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辛辛苦苦几个月,得罪无数人,帮美国省了那么多钱。
特朗普直接搞了个“大而美”法案,要花更多的钱....
没错,最近马斯克在X上大骂特朗普政府干的“好事”。
连发数十条推文,直接掀桌,公开炮轰特朗普政府。
随后美国国会众议院议长迈克·约翰逊当天称,美国总统特朗普对马斯克180度大转弯感到不满。
搞笑的是,议长昨晚打电话给马斯克,但他不接。
美国人真喜欢玩谁先打电话,谁不接电话这些套路啊...
马斯克在X上回应称,“我们需要一个不会增加赤字的新法案。”
他还进一步呼吁美国民众向立法者施压,“杀死法案”。
估计马斯克也开始后悔,当初为什么要送特朗普坐上总统之位。
而那枚子弹,要是正中眉心……
让马斯克如此激进表达反对的这项法案,到底说了啥?
特朗普称之为“大而美法案”,预计实施数万亿美元的减税措施、增加国防开支,并允许提高美国政府债务上限。
到下一个财政年度,美国的预算赤字(即政府支出与收入的差额)将会增加6000亿美元。
马斯克认为,法案会令美国预算赤字大幅增加至2.5万亿美元,并让美国公民背负沉重且无法持续的债务负担。
他不惜直接开骂,国会支出法案令人作呕。
甚至还批评道:
“美国正走在通往债务奴隶制的快车道上。”
美国国债到底是什么?
通俗讲, 美国国债相当于美国政府打的“欠条”。
当政府花钱(比如建公路、发军饷)超过税收收入时,就会向公众、企业或外国投资者借钱,承诺未来连本带利还。
而这些欠条就是国债,美国国债曾被认为是全球最安全的投资之一。
毕竟有政府信用打包票。
但美国这种“透支信用卡过日子”,现在刷卡太快,连马斯克都看不下去了。
马斯克辞职政府效率部门前,为了削减国家支出拼了命。
但他认为,如今特朗普“大而美法案”令前面的努力都白费了。
美国国债爆发式增长,是在2020年之后。
疫情时期,疯狂撒钱;充当“战争警察”,国防开支加大;减税和医保开支等,助长了美国债务膨胀。
数据显示,美国国债花费221年才增长到12万亿美元。
结果过去四年时间(2020-2024年),就增长了12万亿美元。
美国庞大的债务规模,似乎已成为一个“定时炸弹”。
毕竟借了这么多钱,每年还利息就已经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了。
去年,美国财政部曾公布,2024财年债务利息支出首次超过1万亿美刀,涨幅达到30%。
换言之,美国债务利息的支出约占GDP的3.93%,占比创1998年来新高。
正如马斯克担心的,不断膨胀的美国债务,最后该如何收场?
假如 若市场对美国偿债能力失去信心,甚至还可能引发全球金融动荡。
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CBO)曾在今年5月26日警告称:
如果国会无法及时提高债务上限或暂停债务上限生效,美国联邦政府最早将在8月面临没有足够资金按时支付所有账单的情况,可能发生债务违约。
美国债务上限,其实就像“信用卡额度”。
每次快刷爆了,国会都会被迫“提高债务上限额度”。
因为不提高就得“赖账”,但没人敢承担这个后果。
自1960年以来,美国国会已经78次提高、暂停或修改债务上限条款,以允许美国政府继续借钱。
其中最夸张的一年是,2001年,美国债务上限上调了10次,几乎每月上调 一次,很恐怖。
如今,美国债务规模大概是36万亿美元,约258万亿人民币。
全中国人民的存款也就150多万亿啊!
如果用恒大2万亿的债务来比拟,美国债务大概是130个恒大债务这么多。
也是蛮吓人的……
各国债务与GDP的比值
当然了,美国大概率还是会通过提供债务上限。
毕竟,提“ 信用卡额度”,又不难。
总不能引爆这个雷……现在还不是时候。
你怎么看?
美国总统特朗普8月12日宣布,计划采取历史性行动,在该国首都华盛顿特区部署国民警卫队成员并控制该市的警察部队。 特朗普将华盛顿特区比作“地球上最糟糕的地方”,这一重大举措是为了应对其所称的首都“失控”...
特朗普又赢了,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长小肯尼迪面对面夸赞他,“我为您感到无比骄傲,为您的坚毅,您的钢铁脊梁和为美国人民挺身而出的决心。” 但是制药业最大的行业协会美国药品研究与制造企业协会(PhRMA)...
日本财务大臣表示,日方显然需要在谈判中将所有底牌亮出,而美债可能就是其中一张。据悉美日第二轮双边关税谈判仍未达成共识。 日本财务大臣加藤胜信(Katsunobu Kato)周五表示,日本持有的超万亿...
当地时间6月6日,德国新任总理默茨和美国总统特朗普在著名的椭圆形办公室进行了会晤,会上,提及俄乌冲突近期的一些新变化,特朗普是这么锐评的: 就像两个孩子打架一样,你试图把他们分开,但他们并不想分开;...
7月9日是美国针对全球主要贸易伙伴征收“对等关税”90天暂缓期的截止日。在倒计时阶段,各国正紧锣密鼓展开最后斡旋。 尽管美国与越南于7月2日敲定了协议,但与多数关键贸易伙伴谈判仍陷入胶着,难有突破迹象...
伍戈系长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 核心观点: 1.知彼,知己。中美关税迎来缓冲期,市场风险偏好有所修复。这究竟是柳暗花明,还是缓兵之计?若关税只是工具,其目标是否能够实现?若加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