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10亿研发却零收入,“聪明人”印奇要闯关港交所

客服微996438434天前财经知识6

近日,重庆千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千里科技”)正式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中金公司出任独家保荐人。

这一动作距离其完成品牌更名仅8个月,标志着这家曾深陷债务泥潭的传统车企,正式以“AI+Mobility”玩家身份向资本市场发起冲击。

双向依赖吉利

此次递表港交所,尽管招股书用“转型成效显著”描述业绩,2025年上半年营收41.49亿元,但深入核心财务数据可发现,公司盈利质量、转型效率与财务健康度均有待改善。

烧10亿研发却零收入,“聪明人”印奇要闯关港交所_烧10亿研发却零收入,“聪明人”印奇要闯关港交所_

招股书显示,2022—2024年,千里科技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55亿元、0.24亿元、0.4亿元,看似保持盈利,但扣非归母净利润却持续承压,2022年为0.61亿元,2023年降至-1.35亿元,2024年进一步亏损0.68亿元;2025年上半年,扣非亏损扩大至1.34亿元。

亏损的背后存在两方面原因,其一是智驾转型带来的成本激增,2025年上半年研发费用达2.9亿元,同比增长59.67%,同时根据招股书,研发费用主要用于智能座舱操作系统研发与智驾团队扩招。

其二是统计业务的资产减值压力,2025年上半年合计计提资产减值损失1.92亿元。其中,资产减值损失高达1.45亿元,存货跌价准备占大头,公司按照各项存货成本高于其可变现净值的差额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计提减值准备8686.35万元。

值得警惕的是,公司盈利高度依赖非经常性收益。2025年上半年0.31亿元的归母净利润中,政府补助达1.62亿元,若扣除这部分收益,公司实际经营亏损超1.3亿元。

而在业务层面,智驾的投入还未到回报期。

尽管公司在招股书中将 “AI+Mobility” 列为核心战略,宣称已推出L2+级智能驾驶系统“千里智驾 1.0”、智能座舱解决方案“千里座舱 OS”,并计划落地Robotaxi试点,但截至2025年上半年,由于技术尚未大规模搭载到量产车上,这些新业务贡献的收入仍为0。

烧10亿研发却零收入,“聪明人”印奇要闯关港交所_烧10亿研发却零收入,“聪明人”印奇要闯关港交所_

收入结构数据显示,公司62.6%的营收仍来自传统汽车制造,2025年上半年收入25.99亿元;另有20.8%的收入来自摩托车零部件销售,2025年上半年收入12.77亿元,

高研发投入与零收益的反差,让市场对转型效率存疑。招股书披露,2022—2024年公司研发费用累计达7.1亿元,叠加2025年上半年的2.9亿元,合计10亿元。

招股书暴露的另一大风险,是公司对吉利集团的“双向依赖”。

客户方面,2022—2025年上半年,来自吉利集团的收入占比分别为39.7%、33.6%、30.8%、33.2%,前五大客户总收入占比分别为48.1%、41.5%、41.9%、42.4%;供应商方面,公司对吉利的依赖度更高,2022-2024年,从吉利集团采购的整车散件、发动机等核心部件占比分别为50.4%、50.1%、29.3%,2025年上半年虽降至29.7%,但仍为第一大供应商。

能否闯过“地大华魔” 围猎?

回溯其身份蜕变,核心转折点始于2020年的司法重整。彼时,“ST力帆”(原力帆实业)因连续三年亏损、负债超180亿元,被债权人申请破产重整。

据当时公告,其到期未清偿债务达11.96亿元,旗下摩托车、汽车业务销量同比下滑均超50%,甚至出现工厂停产、供应商堵门讨薪的局面。2020年11月,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裁定批准重整计划,吉利控股集团联合重庆两江基金组成的投资联合体,以约60亿元资金入主,公司随后更名为“力帆科技”,试图依托吉利的供应链与技术资源重启业务。

但真正的“转型信号”出现在2024年。

这一年7月,旷视科技创始人印奇通过其控股的“北京千里智行科技有限公司”,以每股3.8元的价格受让吉利系持有的19.91%股份,成为第二大股东;同年10月,印奇正式出任公司董事长,上任后首份动作便是剥离传统业务,将力帆科技旗下摩托车制造板块转让给吉利子公司,回笼资金约8.2亿元;2025年2月,公司正式更名为“千里科技”,工商信息中“汽车制造”的主营业务描述被替换为“智能驾驶系统研发、AI算法应用、新能源汽车整车设计”,彻底与“力帆”的传统制造标签切割。

转型的背后,是吉利控股董事长李书福的深度推动与对印奇的极高期待。

今年9月千里科技品牌发布会上,李书福与印奇共同出席,前者公开表示,“第一次和印奇聊智驾,就知道他懂技术、更懂产业落地,我们俩一见如故、相见恨晚,现在的智能汽车时代,就是属于他的时代。”

他难掩对印奇的欣赏“我当时在全国寻找聪明人,偶然有一次见到印奇,一见如故、相见恨晚、一拍即合。”

烧10亿研发却零收入,“聪明人”印奇要闯关港交所__烧10亿研发却零收入,“聪明人”印奇要闯关港交所

这份信任直接转化为资源倾斜,今年6月至8月,吉利将旗下智能驾驶研发中心、自动驾驶数据公司“吉咖智能”100%股权,以及与Mobileye合作的EyeQ6芯片适配项目,全部整合至千里科技全资子公司“千里智驾”,并承诺未来3年向千里智驾提供不低于50亿元的研发资金支持。

据接近吉利的人士透露,李书福甚至要求吉利旗下新车型优先搭载千里科技的智驾系统,“相当于把整个集团的智驾转型押注在印奇身上”。

随着智驾对中国汽车市场的影响逐渐加深,千里科技的上市冲刺,并非孤立事件,而是2024—2025年智驾企业赴港融资潮的缩影。

据港交所数据统计,2024年全年有18家智能网联汽车相关企业递表,截至2025年10月16日,年内已有9家递表,其中智能驾驶技术公司占比超60%,包括小马智行、文远知行等头部玩家,千里科技则是其中少数从传统车企转型而来的企业。

业内人士分析称,港股成为智驾企业的“首选阵地”,核心原因在于其对未盈利科技公司的包容政策。根据港交所18C章规则,未盈利的“特专科技公司”可通过“市值+研发投入”达标申请上市,而智驾行业普遍存在“高研发、长周期、慢盈利”的特点,A股“连续盈利”要求难以满足。

但热闹背后,是智驾行业残酷的“生死竞速”与格局分化。

当前市场已从2023年的“百家争鸣”收敛至“头部集中”,华为、Momenta、地平线、大疆组成的“地大华魔”阵营,凭借技术成熟度与落地能力占据超50%的市场份额,留给智驾新势力们的时间和空间都不多了。

相关文章

AI闯入文娱:创作者的“荒蛮故事”

AI闯入文娱:创作者的“荒蛮故事”

在世界电影史中,每一股颠覆性的力量都被冠以“浪潮”之名,描摹着时代审美与表达范式的剧烈变迁。如今,AI技术正冲击着这个产业的每一个角落,速度之快、程度之深,超乎想象。 最直观的体现,是文娱企业业绩的结...

印奇:市场上主流厂商的“含模量”可能不到50%

印奇:市场上主流厂商的“含模量”可能不到50%

“我当时在全国寻找聪明人,偶然有一次见到印奇,一见如故、相见恨晚、一拍即合。”在昨天千里科技的发布会上,李书福说,自己的目标就是找到一个聪明人,印奇就是这个聪明人。 为了支持印奇,李书福既给钱又给人。...

AI迷途,谁来点亮火把?

AI迷途,谁来点亮火把?

1845年,英国人彻底疯狂,他们把GDP的7%都投进了铁路建设里。 7%的GDP是什么概念?它占了当时英国经济总投资的一半。而如果换成当前的中美GDP,等于中国一年要投8.8万亿人民币,美国一年投2...

160亿北京储能新贵,进军电站运营

160亿北京储能新贵,进军电站运营

图源:海博思创 储能大佬张剑辉,找到新盟友。 8月上旬,他实控的海博思创,联手人工智能企业第四范式,成立合资公司。两家市值,合计超过400亿元人民币。 “我们将实现储能技术与AI算法的深度融合,达到1...

大幅上调英伟达目标价,这家大行的理由:台积电产能分配远超预期,OpenAI“闭环交易”

大幅上调英伟达目标价,这家大行的理由:台积电产能分配远超预期,OpenAI“闭环交易”

在市场对AI前景的喧嚣中,汇丰突然从观望转向激进看多,大幅上调英伟达目标价,并给出了两个关键理由。 10月16日,据硬AI消息, 汇丰银行在最新研究报告中称,将英伟达评级上调至“买入”,目标价从200...

估值30亿,中国版OpenAI要IPO了

估值30亿,中国版OpenAI要IPO了

AI赛道又一次"中国震撼"。 作者 |笔锋 来源 |投资家(ID:touzijias) AI赛道又一次"中国震撼"。 2025年的AI世界很热,海外市场OpenAI的GPT‑4o和谷歌的Gemini...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客服微信:BT86616点击复制并跳转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