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新的政策下发,这就是《关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指导意见》。
这一次的分量也很重,所谓的六大部门联合印发,我看了下都是哪六大部门?
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商务部、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
一句话总结,就是全部的金融决策层。
这已经成为惯例了,从2023年开始,中央经济会议提出要加强政策出台的一致性和统一性,然后国内政策逻辑就变了,之前是各救各的,然后就经常各部门打架,现在则是多部门集团式发布。
比如说去年9月份的A股大救市,四大部门联合发布。
总体是好的,可以让政令更统一,也显得更重磅。特别是下行阶段,也需要如此,各部门合理,集体托市。
促消费,更应该如此!
因为太难了,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生产端是最容易刺激的,但消费端,异常之难。
往前回溯:
2021年底,中央经济会议第一次提出需求转弱,但因疫情影响,并无实际政策。
2024年9月底,宏观政策思路开始转向惠民生、扩消费、增后劲,读起来很押韵。
这是近几年来第一次将大力提振消费作为宏观经济核心。
2025年3月,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发布,将“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列为十大重点工作之首。
不久,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提出以增收减负提升消费能力。
然后就是这一次,六大部门联手,下发《关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指导意见》。
总结起来,就是政策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向在集中转型:
宏观层面,国内投资方向开始转向民生领域投资,以养老、教育、健康为主,而开始尽量避免增加产能方向的投资。
这个思路是对的。
微观层面,开始注意基层收入。在两会上,第一次将居民财富资产价格进入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增收减负,提出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这个思路也是对的,但执行起来,会非常难。
因为,在增收的背后,并不是一句话、一个文件就可以完成的,更深层次的内涵,是制度改革,比如说分配制度。
杨小凯提出过一个后发劣势理论,就是追赶发达经济体的过程中,好改的、容易的都改了,剩下的,随着经济体量越大,则越是没有办法改。长此以往,就改不动了,就成了劣势。
但矛盾在于,对消费来说,重点就在于中低收入人群的增加消费。
刘强东说他们家每年生活费100万就够了,所以,不管他收入增加了多少,几亿几十亿,但这个消费总额大概率是不会变的。
这告诉我们,富人在充分满足生活生平之后,对消费增长是没有多大用处的,虽然他们更有钱。
只有中低收入人群,不管是住房、教育、养老,和日常生活水平,都没有得到充分满足,所以,才会是消费的主体。
一个人月工资5000,如果你增加了1000工资,那么这1000大概率会迅速的进入消费市场,因为他要满足生活需求。
所以,难就难到这里了。
但这些难处,决策层应该也是知道的。
这带来的一个转折就是,十五五规划,可能会产生重大变革。
十四五规划以及以前,决策层核心关注点,在于生产、供给和投资,也就是说在供应端。
但如今当经济龙头被迫转型消费端之后,那么,在十五五期间,如果要保持5%的GDP增速,则需要增加38万亿的总需求。
十四五增长靠什么?
靠的是出口,这个从顺差可以看出来。
2020年,顺差是5240亿美元,
2024年,飙到了9921亿美元,将近1万亿,史上最高。
结果,导致全世界都开始抵触廉价倾销。
但是,这个路子已经走不通了,投资也走不通了。
所以,这就逼迫着从政策层面考虑,要将过往一直强调的制造强国,换变为,民生强国+制造强国。
在这个总目标下,十五五则会在宏观经济政策层面,产生和以往明显不同的政策偏向。
服务型消费将成为唯一的增长龙头。
从2001年到2023年,中国居民消费率从45.5%一路下降到39.1%。
在十五五,则需要反过来,将消费率从39%移库提升到45%,然后在十六五再次提升到50%。
做到这个目标,中国经济的基本面就彻底稳住了。
所以,整个十五五的五年,甚至是未来10年,这将成为经济发展的核心目标和政策制定的核心任务之一。
与之相对,一系列的政策改革和经济变革,已经相配套的基础制度,都将接踵而出。
这些都已成确定性。
网易财经7月14日讯 今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请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邹澜介绍2025年上半年金融统计数据情况,并答记者问。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邹澜 央行邹澜: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将突出支持科...
中国商报(记者 王彤旭)为更好满足消费领域金融服务需求,助力释放消费增长潜能,6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等6部门联合对外发布《关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从支持增强消费能...
四川绵阳近日抛出一份提振消费方案,其中“2.5天休假模式”的提法颇引人注目,还上了热搜。 这一设想说新不新,说旧不旧。十年前国务院就曾为这类探索开过口子,如今十余省份文件里都嵌着类似表述。 政策初衷不...
经济上半年成绩单7月15日公布,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表示,“从下半年情况看,尽管外部环境还有不少的不确定性,内部结构调整的压力较大。但综合判断,我们认为下半年中国经济保持稳定增长是有支撑的。” 日前...
国内热点数据及事件: 财政仍有提速空间。“增量政策”拉开序幕,金融政策已然先行,后续财政支出节奏及投向或是焦点。5月20日,财政部公布2025年前4月财政收支情况。前4月,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0616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