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无人舰队意欲何为?简言之,是用分布式密集式作战方式,对抗中国日渐崛起的海上力量。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其中的第3中队,作为美军作战理念创新的重要力量,将探索新的战术,该中队的无人艇可前出至敌防区内,利用雷达、光电传感器等设备,通过数据链实时传输敌方阵地坐标、舰艇动向等关键情报。或部署多艘小型无人艇构成作战集群,实施蜂群式协同作战,迫使敌方防御资源快速消耗,增强己方主战舰艇生存与打击能力。
美国海军想用这种「低成本消耗、高风险诱敌」的新型战术模式,将无人舰艇从辅助角色推向海战前沿。据华尔街日报,美国防部已指定Saronic作为优先供应商,来研发并制造自主攻击艇。美军计划到2026年部署数百艘Saronic无人船,围绕争议岛屿建立「海上拒止」屏障。
美国处在衰落通道当中,无人艇总体上是轻硬件、重软件算法的作战形态,恰好回避了美国自身传统造船工业衰落的缺点,又充分调动其创新源泉硅谷算法团队来构建新的军工体系,用智能小舢板,来替代其日渐落后于中国的大型驱逐舰,体现出衰落霸权扬长避短、以小博大的尝试。我们绝不能掉以轻心。
实际上,世界战争局势早已变天。我们熟知的战争形态,早已不再。
俄乌冲突中最为戏剧的是,一支没有海军的乌军,借助极其便宜的无人艇,一点点蚕食俄军老牌黑海舰队的活动范围,最终将其消灭了大半,世间已经再无黑海舰队。
无人装备成本低廉,有利于防守方提升战力,我们还发现,台湾方面计划借所谓「全民防韧特别预算」投入超过180亿元新台币(约合41亿人民币),采购高达1320艘同类自杀式攻击无人艇,宣称通过海面无人攻击艇的「狼群围攻战术」,阻绝「登陆船团」。
2025年3月台展示首艘自主研发军用无人水面艇
经典作战规则和理论,都不复存在了。
因此,当发现对手有了成建制的无人艇编队,我们这边迟迟还没未公布相应部署,目睹了这一现状,深感事态急迫,因此在六月构思一文《三战危局:无人艇颠覆海战格局,代差会淘汰傲慢的强者》,来阐释尽快力推无人艇作战体系、建立成建制无人艇编队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此次阅兵,当看到重点展出的无人艇,我们终于松了一口气,这意味着,从顶层战略上,无人艇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令人振奋。
中美同时从俄乌冲突中发现了新的战争趋势,同时做出反应,这真是全球顶尖大脑们的巅峰对决。而从核心技术,根据我从产业界的打听,也基本不存在差距。中国已经悄然涌现了产销超过千艘的行业隐形巨头,在智能控制、集群控制和控制硬件设计技术上处于国际领先。在系统总体集成设计、通信增强和自主布放回收技术上处于国际先进水平。从实现全自主航行和集群博弈等关键技术指标来看,与美国处于同一梯队,这是值得庆幸之处。
作战范式会随每一波科技浪潮而切换,1588年,西班牙无敌舰队败于实力较弱英国皇家海军,原因是,前者作战范式是将海船拿来运兵,所谓海战就是水兵贴身肉搏,英军则采用了火炮远程射击的新范式,本质也是一次远程无人化打击替代人力的历史进程,这也成为两个海上帝国兴衰的分水岭,海权从此落入英军手中,开启大英帝国此后三百年海上霸业。
几乎每一次大国权力更迭,都与海战密不可分,也都因为有一方在海战中引入新技术和新作战范式而改写战争乃至国家命运。继英西海战之后最具代表性的当属日俄对马海战。1905年的这场海战,是新旧作战理念的对决。当时的日本海军意识到现代化火控系统的重要性,率先采用了最新的测距仪和先进的火控体系,实现超视距精确打击。而俄国波罗的海舰队仍在沿用传统的近距离对轰战术。这种技术和理念的差距,最终导致俄国舰队惨败,奠定了日本作为当时亚洲海上强国的地位。
历史一次次告诉我们,及时更新作战理念、拥抱新技术,往往比纯粹的军力规模更为重要。因为范式切换的代差带来降维打击,代差使得前一代全部积累前功尽弃,老巨头并非总是不可撼动,新玩家有机会以小博大,我们到底是作为新玩家享受代差红利,还是作为老巨头被代差所压制,已经到了命运的拐点。
庆幸的是,从九三阅兵上看到无人艇的亮相,已经能够看到胜利的天平在向我们倾斜。
我们庆幸,科技掌握在文明的手中。
*头图取自新华社摄图
周天财经 原创出品 最近,伊以局势经历激烈对抗后有所暂缓,两个不接壤的国家,依靠空军和导弹互射来完成军事目标,也给全球提供了大量实战参考案例,并引发我们进一步思考:假如中美终有一天走到第三次世界大战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