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香港联交所发布公告:华润啤酒董事会主席侯孝海正式卸任所有职务。
公告给出的理由是“有意投入更多时间于个人安排”,这位执掌中国最大啤酒巨头九年的掌舵人,在距离央企常规退休年龄还有三到六年的时刻选择了急流勇退。
消息传出,市场议论纷纷。有人猜测这与华润啤酒2024年营收、净利润双降的业绩有关;有人联想到他斥资123亿元收购金沙酒业后白酒业务表现未达预期;还有人注意到50天前他减持了华润啤酒63.8万股,套现约1789万港元。
面对外界的猜测,侯孝海向媒体道出了最朴素的真相:“不会去喜力啤酒任职,也不会回成都创业,自己可能会当老师。”56岁的他已在异地工作近二十年,家中老人年事已高,他希望投入更多时间陪伴家人。
二十载漂泊的代价
在侯孝海光鲜的职场履历背后,是一个 “四分五裂”的家庭。2021年,当全家分散在四个地方生活时,他突然清晰地意识到:自己错过了太多。
2005年,妻子因病离世,留下两岁的女儿。彼时正是他工作最繁忙的时期,只能将女儿托付给成都的外公外婆照顾。每个月只能回成都一次,在女儿成长的关键阶段缺席了父亲的角色。
“2005年至2011年是我最忙碌的时期,也是家庭最艰难的时期。”侯孝海曾坦言。2012年,当女儿已经上小学四年级,他骤然意识到自己不能再错过孩子的成长,否则将留下一生的遗憾。
他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向公司申请调回四川工作。经过多次争取,他回到成都担任华润雪花四川大区总经理,甚至卖掉了北京的房子,将户口迁到成都,以决绝姿态告别北京。在四川的四年,他形容为 “最幸福的时光”——既能陪伴亲人,工作也取得突破,真正实现了家庭与事业的平衡。
但骨子里追求事业突破的基因让他无法安于现状。2016年,华润啤酒内部竞聘总经理,侯孝海被选中,再次北上掌舵。上任后,他在内部开启大刀阔斧的变革,将自己全身心投入工作,家庭与事业的平衡再次被打破。
去年10月的一个突发事件让侯孝海深受刺激。在成都短暂停留时,他发现岳母发烧,老人坚持只是小感冒。结果在小医院检查后出现昏迷症状,紧急转送华西医院才挽回生命。“当天晚上再不送过来人也就没了。”这次经历让他痛切感受到:家中需要顶梁柱,而他就是那个顶梁柱。
从车间到董事会
侯孝海1968年出生于山东潍坊的一个贫困山区家庭。高中时曾是班级底子最差的学生,但他发明了 “回放学习法”——每晚闭着眼睛回放白天所学内容,想不起来就打手电筒看书。最终整本地理书的内容都能在他脑中“回放”出来,帮助他成功考上中国人民大学统计系。
1991年大学毕业后,为了北京户口,侯孝海选择进入首钢工作。但现实给了他当头一棒——他被分配到车间当机械调度员,一个初中生就能胜任的岗位。在“大材小用”的苦闷中,车间工人乐观积极的心态感染了他。
“改变工作现状很难,但改变对工作的态度很容易。”侯孝海后来回忆道。但他并未安于现状,在求职遭遇无数次挫折后,他强迫自己发出50封求职信。当第50封信发出后,他收到了盖洛普咨询公司的面试通知,从此开启职业新生涯。
2001年,侯孝海通过社会化招聘加入华润雪花啤酒。他在华润的24年间,主导了多个改写中国啤酒行业格局的项目:2005年带队创立 “勇闯天涯”品牌,成为全国单品种销量最大的啤酒品牌;2006年创造“非奥运营销理论”,在世界杯期间实施营销战役,被业界誉为“中国非奥运营销第一人”。
2016年3月,侯孝海出任华润啤酒CEO时,面对的是一家产能落后、品牌老化的企业。华润啤酒年销量1100万吨,却有98家工厂,而国际巨头千万吨销量只需7家工厂。公司主要销量集中在低端产品,缺乏高端品牌,盈利能力不足。
变革者的荣光与遗憾
上任后,侯孝海启动了 “断腕式再造”。他提出“3+3+3”九年战略,关闭25家低效啤酒厂,推动组织年轻化、国际化。最关键的举措是2019年主导与喜力集团的战略合作,这是亚洲最大的中外啤酒企业并购案。
变革成效显著。2016年至2024年,华润啤酒毛利率从33.71%跃升至42.6%;营收由286.94亿元增至386.35亿元;净利润从6.29亿元增长至47.39亿元。高端酒销量已超越主要竞争对手,而对方曾经是华润的四倍。,进军白酒产业。华润系相继收购景芝白酒40%股权、入主金种子酒,并以123亿元控股金沙酒业,创下中国白酒产业最大并购案。
但白酒业务成为他职业生涯中的一大遗憾。2024年,华润旗下所有白酒业务营收仅21.49亿元,仅占总营收的5.56%。被寄予厚望的金沙酒业,在被收购后业绩大幅下滑——2022年上半年营收20亿元,而2023年上半年仅有9.77亿元。
“白酒的发展没有达到预期。不能说失败,但离成功比较远。”侯孝海坦言。白酒行业的周期性调整、团队对白酒认知不足都是原因。此外,部分区域市场如天津、河北及东北的表现也未达预期。
不坐大厦的掌舵人
在深圳宝安区尖岗山片区,一座形似巨型啤酒发酵罐的摩天大楼——华润啤酒总部大厦即将于2025年9月正式启用。但侯孝海选择在搬迁前夕离开,面对惋惜,他说: “我是建大楼的人,不是坐大楼的人。”
在同事眼中,侯孝海是一位 “愿景型管理者”:具有创造性,敢于改革突破,学习反思能力强,拥有国际视野。但他也承认自己强势、沟通直接、要求严格。“强势是因为自己思考和实践较全面,别人很难影响我,而且按照我的想法能打胜仗。”
这位在商界以彪悍战法著称的掌舵者,私下却自称“一个孤独的人”。虽然擅长社交,但并不享受社交,而是沉浸在自我的世界里。他喜爱登山、跑步,爱在陌生城市街头遛弯,常年订阅《人民文学》《收获》等纯文学杂志,心中藏着一个文学梦。
对于卸任后的规划,侯孝海表示可能会投身教育领域。这或许能让他实现另一种平衡——既能回归家庭,又能将25年的商业智慧传递给下一代。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忙了一天到晚上,我的心是没有归处的。”57岁的侯孝海终于为漂泊的心找到了归途。他最喜欢的两句话是两首歌名:“明天会更好”和 “在希望的田野上”。离开时,他将这两句话留给了华润啤酒。
2018年,美国前总统唐纳德·特朗普签署了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税改法案——《减税与就业法案》(TaxCutsandJobsAct)。这一法案不仅是特朗普政府经济政策的核心内容,也是美国自1986年以来...
4月28日,江苏天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天工股份”)在北京证券交易所启动申购,本次发行价格3.94元/股,对应发行市盈率14.98倍,募集资金预计为2.36亿元。 天工股份是一家专业的钛及钛合金材...
2024年一季度起,随着下游开始回暖,凯赛生物收入持续正增长且涨幅明显。目前公司引入招商局作为间接股东,加上公司与宁德时代等多方合作实施的战略布局,将有望加速第二曲线新材料的商业化进度。 薛宇/文 近...
去年“924行情”带动下,四季度券商业绩大涨,但在这种情况下,中银证券全年营业收入28.88亿元,仍然同比下降1.79%,且连续三年下降;归母净利润9.06亿元,同比增长0.64%。截至2025年6月...
专题:A股震荡整固 机构建议把握结构性机会 兼顾防御与成长 证券时报记者 安仲文 随着公募基金2024年年报披露完毕,被称为“专业买手”的FOF(基金中的基金)组合的全持仓揭晓。从持有基金数、持仓份额...
本文首发于虎嗅年轻内容公众号“那個NG”(ID:huxiu4youth)。在这里,我们呈现当下年轻人的面貌、故事和态度。 埋耳豆,是个古早的词汇。 还记得在我小学的时候,家长们都急着矫正自家小孩的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