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局“大型险企注资”

客服微996438434个月前财经知识66

金妹妹了解到,关于“大型险企注资”的讨论,最近在业内出现了诸多热议与分析。

谋局“大型险企注资”

一个多月前,5月7日国新办发布会上,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表示,完善资本补充机制,“大型保险集团资本补充已经提上日程”。

更早之前,3月四家国有大行获得了财政部特别国债支持,补充核心一级资本。这为“大型险企注资”的布局谋划,提供了实施参考框架。

过去两年,包括今年在内,大型保险机构频密发债“补血”,令其偿付能力暂时无忧,似乎很是“不差钱”。

但监管释放注资信号之时,理解大型险企的资本补充动作,便不能局限在大型险企自身的单点行为,而是关乎行业稳定、服务实体经济以及应对潜在危机的多重考量。

01 未雨绸缪

今年以来,大型险企发债浪潮,可谓汹涌澎湃。

6月4日,中国平安(601318.SH)公告称,拟根据一般性授权发行总额为117.65亿港元的零息可转换债券,该债券将于2030年到期。

平安之前,今年一季度仅新华保险(601336.SH)、泰康人寿、泰康养老、太平人寿、阳光人寿等五家发行的永续债,就合计超过330亿元。

再回顾2023年和2024年,险企发债规模已经连续两年突破千亿元,发债主体多数也是规模较大的险企。

连续发债“补血”之后,各家大型保险机构的偿付能力暂时无忧。

不过,当立足行业中观与宏观视角,分析对大型险企的“注资信号”,监管无疑有更高的站位与格局。

在李云泽透露“大型保险集团资本补充已经提上日程”后,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此举一是未雨绸缪,以应对保险行业尤其是寿险行业经营面临的潜在不确定性;二是为强化大型保险公司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当前,利率不断走低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中长期利率下行,导致传统险准备金计提增加,直接侵蚀当期利润。

业内人士测算,利率下行1个百分点,传统险准备金需增加数十亿元。

同时,过去售卖的大量刚性兑付成本在3.5%以上的保单,在资产端收益率下行之时,变成利差损阴云。

上世纪末,各家寿险公司均尝过一轮利差损之苦,累计亏损超千亿元。

哪怕是中国人寿和中国平安,历经数年才借由寿险大发展的东风,消化掉当年的巨额利差损。

除了利润震荡不断撕扯,保险公司加码权益投资,同样令其偿付能力承压。

2024年权益资产加仓幅度冠绝上市险企的新华保险,即是一例。

在2024年2季度偿付能力报告中,新华保险表示,受公司资产组合变化等影响,最低资本上涨15%。最低资本的上升,意味着偿付能力的下降。

因此在该季度,即便新华保险已发行100亿资本补充债,仍无法抵消最低资本上升对偿付能力的拖拽,综合和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环比下降超过20个百分点。

偿付能力限制,正在考验险企的资产负债管理平衡术,也让监管极力鼓励的险资入市,无形中被打了折扣。

而今,监管如选择提前布局,在大型险企偿付能力亮红灯前,为之补充资本,将更能起到维稳行业之锚的作用。

02 逻辑的延续

关于“大型险企注资”的布局谋划,早有预演。

今年3月,财政部发行首批特别国债,积极支持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补充核心一级资本。

除了防风险外,也可看出决策层对国有银行发挥更大作用,抱有殷切期待。

有业内人士表示,自2019年个别中小银行风险暴露以来,叠加国有大行在普惠金融、科技金融等国家战略任务中的主力作用凸显,高层对银行业的政策态度,也出现明显分化。

这种分化,在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中得到进一步明确——“支持国有大型金融机构做优做强,当好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和维护金融稳定的压舱石”,同时“严格中小金融机构准入标准和监管要求,立足当地开展特色化经营”。

这一逻辑,在保险“国十条”中同样显现出来。保险“国十条”提到,支持大型保险机构做优做强,引导中小保险公司特色化专业化经营发展。

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大型保险公司确实背负着更大的担子。

在上一轮问题险企出清中,中国人寿、中国太平(0966.HK)、中国平安等头部险企,就担当了“救火队员”乃至接力传递、层层化险的职责。

2023年4月,由中国人寿、太平人寿等11家国有大型寿险公司联合地方政府、保险保障基金共同出资339亿元成立专项基金,用于承接瑞众人寿前身华夏人寿的资产和负债。其后,中国平安承接了太平人寿持有的瑞众人寿股权。

此外,太平人寿也参与过恒大人寿的风险处置。

因在风险处置中参与较多,中国太平在2023年获财政部增资25亿元,成为财政部增资大型保险集团的先例。

在业内看来,补充资本也有助于大型保险公司践行金融“五篇大文章”,更好服务于实体经济。

不管是养老金融的发展、健康险的升级,抑或是资产端长钱长投、支持股市和科创企业,保险公司都需要卸下负担、移走偿付能力的掣肘之石。

更厚实的资本金,无疑会变成险企流入实体经济的弹药,这同样有助于各行业良性发展。

至于具体方法上,大型保险集团的资本补充,是否与国有大行做法一致,仍有待明确。

业内猜测,未来或股东增资,以及引入战略投资者等形式进行;将来也不排除出台更多措施,方便大型保险公司发行资本补充债和永续债,以增强资本实力。

相关文章

叮咚!两家国有大行2850亿定增款已到账

叮咚!两家国有大行2850亿定增款已到账

近日,交通银行、中国银行陆续发布公告称,已成功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募集资金规模分别为1200亿元、1650亿元。此前,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四家国有大行于3月30日齐齐发布定增预案...

500亿债务压顶,浦发银行闪电抱大腿

500亿债务压顶,浦发银行闪电抱大腿

原创首发 | 金角财经(ID: F-Jinjiao) 作者 | Chong Lei 上海高温炙烤,黄浦江边闷热得让人喘不过气来,资本市场却突然刮起一阵旋风。 信达出手,仅用三天,就完成了对浦发银行的...

发永续债35亿“补血”,重庆三峡银行IPO何时圆梦?

发永续债35亿“补血”,重庆三峡银行IPO何时圆梦?

时隔5年,知名城商行重庆三峡银行再次发行永续债“补血”! 近日,重庆三峡银行官网发布消息,公司于2025年6月9日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成功发行了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下称“永续债”),募集资金达35亿元。...

规模破万亿!银行发行“二永债”须警惕这项风险→

规模破万亿!银行发行“二永债”须警惕这项风险→

今年以来,银行对于“二永债”(二级资本债、永续债)发行热情不减。 《国际金融报》记者注意到,截至8月7日,银行发行“二永债”总额已超万亿元。仅7月内,发行规模便激增超2000亿元。与此同时,银行间发...

网商银行40亿永续债获批!银行业密集“补血”,四大行月内发债1800亿

网商银行40亿永续债获批!银行业密集“补血”,四大行月内发债1800亿

时隔5年,浙江网商银行再次获批发债“补血”。 近日,浙江金融监管局发布关于网商银行发行资本工具的批复,同意网商银行发行不超过40亿元人民币的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该行可在批准额度内,自主决定发行时间、批...

50亿定增遭问询!南京证券“补血”行动何时过关?

50亿定增遭问询!南京证券“补血”行动何时过关?

南京证券(601990.SH)50亿元定增仍未落定。 近日,南京证券对上交所5月27日下发的定增审核问询函进行了回复,南京证券拟募资不超50亿元补充资本金,监管关注的问题主要包括募资投向的合理性、公司...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客服微信:BT86616点击复制并跳转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