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砸4643亿!跨国巨头,正疯抢中国创新药

客服微996438432个月前财经知识43

十大跨国药企__医药跨国并购

7月28日,#恒瑞医药 发布公告,将HRS-9821项目的全球独家权利(不包括中国大陆、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及中国台湾地区)和至多11个项目的全球独家许可的独家选择权(不包括中国内地、中国港澳地区和中国台湾地区)有偿许可给跨国药企葛兰素史克GSK。

葛兰素史克GSK将向恒瑞医药支付5亿美元的首付款,未来基于成功开发、注册和销售里程碑付款的潜在总金额或达120亿美元。

_医药跨国并购_十大跨国药企

恒瑞医药公告

受利好消息影响,恒瑞医药A股、港股双双大涨。

葛兰素史克GSK收购恒瑞新药,只是跨国药企竞逐中国创新药的一个缩影。

今年上半年,跨国药企狂砸4643亿元,掀起了一轮对中国创新药的“抢购热潮”。

_医药跨国并购_十大跨国药企

今年上半年,跨国药企在中国开启了“买买买”模式。

5月,辉瑞买下三生制药旗下PD-1/VEGF双特异性抗体SSGJ-707全球权益(大中华地区除外)。

为此,三生制药将获得12.5亿美元不可退还且不可抵扣的首付款,以及最高可达48亿美元的开发、监管批准和销售里程碑付款。

12.5亿美元首付款,创下国产创新药出海之最。

十大跨国药企__医药跨国并购

2025年上半年10亿美元以上的交易统计

有媒体统计,2025年上半年,仅10亿美元以上的交易就有18笔。

1月,#信达生物 将一款Delta样配体3(DLL3)新一代抗体偶联药物(ADC)IBI3009的全球开发、生产和商业化独家权益授权给罗氏,将获得8000万美元的首付款、最高达10亿美元的开发和商业化潜在里程碑付款,以及未来基于全球销售净额的梯度特权使用费(销售提成)。

3月,#元思生肽 将Synova™原创技术平台使用权给阿斯利康,后者将支付7500万美元首付款及近期里程碑付款、总计可达34亿美元的研发及商业化里程碑付款,并根据全球销售额支付分级特许权使用费。

医药跨国并购_十大跨国药企_

元思生肽将Synova™原创技术平台使用权给阿斯利康

6月,#荣昌生物 将泰它西普在除大中华区(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及台湾)以外的全球范围内开发和商业化的独家权利授予Vor Biopharma,后者将支付总价值1.25亿美元的对价,未来还应支付最高可达41.05亿美元的数个潜在适应症的里程碑付款,并按实际年净销售额支付高个位数至双位数的销售提成。

从中能看出三个显著的特点:

一是交易金额比较大,10亿美元是起步,最高超过了60亿美元。

二是交易方头部集中,辉瑞、罗氏、阿斯利康,都是全球排名前十的制药巨头。

三是科技含量高,聚焦肿瘤、自免与代谢疾病、减重等全球医药研发最活跃领域,涵盖ADC、原创技术平台等前沿技术路线。

一位医药人士在近期的公开会议上分享了一组数据:跨国药企外部采购管线来自中国企业的比例逐年上升,2020年为10%,到了2023年达到29%,2024年这一比例达到31%。

医药跨国并购__十大跨国药企

跨国药企外部采购管线来自中国企业的比例

这表明,中国的创新药,越来越受到跨国药企的认可。

截至6月底,除了上述18笔超10亿美元交易外,另有34笔出海交易,总金额超过647亿美元(4643亿元人民币)。

要知道,2024年全年,我国创新药交易总金额也只有523亿美元。

仅仅半年,今年的创新药交易额,已经超过了去年全年。

跨国药企的疯抢,功不可没。

十大跨国药企__医药跨国并购

跨国药企,为何要花钱买创新药?

在医药行业,被称为BD(Business Development Transaction)。

BD的含义是商务拓展,指的是医药企业通过合作、授权、并购、技术转让等方式,实现资源整合、管线补充、市场拓展或风险共担的商业行为。

产品或技术买卖,是BD最常见的一种形式。

这是医药行业的特殊性决定的。

大家都知道,创新药的研发被称为“九死一生的冒险”,难度大、风险高、周期长、专业性强。

一款创新药从早期研发到最终上市,平均需10-15年周期,投入20-30亿美元,且临床阶段成功率不足10%。

_医药跨国并购_十大跨国药企

创新药研发流程

对跨国药企来说,一些特定的新药,与其自己造,不如花钱买。

我无人有的,买!

医药行业技术迭代快,大型药企的研发管线多,但也难以覆盖所有赛道。

某些细分赛道,往往是颠覆性创新的突破口,也是决定行业领先地位的关键。

跨国药企,如果仅依赖内部研发,可能错失前沿方向。

反之,通过BD交易,能够填补自身研发短板,快速切入新赛道。

我有人优的,买!

即便跨国药企在某一治疗领域已有布局,但当竞争对手的候选药物在疗效、安全性或给药方式上展现出显著优势时,收购也可能是最佳选择。

创新药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临床价值的差异化,若竞品在关键指标上形成“代差”,即便自身产品已进入临床后期,也可能面临上市即被淘汰的风险。

此时,通过收购将更优的技术或产品纳入麾下,既能消除潜在的竞争威胁,又能借助对方的优势升级自身管线。

更重要的是,收购还可以缩短上市时间,抢占市场窗口期,提前收获经济效益。

2011年11月,吉利德科学宣布将以每股137美元,溢价97%,共计110亿美元收购Pharmasset公司。

当时的Pharmasset公司,仅拥有82名员工。

吉利德之所以斥巨资收购,其实是看中了后者正在研发的口服丙型肝炎病毒治疗药物,产品刚进入Ⅲ期临床阶段。

2年后,Pharmasset公司的Sovaldi产品上市,当年即有1.39亿美元的收入,2014年创下102.83亿美元的年销售额。

十大跨国药企__医药跨国并购

Sovaldi创下102.83亿美元的年销售额

2014年10月,Pharmasset公司的又一款新药Harvoni上市,当年销售21.27亿美元,第二年卖出138.64亿。

通过收购,吉利德科学切入丙肝治疗领域,获得了巨大的回报,

市值从收购前不足300亿美元一路飙升至2015年的1600亿美元。

110亿美元的收购价,太划算了。

一跨国药企高管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该公司来自外部的研发管线占比达60%。

过去十年,全球医药交易数量从2015年的358笔增至2024年的743笔,总交易金额从569亿美元跃升至1874亿美元。

BD交易,越来越热了。

_医药跨国并购_十大跨国药企

跨国药企,为何青睐中国创新药?

瑞穗证券在一篇报告中指出:

跨国制药公司发现了中国有很多优质的创新药资产,而且这些资产的价格比他们在美国找到的同类产品要更便宜。

简单来说,就是优质,便宜。

优质是前提,是基础。

在《〈我不是药神〉上映7年后,国产创新药终于破局了》一文中,正解局介绍了我国创新药取得的成绩。

截至2024年8月,我国共有910个新药上市。

仅2024年,上市的国产1类新药就已经达到了40个。

医药跨国并购_十大跨国药企_

截至2024年8月,我国共有910个新药上市 图片来源:钛媒体

还有大量的研发管线,正在上市的路上。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8月,中国在研新药管线数量达5380个,占全球三分之一以上,覆盖肿瘤、代谢、自免、心血管、抗病毒等多个领域。

在2025年初的第43届J.P.摩根医疗健康大会上,前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局长透露:

2024年FDA批准的IND(新药临床试验申请)分子中,超过50%的分子都来自中国。

粗暴点看,这是一种“题海战术”,在研的数量越多,优质的数量就越多,可供跨国药企购买的标的就多。

便宜,是加分项。

与欧美发达市场相比,中国人口基数大,肿瘤、罕见病等适应症患者的招募成本低,创新药研发人员的薪酬低,研发效率更高,成本更低。

麦肯锡2023年发布的相关报告指出,中国创新药的研发成本仅为美国同行的30%甚至20%。

物美价廉的中国创新药,自然受到跨国药企的青睐。

十大跨国药企_医药跨国并购_

中国创新药BD交易总金额和首付款金额

既然中国创新药发展势头正劲,为何不少企业还要将新药权益授权给跨国药企?

卖给跨国药企,是不是亏了?

类似的疑问,并不鲜见。

事实上,中国药企的“卖”绝非简单“一锤子买卖”,而是将权益授权给跨国药企,以获得首付款、里程碑付款(开发/销售)及销售提成。

这样做的好处是,中国药企既能快速回笼资金、为后续研发注入“活水”,又能锁定长期收益,将产品的市场价值转化为持续现金流。

更关键的是,许多中国药企会选择保留国内权益、仅授权海外的策略,借助后者的规模化生产能力和商业化网络,实现产品的全球覆盖。

对尚在成长阶段的中国药企而言,这一“借船出海”的路径,是用最低成本实现全球覆盖的最优解。

当然,我们都希望,中国新药能从自主研发、自主生产到自主销售,以最大经济效益覆盖全球市场,真正站上全球医药产业链的价值高地。

期待未来,中国创新药不仅能“借船”出海,更能“造船”领航!

相关文章

MWC 人形机器人集结号:从技术秀到大规模落地,还差几块拼图?|直击MWC上海2025

MWC 人形机器人集结号:从技术秀到大规模落地,还差几块拼图?|直击MWC上海2025

六月中旬的上海,热浪袭人,却挡不住科技热潮。6月18日至20日,2025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上海)在浦东新国际博览中心举行,现场人头攒动,盛况空前。 自1995年首度举办以来,MWC始终扮演着全球...

2700亿券商换帅!70后跨界老将升任国投证券董事长,国投资本一把手没兼任

2700亿券商换帅!70后跨界老将升任国投证券董事长,国投资本一把手没兼任

从总经理升任董事长仅9个月 据国投证券官网,王苏望此番升任董事长后,同时兼任公司总经理,此外还兼任子公司国投证券投资、安信基金董事长。 其上一站是招商积余,为招商局集团旗下从事物业管理的企业。根据招商...

刘晓庆回应“被举报偷税漏税”:经税务部门核查,无相关问题

刘晓庆回应“被举报偷税漏税”:经税务部门核查,无相关问题

8月8日,刘晓庆发布声明称,“有针对本人及相关企业的涉税违法事项举报。经税务部门核查,未发现举报所反映的涉税问题。 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的法定义务。本人将继续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依法诚信纳税。” 8月...

掌舵13万亿招商金控,招行第一副行长王小青辞任

掌舵13万亿招商金控,招行第一副行长王小青辞任

8月4日晚间,招商银行发布公告称,副行长王小青因工作原因辞任,辞任当日生效。 辞任招行的王小青,已经担任招商集团旗下的招商金控党委书记,推荐担任总经理。 辞任前,王小青是招商银行排名第一的副行长,并...

希尔顿花园酒店:以“明快热诚”为核,打造全球高端旅居新体验

希尔顿花园酒店:以“明快热诚”为核,打造全球高端旅居新体验

在2025年度西部酒店行业金茶花奖榜单发布之际,作为希尔顿集团旗下的高端精选服务品牌,希尔顿花园酒店凭借对住宿品质的精准把控与对宾客体验的深度洞察,在全球旅居市场树立起独特标杆,以此被组委会提名入围“...

盘中,集体大涨!突传三大消息

盘中,集体大涨!突传三大消息

AI产业链集体异动! 在高位调整多个交易日后,AI产业链今日再度活跃,算力、液冷服务器、CPO等方向领涨,工业富联、二六三等多股涨停,澜起科技、中国联通、协创数据、胜宏科技等纷纷走强。 有分析人士指...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客服微信:BT86616点击复制并跳转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