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临超50亿元连带赔偿请求,康得新案风波再起?

客服微996438435个月前财经知识74

“出来混,迟早要还的。”

面临超50亿元连带赔偿请求,康得新案风波再起?

这句《无间道》里的经典台词,如今用来形容康得新(002450.SZ,已退市)再贴切不过。

近期,江苏省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再次送达《应诉通知书》:中植系旗下中泰创赢以证券虚假陈述责任纠纷起诉已退市的康得新,索赔投资差额损失、佣金154万元及印花税514万元。

此次诉讼源于6年前康得新122亿元 “存款消失” 丑闻,康得新最终被强制退市。

2015年“牛市”中,康得新总市值一度达到800亿元。而彼时担任康得新董事长的钟玉的一句豪言,至今依稀被部分投资者记得——“未来三年康得新市值要到3000亿”。

当苏州法院再次向这家昔日“新材料巨头”送达《应诉通知书》时,一场横跨六年的资本闹剧,以被投资者索赔的方式,撕开其财务造假帝国的最后一块遮羞布。

触目惊心的造假

康得新成立于2001年,并于2010年登陆深市中小板,公司从事高分子复合材料、功能膜材料、预涂膜、光学膜、光电新材料等研发。

2017年,康得新入选《福布斯》发布的 “全球最具创新力企业” 年度榜单,也是当年唯一入选的中国科技型新材料公司。同一年11月,康得新市值曾一度跃升至945.8亿,被誉为新材料领域的千亿白马股、“中国的3M”。

然而,随着2019年1月康得新一笔15亿元的债务违约,其财务造假问题被曝出。

中国证监会介入调查,认定康得新2015年至2018年连续4年年报涉嫌虚增利润,总额高达115亿元;未及时披露及未在年度报告中披露为控股股东提供关联担保的情况;未在年度报告中如实披露募集资金使用情况等。

造假金额之大,震动A股。

根据行政处罚书,康得新通过虚构销售业务、虚构采购、生产、研发、产品运输费用等方式,虚增营业收入、营业成本、研发费用和销售费用,导致2015年至2018年年度报告虚增利润总额分别为22.43亿元、29.43亿元、39.08亿元、24.36亿元,分别占各年度报告披露利润总额的136.22%、127.85%、134.19%、711.29%。

与此同时,康得新与控股股东康得集团常年存在大额关联交易未如实披露,导致控股股东非经营性占用资金及违规担保情况颇多,直接拖垮上市公司。

由于康得新财务类终止上市的时点早于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时点,根据相关规定,深交所将按照财务类退市情形对公司股票启动终止上市程序。2021年5月31日,康得新正式作别 A 股。当日,康得新市值仅剩7.436亿元。

在法律追责层面,康得新因财务造假被强制退市,原董事长钟玉因多项罪名成立,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并处罚金2020万元。其他责任人员也因参与相关犯罪,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值得关注的是,在此次案件中,钟玉所处罚金数额相较于其涉案金额而言并不算 “巨额”,但在 “四罪并罚” 且涉案金额巨大、受害投资者范围广泛的情况下,判处15年有期徒刑在 A 股市场极为罕见,单论刑期堪称近年来 A 股对财务造假行为最严厉的处罚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诉讼中,北京银行因资金监管失职被卷入投资者诉讼。如今原告进一步要求康得新支付因虚假陈述造成的投资差额损失51.47亿元,更要求北京银行等10名被告对康得新的赔付义务承担连带责任。

重拳打假

财务造假、终止上市并不是结束。

回到康得新案件本身,其财务造假行径严重扰乱资本市场秩序,众多投资者血本无归。曾经因看好康得新发展前景而投入大量资金的投资者,在股价暴跌后,资产大幅缩水。那些在高位买入康得新股票的中小投资者,不少人甚至为此倾家荡产。

投资者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参与者,本应基于真实、准确的信息做出投资决策。但上市公司的财务造假行为,彻底打破了这种信任基础,使投资者陷入了不公平的投资环境之中。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刻不容缓。

据了解,近年来监管部门在持续加强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力度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效。

2024年,证监会共开出了384张罚单,罚没金额高达58.56亿元,较上一年增长了24.5%。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质量要求也日益严格,仅在2024年,就对超过200家信息披露违规的上市公司采取了监管措施,相比2023年增加了30%。

针对财务造假等违法行为,更是采取“零容忍”态度,加大处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在康得新案件中,不仅对公司及相关责任人进行了刑事处罚,还通过行政处罚对其进行经济制裁。

同时,司法机构积极完善证券纠纷代表人诉讼制度等法律途径,为投资者维权提供坚实的司法保障。

自该制度实施以来,截至2024年底,已有超过50起证券纠纷通过代表人诉讼方式解决,为投资者挽回损失超过80亿元。目前,江苏省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已立案受理了11名投资者起诉康得新、钟玉等40名被告证券虚假陈述责任纠纷一案,并决定适用普通代表人诉讼程序审理个人投资者起诉案件。

或许,康得新的故事远未结束。但当司法利剑同时斩向“造假者”与“共犯者”,当投资者用法律武器倒逼市场出清,这场持续六年的“还债”之战,终将成为检验资本市场法治化的试金石——毕竟,比退市更重要的,是让每个破碎的“白马神话”里,不再有投资者的眼泪。

相关文章

国资打响第一枪,国民男装退市保卫战开启,创始人已落袋20亿逃离

国资打响第一枪,国民男装退市保卫战开启,创始人已落袋20亿逃离

说起“步森”这个品牌,相信不少七零后、八零后都有印象。 曾经电视广告里频频亮相,商场专柜随处可见,称得上是家喻户晓的国民男装。但你可能不知道,就是这样一个有着几十年历史的老牌子,如今却走到了悬崖边缘。...

造假、被追债!前东北首富栽了,但一点不冤

造假、被追债!前东北首富栽了,但一点不冤

民生银行,把干了25年并且已经离职的副董事长告了。 一个月前,张宏伟辞去民生银行董事和副董事长的职务,93.5万年薪的岗位不要了,理由是“身体原因”。当时,民生银行还感谢了张宏伟履职董事所做的工作,转...

中国恒大,正式退市!

中国恒大,正式退市!

停牌超18个月后,中国恒大最终迎来退市定局。 8月25日,券商中国记者注意到,在港交所披露易中,“现有上市证券”类型中已经无法搜索中国恒大,该公司正式被列入“已除牌证券”。这意味着,中国恒大从8月2...

大股东退市一个月后,这家上市公司也将被强退!

大股东退市一个月后,这家上市公司也将被强退!

5月29日晚间,锦州港股份有限公司(600190.SH,下称“*ST锦港”)发布公告称,收到中国证监会辽宁监管局《行政处罚决定书》,认定锦州港《2022年年度报告》《2023年年度报告》《2024年第...

“豪宅教父”折戟:黄其森二度被查

“豪宅教父”折戟:黄其森二度被查

斑马消费 杨柘 泰禾集团退市已有两年,近期仍频发“意外”。 上周,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黄其森因涉嫌违法,被辽宁省新民市监委实施留置措施。与此同时,因未按规定披露重大诉讼,泰禾集团及黄其森等一众高管,收到...

总资产万亿盛京银行,拟于下个月退市!

总资产万亿盛京银行,拟于下个月退市!

10月21日,盛京银行公告称,当日,临时股东大会,以及H股类别股东大会投票通过了盛京银行退市相关议案。待H股要约的最少有效接纳达到独立H股股东所持H股不少于90%后,将批准盛京银行从香港联交所自愿撤回...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客服微信:BT86616点击复制并跳转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