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起之秀”白象跻身市场前三,但今年的增长势头也有所放缓。根据马上赢数据,过去两年,白象在方便面类目中的市场份额一直处于上升通道中,但从2024年下半年开始,其市场份额、销售额的增速开始放缓。
方便面市场“前三”尚且如此,中腰部品牌的压力则更大了。今年上半年,日清食品股东应占溢利为1.57亿港元,同比减少7.35%;阿宽食品则出现营收、利润双下滑,归母净利润1984.8万元,同比减少30.54%。
三只松鼠、麻六记等跨界玩家,虽然凭借话题营销掀起了不小的市场声量,但它们的核心目标并非抢占方便面赛道的现有份额,而是对产品生态的补充,在规模上也难成气候。
随着方便食品、外卖代餐的选择日渐丰富,曾经飘香于绿皮火车、大学宿舍和加班工位的方便面,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从我们的生活中消失,方便面巨头之间的竞争也日趋白热化。
02 各路玩家“各显神通”
过去几年,方便面企业开始使出浑身解数,通过产品创新、渠道争夺和营销升级等方式,来争夺有限的市场。
首先,产品创新成为突破口。一则是口味创新,比如白象的香菜面、折耳根面;康师傅冰红茶味红烧牛肉面;日清的抹茶泡面等。二则是工艺升级,比如康师傅与罗永浩联名的“TBT泡面”使用了单篓煮工艺,通过冲泡就能让方便面实现“现煮感”。
子品牌策略也是常见的打法。康师傅凭借稳固的品牌认知基础,以“高端化”为切入点突破增长瓶颈,推出了罗永浩联名“TBT泡面”、高端线“御品盛宴”等,单价普遍在10元左右;今麦郎则选择反向向下,针对低线市场推出“一桶半”、“一袋半”等大份量产品,主打量大价低。
然而,并非所有创新都能获得消费者的认可。例如康师傅的高端化之路就不好走,近年,其不仅推出了一系列高端产品,桶装面的建议零售价也由4.5元调整至5元。但根据康师傅2025年半年报,其高价袋面的业绩跌幅最为明显,销售额同比减少7.2%。
在消费者看来,方便面品牌虽然推出了不少高端产品,但无论是口感、味道都跟传统产品没有太大区别,价格却跟外卖快餐差不多,还不如吃一口热乎饭。此外,只卷口味,不卷工艺的创新也让消费者难以接受,甚至吐槽方便面新口味像“黑暗料理”。
因此,要让消费者接受贵价方便面,品牌必须打破“高端=涨价”的认知误区,将对口味、工艺、品质等方面的探索作为“长期功课”,真正用价值匹配价格。
其次,渠道变迁成为改变行业格局的契机。过去十年,方便面市场的销售渠道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的交通、校园、工地渠道随着时代的步伐渐渐式微,短视频、社区团购、即时零售、硬折扣等渠道则取而代之。
在线上市场,白象是最经典的例子。其抓住疫情后电商直播、短视频等新媒体渠道的红利,通过短视频、直播、种草推广等方式,快速触达年轻消费者。目前,白象抖音旗舰店粉丝数达512.6万,远超康师傅、统一等品牌。
在线下市场,社区团购、硬折扣店等渠道的崛起,使得传统货架的话语权被不断分流。不仅如此,背靠雄厚资本的新兴渠道在终端定价上更为强势,导致经销商面临显著的压价压力,不仅渠道价盘的稳定性被打破,其自身利润空间也随之大幅缩减。
今年上半年,康师傅的经销商数量较去年底减少了3409家。相较之下,三只松鼠、鸣鸣很忙等零食品牌则凭借代工模式和价格优势,成为新兴渠道中的“香饽饽”。
最后,营销推广则成为最大的变量。白象的公益营销、麻六记的直播营销恰好代表了两种极具代表性的“破圈路径”:前者靠价值共鸣建立品牌长期信任,后者靠场景渗透快速撬动短期销量,这也折射出当下消费者需求与市场传播逻辑的变化。
如今,康师傅联手罗永浩推出联名款TBT泡面,显然也有打破传统推广套路的用意,通过罗永浩的人格化IP,将产品功能与用户日常需求深度绑定,既避免了传统广告的生硬感,又能像麻六记一样快速撬动短期销量转化。
03 罗永浩这碗面“香”吗?
这一次,罗永浩从“科技赛道”转向“泡面赛道”,也被视为拉了康师傅一把。8月20日,罗永浩发了一条“泡面创业”预告片;次日,谜底被揭开,TBT泡面的广告视频正式上线;8月21日,罗永浩直接在康师傅抖音直播间开卖泡面,整个过程一气呵成。
不过,尽管TBT泡面“首战告捷”,但在少了罗永浩的加持后,TBT泡面的销量增速明显慢下来了。据《BUG》栏目统计,在22日的直播间中,TBT泡面三小时仅卖出了3000余单;在京东、淘宝等电商平台上,最高一家为200单,其余多数为十余单。
罗永浩“九年磨一剑”,但要将这种爆发性能量转化为方便面行业的新动能,恐怕并不容易。
一则,方便面市场增长放缓,在短期内将是一个不可逆的趋势,单凭一款单品想要改变这一趋势,也并不现实。二则,罗永浩IP的最大价值在于“成长性”,若其无法深度参与到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发展,将难以对产品的持续营销和价值延伸提供支撑。
如果说罗永浩只是打了一枪“响炮”,那么在这个消费者越来越不爱吃方便面的当下,到底谁才能真正挽救市场?
从各大方便面巨头的转型动作来看,它们早已察觉市场变化,但要真正触达消费者需求、实现市场的有效激活,现有策略还需向更细化的层面深耕。
首先,切入当下消费者更青睐的新消费场景,通过场景化营销精准匹配不同人群的细分需求。针对户外露营场景,可以推出方便收纳的小袋包装,比如康师傅mini迷你桶系列;针对健身轻食人群,可以考虑搭配蔬菜包、鸡胸肉料包,提出营养成分更高的产品。
其次,从消费者口味变化入手。根据《2024-2025年中国方便食品市场发展及消费洞察报告》,健康型产品增速超传统品类3倍,低脂、低盐、 高纤维等标签成为消费决策关键因素。
因此,方便面品牌也纷纷从原料、配料、工艺等方面着手,通过酶解技术减盐、天然甜味剂替代蔗糖、用魔芋代替面条等,实现低脂、低盐、0油炸等品质升级。比如阿宽推出了主打低脂、低卡的魔芋凉面、魔芋凉皮;五谷道场的非油炸黑荞麦面等。
最后,渠道创新也不可或缺。目前来看,方便面品牌也在积极尝试与新兴渠道合作,颠覆传统的经销模式。比如康师傅推出的山姆限定牛肉面、罗永浩联名版泡面;白象与盒马合作推出了渠道定制香菜面等,都是渠道创新的尝试。
不难看出,方便面行业正经历从“饱腹”到“好吃、健康、有趣”的品类进化,想要真正打动消费者,就要跳出传统行业产品迭代的逻辑,加入对即时消费场景、不同人群饮食偏好、新零售消费渠道等维度的创新思考,才能重新定义“即时饮食”的价值。
文章封面首图及配图,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若版权者认为其作品不宜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联系我们,本平台将立即更正。
你有多久没吃过方便面了? 这个曾被中国人视为深夜神器、春运标配、网吧美味的国民食品,如今却被消费者逐渐冷落。 2020—2023年,方便面消费量减少了40亿包,2024年方便面消费量跌至438亿包,2...
在当下的方便面行业之中,除了零和博弈,是否还有新的可能? 刚刚结束的第二十五届方便食品行业峰会,聚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近百位嘉宾,60多家企业,全方位呈现方便食品行业在科技创新、智能制造、产业链贯通、消...
红星资本局5月28日消息,近日,有媒体报道称“白象价盘失守”,线上和线下渠道价格差异明显,经销商亏本出货成为常态。红星资本局通过走访多家商超便利店发现,有部分店铺称今年没有进货白象方便面,原因是“卖不...
商业是幸存者游戏,无数企业在时代浪潮下或折戟沉沙,或昙花一现,基业长青成为所有企业追求的永恒目标。 白象,在食品行业默默耕耘28年,成为行业引领者,备受年轻人的推崇和喜爱,2023年白象在全网方便面销...
受益于茶饮市场的快速增长,康师傅控股和统一企业中国茶饮料收入都实现了明显的增长。作为基本盘的方便面业务,市场竞争格局基本稳定。两家公司每年100%以上的分红对看中股息率的长线资金具备充足吸引力。 杨现...
方便面、饮料都卖不动了?上半年康师傅控股(00322.HK)营收连续下滑,经销商半年再减3409家。 上半年少卖11亿 8月11日,康师傅控股交出2025年中期成绩单:报告期内实现营收400.9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