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难说,名创优品推出成立 TOP TOY,是不是受了泡泡玛特的启发。
泡泡玛特2010年成立,20 20年底上市;
而2020年,名创优品开出第一家TOP TOY门店,开始潮玩业务。
所以,要说 TOP TOY没有成为泡泡玛特的心,猫姐是不信的。
但 二者,又有着完全不一样的商业模式。
首先,潮玩最重要的是IP,而二者在IP打造路径上完全不同。
泡泡玛特就像苹果,构建了一个高度封闭的“iOS帝国”。
从签约艺术家到IP孵化(Labubu、Molly、DIMOO等)、生产制造再到线下门店销售,都形成了严密的闭环。
2024年,其自有IP贡献超65%营收,四大头部IP单系列销售额均破10亿。
这种模式如同筑起高墙:用户在泡泡玛特购买的不仅是玩具,更是对IP文化价值的信仰充值。
而TOP TOY则更像“潮玩安卓”,是一个潮玩集合的开放平台。
店内90%产品来自外部,卖得最火的是三丽鸥、迪士尼、蜡笔小新等授权IP,公司拿来进行二次创作和运营,只有10%左右是自研IP。
而且很抱歉,看下图,授权IP猫姐基本都认得,但自研IP是真的没见过。
根据招股书披露,2024年和2025年上半年,TOP TOY自有IP开发的产品实现的收入分别为680万及人民币610万。
连营收的1%都不到...
只能说,TOP TOY自有IP的开发,依然任重道远。
其次,二者的销售模式也完全不一样。
截至2025年6月30日,泡泡玛特571家门店,全部直营店。
而TOP TOY,293家门店,只有38家是自营。
剩下大部分都是加盟店,小部分是代理店。
比起开潮玩店,TOP TOY更像是卖货的。
公司从三丽鸥、迪士尼等处获得IP授权,进行二次创作设计生产,再把潮玩产品卖给加盟商、线下经销商、直营门店等。
是不是和名创优品很像?!
更有意思的是,名创优品,正是TOP TOY最大的经销商。
去年和今年上半年,TOP TOY卖货给名创优品的收入,分别达到9.23亿和6.19亿,分别占到公司销售总收入的48.3%和45.5%。
也就是说,你在TOP TOY能买到的东西,大部分其实也能在名创优品买到。
那么问题来了,卖潮玩公仔的 TOP TOY,赚钱吗?!
如果只看它本身,还是可以的。
2022年、2023年、2024年和2025年上半年,公司的营收分别为6.79亿元、14.61亿元、19.09亿元和13.60亿元;
净利润分别为-0.38亿元、2.12亿元、2.94亿元和1.80亿元。
毛利率超30%,净利率在13%-15%之间。
对比之下,品类更多的名创优品,毛利率超45%,净利率去年是16%,今年上半年则不到10%。
看起来,专注卖潮玩,并没有比卖日用杂货,来得更赚钱!
而营收是 TOP TOY近7倍、利润是 TOP TOY 5倍的名创优品,当下的估值是538亿港元。
和泡泡玛特比,那就没得比了。
目前,泡泡玛特的营收已经是 TOP TOY的10倍以上,净利润更是直接秒杀,是 TOP TOY的26倍。
毛利率超70%,净利率近34%。
只能再次感慨,泡泡玛特,真的是太赚钱了!
当然,如果有有一天, TOP TOY和泡泡玛特一样,自研出了像Labubu这样的超级爆款IP,那可能又完全不一样。
只不过,看当下,还没啥迹象。
这事,你怎么看?!
扫下方二维码,直接进群畅聊~
「核心提示」 从18省到3省,用50亿美元烧出一场教训,兴盛优选被狠狠上了一课。退守湘鄂赣三省,不再着眼规模,兴盛优选还能讲出新故事吗? 作者 |马自达 邢昀 当互联网巨头们为即时零售拼刺刀,上一个...
“攻防转换,红果与‘爱优腾’博弈加剧” 好文3977字 | 6分钟阅读 图源自红果短剧《云渺3:镇魔世家》 流量狂飙的红果,是懂点兵法的。 从入场时间看,红果短剧并没有明显的先发优势。2023年8月正...
老实讲,自营店铺在今天并不稀奇。 毕竟几乎所有电商平台,都会把它当成自己博得消费者信任、好感,夯实供应链路的必选阵地。 但如果我告诉你,身为短视频双雄之一的快手,近期也开始布局自己的“自营体系”了呢...
美股AI医疗业绩超预期以及股价回升的现象,显著刺激着A股和港股的基金重仓股。 随着关税缓解带来的市场风险偏好拉高,AI医疗板块在美国的强劲反弹,已开始映射到基金重仓股上,美股AI医疗龙头Hims&H...
前言: 巴菲特曾评论道:“零售业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行业。在我的投资生涯里,我见过很多零售生意曾经拥有相当高的增长率和净资产回报率。但后来,数据可能突然间暴跌,很多就直接跌成破产,就像一颗流星划过天空...
在洛杉矶圣莫尼卡大道的霓虹灯下,一座银色飞碟般的建筑正吸引着无数科技爱好者和特斯拉车主排队打卡。 这不是什么新车型的发布会,而是特斯拉全球首家超级充电餐厅的开业现场。令人咋舌的是,这家餐厅在试营业的...