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离谱到家了!
你以为的外卖大战,是商业大佬运筹帷幄、杀伐决断,可真实的外卖大战,是卷完补贴卷玄学,请名字吉利的明星搞代言。
这一轮的外卖大战,本来大家卷补贴卷得好好的,可是美团却突然玩起了谐音梗,他们找来黄龄代言,寓意是黄色的一定灵。
饿了么一看,立马就找来蓝盈莹,寓意蓝色的一定赢。
京东当然也不甘示弱,请来了惠英红,手捧外卖箱,标语写的是红的会赢。
那么问题来了,明明是你死我活的商战,为何演变成了玄学大战?这帮商业大佬是不是有点太LOW了?
如果你真这么认为,就被它们的玄学外衣骗了,这其实是个很高明的商业策略。
简单来说,就是同行业的头部企业,用趋同的手法一起打广告,合伙造话题炒热度,把流量总盘子做大。
谐音名字刷屏,颜色官宣洗脑,三家外卖企业联手用最低成本、最大声量,把消费者拉进了这场集体狂欢。
当人们的注意力都集中到这场外卖大战时,就已经没有输家了。
截至6月初,刚做外卖3个多月的京东,日订单量就已经突破2500万单,饿了么的日单量已经涨到了4000万单,美团更是日均9000万单。
仔细想一想,好久没点外卖的你,最近是不是也没忍住点了1块钱的奶茶,9块9的炸鸡?
没错,这回咱们真被资本做局了,但做的却是饭局。
其实这种营销套路并不罕见,汽车行业的BBA也经常这么玩,如果一家厂商的广告流量够好,其他两家立马就会跟上。
比如前些年关公体广告出圈,大家一股脑地用关羽坐赤兔马的形象配广告词,当时3家也是针锋相对。
结果呢?
营销成本降低,广告效果翻倍,话题性一下就炒起来了。
这场外卖大战也是一样,三家一起炒热度,才能把潜在用户揪出来,培养人们的消费习惯,做大增量市场。
说到这里,又一个问题诞生了:
外卖又不是个新事物,好几年前就经历过一轮大战,商家已经把地盘瓜分得差不多了,本来市场已经趋于稳定,为何今年又突然爆发了第二波?
其实,这次明面上是外卖大战,但这只是个分战场,真正的主战场是即时零售。
所谓的即时零售,模式跟外卖差不多,都是半小时、一小时,骑手就能把商品送到你手里。
但跟外卖不一样的是,即时零售送的不光是吃吃喝喝,而是几乎啥都能送,什么日用品、药品、手机平板这些电子产品,通通不在话下。
外卖充其量只是餐饮的延伸,但即时零售就不一样了,它是整个网络购物的延伸。
不管是规模,还是利润率,都比外卖市场大多了。
2023年,即时零售的市场规模大概是6500亿,等到2030年,这个数字预计会超过2万亿。
对于电商巨头们来说,网购市场早就是一片红海,要想找到新的增长点,即时零售市场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所以美团通过外卖切入即时零售,相当于动了京东的奶酪,京东直接入局外卖,开始构建即时零售的护城河,饿了么当然也不甘心当观众,因为两虎相争的结果,第三名往往不是坐收渔利,而是被直接打没了。
所以这场外卖三国杀才打得格外激烈,大家都是在搏即时零售的未来。
而即时零售之所以能发展这么快,背后其实是中国物流业的又一次升级,当欧美国家的网购还动不动就需要5天10天时,中国已经缩短到了1个小时之内。
这不但会推动社会效率的进一步提升,而且还因为网购变得更加碎片化,会新增很多就业。
当然,我们也希望平台不要卷入恶性竞争,而是在平衡好与消费者、商家三方利益的同时,也能提升外卖小哥的待遇,大家一起共享经济发展的红利。
持续三个多月的外卖大战,终于有了些缓和的迹象。 动辄千万量级的订单、百亿级真金白银的投入,一度将这个行业推向低价争夺战的怪圈。直到7月18日,市场监管总局约谈饿了么、美团、京东三家平台企业。8月1日,...
交流美团,实名添加微信lihua759321进群 美团今日发布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如果只用一个字来表达美团第一季度各项经营指标表现,那就是“稳”。 而针对2025年第二季度开启的外卖大战、即时零...
外卖大战只是前菜,阿里又来猛攻美团的命门了。 今天上午,阿里在杭州总部举行发布会,旗下高德地图正式推出基于用户真实行为产生的榜单“高德扫街榜”,目的就是构建阿里自己的线下服务点评体系。 高德CEO郭...
原创 韬略哥 今年以来,两大行业比较“内卷”:一个是汽车,一个是外卖。 汽车行业的“内卷”,堪称“百团大战”,是数十个厂家之间的。 撕逼 目前主管部门已经介入,各大厂商“偷鸡不成蚀把米”,被迫把供应商...
7月11日晚间,香飘飘发布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预计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0.35亿元左右,同比下滑12.21%;预计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非净利润亏损1.11亿元左右,较2024年同...
近日来,市场连爆京东布局线下的消息。 7月24日,德国电器零售商Ceconomy发布声明,称正与京东展开收购洽谈。Ceconomy在欧洲拥有1000多家门店,当下估值为22亿欧元(约185亿元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