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助听器市场充斥乱象,包括技术造假、虚假宣传、售后缺失、验配混乱等。
如在带货直播间,商家宣称助听器“免验配、免调试买来就能用”,实际可能跳过必要的听力检测与个性化调试环节,未经专业验配的助听器,易放大噪音或增益不当,导致耳痛、炎症甚至神经损伤。
“有些助听器声称无需验配,实际可能会引发更多问题。”屠文河说。如使用免验配的产品,最终听诊效果可能会受很大影响。
听力问题看似微小,其隐秘性带来的伤害是非常大的。
以老年人为例,其与关联性老年性疾病,如听力损失与抑郁症、阿尔茨海默病等密切相关。
有研究表明,由于听力障碍导致社交减少,认知负荷加重,注意力与记忆力随之下降,情绪障碍风险显著上升,听力损失人群患痴呆症的风险是正常人群的2~5倍。
国产失语
中国听力障碍患者市场潜力巨大,据统计,听力残疾患者总数达到2780万人。
其中,老年和儿童两个群体的听障康复需求尤为迫切。
据调研,65岁以上老年人中,约有1/3存在中度及以上的听力损失;75岁以上老年人中,更是上升至约1/2。
国内助听器产品的渗透率,却相对较低,不足5%;即在每100名有需求的人中,不到5人真正使用助听器。
更深入的数据显示,市场上有超过5000万台助听器被束之高阁,成为“抽屉里的宝藏”,实际使用率仅仅维持在30%左右。
“对养老院进行调研时,我们发现了一位老人,他拥有四五副由子女从国外寄回的助听器。”屠文河看到,由于缺乏专业的验配和调试,这些助听器最终都被闲置。
用户拒绝使用助听器的原因多种多样:
有人因为听力问题感到心理压力,不愿意让他人知道;也有人因助听器价格昂贵、验配不便或缺乏专业服务,选择放弃;未经专业验配的助听器,效果不尽如人意……
屠文河认为,当前助听器市场存在两大痛点:
其一价格高昂,中高端领域长期被进口品牌占据主导地位,技术壁垒较高,进口高端助听器单只售价,可高达4万~5万元,一对则需接近10万元,这对普通家庭来说难以承受;
第二国产失语,国产助听器在高端市场几乎无立足之地,在中低端市场也仅占约10%的份额,核心原因还是关键技术尚未取得突破。
记者调查发现,进口领域以丹麦瑞声达、奥迪康、瑞士峰力等五大品牌为代表,其占据90%的市场份额,产品售价普遍超过2万元大关。
国内企业则大多聚焦于中低端市场,如欧仕达、新声、惠耳、爱可声等国产厂商,共同占据剩余10%份额,定价普遍低于万元,主打性价比。
标准落地
屠文河提醒,医疗级听力服务,本身蕴含着严格的规范性要求。
市场上的助听器获得国家医疗器械注册证,意味着满足基本的入门要求。是否有此证书,是一个关键的区别。
“我们一直希望通过数字化创新和自主可控的高性能芯片,结合AI技术,从源头上进行助听器创新,使这一过程更加科学和便捷。”
屠文河解释,就当前市场状况,中国在相关标准制定上,尚未达到能深入剖析细微差别的程度。
例如,当一个人的两只耳朵听力不均时,就需要一个符合国际声学标准的隔音室,该环境应保持安静无噪音、温度适宜、湿度适中、光线柔和,并且避免干扰因素。
中路股份于近日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76,090,397.94元,同比增长0.2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9,834,635.88元,与去年同期的24,100...
如果你曾接受过心脏检查,很可能听说过“冠脉造影”这个名词。但你或许不知道,在医生判断血管是否狭窄、是否需要植入支架的过程中,除了影像技术本身,还有一家医疗器械公司正深度参与其中。 这家公司叫北芯生命,...
有网友吐槽该广告语“用别人的痛苦做营销”;有网友表示不理解:“买月饼为什么要遭受生活的毒打?”还有网友认为桃李面包营销“翻车”,教育起了消费者。 红星资本局在桃李面包淘宝旗舰店搜索发现,这款“蛋月烧”...
作者| 史大郎&猫哥 来源| 是史大郎&大猫财经Pro 曾经的“私募一哥”徐翔,仿佛淡出了资本市场,实则从来没有离开过。 8月4日,大恒科技发了个公告,说实控人郑素贞手里的1.3亿股,全都司法拍卖了...
5月小长假,阿维塔线下多个门店迎来人流高峰。 4月席卷而来的热度还在继续。 当月,阿维塔实现销售11681辆,同比环比均显著增长,相较去年4月同比增长122.6%,对比3月10475台销量增加了1...
据知情人士透露,中方于去年6月公布了建立稀土产品信息追踪系统的高层规划,但直到上周才再次提及。报道认为,这一额外增加的审查表明,中国对稀土以及相关磁体的出口管制可能成为长期政策,而中国在这些领域的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