冠军。赵心童在采访中特别感谢了培养他的CBSA世界斯诺克学院。 作为全球台球培训水平最高的学府之一,C...

大厂为何正扎堆卷赛博“大白”

大厂为何正扎堆卷赛博“大白”

花样翻新的赛博“大白”(电影《超能陆战队》中的健康助手)正涌进患者手机。 刚过35岁的肖颖,年初在某大医院生了宝宝。出院的时候,护士再三叮嘱她下载一个APP,在这个软件上可以挂互联网医院的号,关于母亲...

“追光者”2024年成绩单透视:近半亏损下转向“技术战”

“追光者”2024年成绩单透视:近半亏损下转向“技术战”

主产业链企业盈利承压 具体来看,光伏主产业链企业仍是亏损“主力军”。 首先是硅料硅片环节,7家企业全部面临亏损。 受多晶硅价格持续走低影响,大全能源去年实现营收74.11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54.62...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客服微信:BT86616点击复制并跳转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