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是离谱到家了!
你以为的外卖大战,是商业大佬运筹帷幄、杀伐决断,可真实的外卖大战,是卷完补贴卷玄学,请名字吉利的明星搞代言。
这一轮的外卖大战,本来大家卷补贴卷得好好的,可是美团却突然玩起了谐音梗,他们找来黄龄代言,寓意是黄色的一定灵。
饿了么一看,立马就找来蓝盈莹,寓意蓝色的一定赢。
京东当然也不甘示弱,请来了惠英红,手捧外卖箱,标语写的是红的会赢。

那么问题来了,明明是你死我活的商战,为何演变成了玄学大战?这帮商业大佬是不是有点太LOW了?
如果你真这么认为,就被它们的玄学外衣骗了,这其实是个很高明的商业策略。
简单来说,就是同行业的头部企业,用趋同的手法一起打广告,合伙造话题炒热度,把流量总盘子做大。
谐音名字刷屏,颜色官宣洗脑,三家外卖企业联手用最低成本、最大声量,把消费者拉进了这场集体狂欢。
当人们的注意力都集中到这场外卖大战时,就已经没有输家了。
截至6月初,刚做外卖3个多月的京东,日订单量就已经突破2500万单,饿了么的日单量已经涨到了4000万单,美团更是日均9000万单。
仔细想一想,好久没点外卖的你,最近是不是也没忍住点了1块钱的奶茶,9块9的炸鸡?
没错,这回咱们真被资本做局了,但做的却是饭局。
其实这种营销套路并不罕见,汽车行业的BBA也经常这么玩,如果一家厂商的广告流量够好,其他两家立马就会跟上。
比如前些年关公体广告出圈,大家一股脑地用关羽坐赤兔马的形象配广告词,当时3家也是针锋相对。



结果呢?
营销成本降低,广告效果翻倍,话题性一下就炒起来了。
这场外卖大战也是一样,三家一起炒热度,才能把潜在用户揪出来,培养人们的消费习惯,做大增量市场。
说到这里,又一个问题诞生了:
外卖又不是个新事物,好几年前就经历过一轮大战,商家已经把地盘瓜分得差不多了,本来市场已经趋于稳定,为何今年又突然爆发了第二波?
其实,这次明面上是外卖大战,但这只是个分战场,真正的主战场是即时零售。
所谓的即时零售,模式跟外卖差不多,都是半小时、一小时,骑手就能把商品送到你手里。
但跟外卖不一样的是,即时零售送的不光是吃吃喝喝,而是几乎啥都能送,什么日用品、药品、手机平板这些电子产品,通通不在话下。

外卖充其量只是餐饮的延伸,但即时零售就不一样了,它是整个网络购物的延伸。
不管是规模,还是利润率,都比外卖市场大多了。
2023年,即时零售的市场规模大概是6500亿,等到2030年,这个数字预计会超过2万亿。
对于电商巨头们来说,网购市场早就是一片红海,要想找到新的增长点,即时零售市场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所以美团通过外卖切入即时零售,相当于动了京东的奶酪,京东直接入局外卖,开始构建即时零售的护城河,饿了么当然也不甘心当观众,因为两虎相争的结果,第三名往往不是坐收渔利,而是被直接打没了。
所以这场外卖三国杀才打得格外激烈,大家都是在搏即时零售的未来。

而即时零售之所以能发展这么快,背后其实是中国物流业的又一次升级,当欧美国家的网购还动不动就需要5天10天时,中国已经缩短到了1个小时之内。
这不但会推动社会效率的进一步提升,而且还因为网购变得更加碎片化,会新增很多就业。
当然,我们也希望平台不要卷入恶性竞争,而是在平衡好与消费者、商家三方利益的同时,也能提升外卖小哥的待遇,大家一起共享经济发展的红利。
这两年,叮咚买菜被投资人问得最多的一个问题是:你们和每日优鲜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每日优鲜死了,你们活了下来? 2023年11月,红极一时的明星创业公司每日优鲜,在纳斯达克退市。几乎同时,有着丰富零售经...
花朵财经观察出品 撰文丨学研 京东美团“暗战”已经升级到了“明火”! 今天一早,京东一封“致外卖骑手兄弟”的公开信,直接把竞对平台怼上了热搜。 (公开信截选) 明面上看,京东是在给骑手谋福利,顺带...
电商巨头发起的外卖大战尚未止歇。 玩家各有新动作。美团宣布继续与各餐饮品牌合作,推进专营外卖的品牌卫星店建设,预计2025年底该类型门店总数将达万家;新玩家淘宝闪购发布暑期消费数据,有127个城市夜间...
在刚刚过去的周末,互联网巨头间的零售“补贴大战”升级。 据悉,淘宝闪购计划在7月5日冲刺9000万至1亿单的日订单量。然而,7月5日深夜美团外卖抢先宣布其即时零售日订单量突破了1.2亿单。此举是美团、...
外卖市场的混战愈演愈烈。 7月5日,阿里内部代号“淮海战役”的淘宝闪购首个冲单日,订单量超过8000万单,刷新纪录。 不过,同日美团闪购订单量超过1.2亿单,继续稳居一哥位置。淘宝闪购想要挑战美团地...
早上7点,库迪咖啡店员小曲已到岗备战——她所在的门店近一个月经常爆单,日单量从平时600多猛增到800多,最夸张的时候甚至逼近千单,“几乎全是外卖单,一块多钱的单子多到做不过来,连上厕所都是奢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