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方创始人+沪上大鳄“双加持”,四连亏的西安奕材,能否突出上市重围?

客服微9964384322小时前财经知识2

根据回复函,到了2025年上半年,公司亏损情况稍稍有了那么一点好转:营业收入同比上升46%,亏损幅度则有所收窄,结合经营情况,公司预计,第一工厂净利率将于 2025年下半年开始转正,第二工厂则要等到2027年下半年,综合盈利时间点同样是2027年下半年。

京东方创始人+沪上大鳄“双加持”,四连亏的西安奕材,能否突出上市重围?__京东方创始人+沪上大鳄“双加持”,四连亏的西安奕材,能否突出上市重围?

但是这个时间点能否达成,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公司在手订单价格能否企稳!

根据公司招股书,若2027年平均单价同比2024年末在手订单价格继续下探10%,则公司大概率在2027年以后方可实现合并报表盈利。若2027年平均单价与2024年在手订单价格持平或上浮,则公司2027年很大概率实现合并报表盈利。

那么这样的预测是否可靠呢?公司不止一次在招股书里提到,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发行人在手订单价格较2024年度基本企稳,且外延片产品价格已有所回升。言下之意,如果这个势头继续下去,公司就能按期完成盈利目标,但万一势头继续不下去呢?如果订单价格下降,是不是意味着公司的盈利时间点还要向后推移呢?

公司的另一问题在于,公司的毛利率不但不稳定,且大幅低于同行平均值。而这,已经是考虑了存货跌价转销过后的结果。特别是在可比公司中,沪硅产业因为同样是12英寸硅片产品的数据,因而显得更有可比性。

_京东方创始人+沪上大鳄“双加持”,四连亏的西安奕材,能否突出上市重围?_京东方创始人+沪上大鳄“双加持”,四连亏的西安奕材,能否突出上市重围?

对于2022-2023两年,沪硅产业毛利率水平高于公司,公司给了两个方面的解释:

一方面发行人产能规模更大,单位制造费用相对更高;另一方面沪硅产业作为国内首家规模化量产12英寸硅片的公司,其具有先发优势,单价较高的外延片销售收入占比4成左右,发行人2023年外延片销售收入占比仅6%,从而发行人产品平均单价低于沪硅产业。

对于2023年毛利率低得异常的原因,公司的解释是,外延片毛利率下降幅度远大于抛光片,主要系外延片单位成本大幅提升,这与当年行业处于下行周期,晶圆代工厂产能利用率不足削减硅片采购需求,同时下游晶圆代工厂与全球前五大厂商的最低采购量的长期协议进一步“挤压”新进入硅片厂商的采购需求是分不开的。且2022-2023公司处于产能爬坡状态,工艺优化和良率提升需要过程;

到了2024年,随着市场环境转暖,产销持续放量、成本不断降低以及产品结构优化,当期单位成本下降幅度抵消了单价波动,在同行业公司毛利率同比下降的趋势下实现了毛利率同比提升。

说完了公司,我们再来看看“友商”沪硅产业——其在2024年也遭遇毛利率大幅下滑的境地,但原因和公司也有类似之处!

按照公司在招股书里的说法,沪硅产业由于上海、山西等地12英寸硅片产能扩张处于产能爬坡期间,固定成本脉冲式提升以及产销量尚未充分释放,导致当年毛利率同比下滑,导致其2024年毛利率低于公司当期水平。

总结起来,就是当公司需要产能爬坡的时候,天量的投入会拉低毛利率,随着产能的稳定,毛利率会走上正轨。那么问题来了:公司投入募集资金(如果成功IPO)进行二期建设,即使能够实现规划的目标,在短期内会不会也拉低毛利率,使得财报数据不那么“好看”,恐怕是值得市场关注的问题。

京东方创始人+沪上大鳄“双加持”,四连亏的西安奕材,能否突出上市重围?_京东方创始人+沪上大鳄“双加持”,四连亏的西安奕材,能否突出上市重围?_

研发人员,也能兼职?

根据招股书和此前回复,2023-2024 年,公司研发人员占比均为12%左右;兼职研发人员均集中于工艺开发部门,占整体研发人员数量约50%。

这就让人产生疑惑:研发人员,也有兼职的么?这研发究竟有多少含金量?上交所甚至专门就研发人员兼职问题进行第二轮问询,甚至还问到了“兼职研发人员工时核算的具体过程,若一周内同时存在研发活动、非研发活动情况下,如何区分填报工时,后续各审核环节如何识别其准确性”这种看似细枝末节的问题,可见对此事的重视程度!

对于兼职研发人员的定位,公司在回复函里表示“兼职研发人员对应的研发活动和非研发活动存在实质性差异,研发活动无需相应人员直接使用产线,但非研发活动则需要”,并且给出了兼职研发人员双重角色的不同工作场景:

_京东方创始人+沪上大鳄“双加持”,四连亏的西安奕材,能否突出上市重围?_京东方创始人+沪上大鳄“双加持”,四连亏的西安奕材,能否突出上市重围?

读到这里我们可以略知一二:所谓“兼职研发人员”,其实是“双肩挑”类型的:既要从事研发工作,在生产线需要的时候,也要加入一线生产行列。这就可以解释为何“兼职研发人员研发工时占比波动较大”了:在2022—2023公司产能爬坡的时候,他们需要更多将精力放在生产线上,直到2024年生产走上正轨后,才能从生产线上解放出来,有更多的精力用在研发工作上。

正如回复函中所言,2024年,随着第一工厂运行相对稳定,产线技术指导需求有所下降以及2023年相应研发周期长的项目陆续结项或取得阶段性进展。相应兼职研发人员的精力释放,工艺开发部门结合当期公司产品结构继续优化的研发需求,部分兼职研发人员投入到先进制程外延片等研发投入较高的工艺研发项目,从而导致兼职研发人员研发工时占比提升。

只是“术业有专攻”,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对于兼职研发人员而言,如果“大材小用”,在非研发岗位上耗费大量精力,会不会对研发工作产生不利影响,以至于影响企业的科创含量,可能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京东方创始人+沪上大鳄“双加持”,四连亏的西安奕材,能否突出上市重围?_京东方创始人+沪上大鳄“双加持”,四连亏的西安奕材,能否突出上市重围?_

公司股东,控制权分散

以往的经验以及企业上市的实际情况看,任何一家企业的控制权是否稳定也是IPO审议关注的重点质疑,这也是未来中小投资者能否认可该公司未来健康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

但问题在于,公司目前在控制权方面存在的“隐患”已经成为市场关注点,也引发了交易所的问询。

招股书显示,奕斯伟集团直接持有西安奕材12.73%的股份,为发行人第一大股东。目前,奕斯伟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直接控制公司25.68%的股份,触及了“不足30%”的安全线。

更值得关注的是,西安奕材的实际控制人为王东升、米鹏、杨新元、刘还平四人。其中,王东升是京东方创始人,其余三人也均曾在京东方担任高管。四人通过签署《一致行动协议》合计控制奕斯伟集团67.92%的股权,进而间接控制西安奕材24.93%的股份。除此之外,第一大股东陕西集成电路基金仅持有9.06%的股权(发行前),第二大股东二期基金仅持有7.50%的股权,说明公司股权集中度相对较低。

京东方创始人+沪上大鳄“双加持”,四连亏的西安奕材,能否突出上市重围?__京东方创始人+沪上大鳄“双加持”,四连亏的西安奕材,能否突出上市重围?

发行前后公司前十大股东持股

相关文章

苦撑两年,正扬科技主板IPO告败!专利争端难倒台胞“夫妻店”

苦撑两年,正扬科技主板IPO告败!专利争端难倒台胞“夫妻店”

在苦苦支撑了两年时间后,广东正扬传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正扬科技”)终于还是不得不面对IPO失败的结局。 2025年7月19日,深交所发布公告宣布了正式终止对正扬科技主板上市审核的决定。 这也是2...

父女持有正导技术近七成股权,经营持续失血,研发占比低

父女持有正导技术近七成股权,经营持续失血,研发占比低

编:许辉 浙江正导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正导技术)拟在北交所上市,保荐机构为开源证券。本次公开发行前,发行人的股份总数为100,000,000股,本次拟向不特定合格投资者公开发行不超过33,340,...

娃哈哈到底是谁的?

娃哈哈到底是谁的?

这篇文章,我们会结合娃哈哈的发展经历,以及旗下公司复杂的股权结构,尝试回答这三个问题: (1)娃哈哈的“核心资产”都有哪些?它们由谁掌控? (2)娃哈哈复杂的股权结构和利益分配体系如何形成? (3)...

董事长反对!母亲和二哥赞成,面包大王何去何从?

董事长反对!母亲和二哥赞成,面包大王何去何从?

上市公司董事会审议议案,董事长投反对票,同为董事的母亲、舅舅、二哥投赞成票,这事儿你听说过吗? 近日,桃李面包一起董事会决议引起关注,董事会审议通过《关于追加公司2025年度银行综合授信额度的议案》,...

南京某上市公司2024年股东大会议案通过,多项关键数据披露

南京某上市公司2024年股东大会议案通过,多项关键数据披露

中访网数据 南京某上市公司(股票代码未明确)近日发布公告,披露2024年股东大会(“2024年会”)核心议案表决结果及关键数据。根据公告,会议审议通过了包括《2024年度董事会工作报告》《2024年...

民生银行任命首位75后副行长,去年人均薪酬49万元

民生银行任命首位75后副行长,去年人均薪酬49万元

【高管】民生银行一位副行长离任的同时,任命一位副行长,副行长保持在5位。 根据民生银行(600016)7月23日晚间公告,石杰因到龄退休,申请辞去副行长职务。 石杰,1965年出生,现年60岁,天津...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客服微信:BT86616点击复制并跳转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